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5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畸形大咯血的 DSA表现 ,观察栓塞治疗的疗效 .方法 采用 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插管 ,将C3导管选择性插入支气管动脉 ,高压注入 38%泛影葡胺 ,每次总量 6~ 8m L,0 .5~ 1.0 m L· s- 1 ,行正位 DSA,分析支气管动脉畸形的 DSA表现 ,确诊后用对比剂稀释的明胶海绵粉进行栓塞 ,随访栓塞疗效 .结果  1DSA表现 :6例患者两侧或单侧支气管动脉主干或 (和 )分支示增粗、扩张、扭曲、粗细不均 ,并可见随出血外溢的对比剂团 ,1例患者伴有支气管动脉 -肺动、静脉瘘 .2随访 :4例患者分别随访 6 ,3,2 a及 6 mo,未见复…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比较热疗、化疗、热化疗对体外兔VX2细胞的生长抑制规律的影响,为临床介入性热化疗提供实验数据。方法:以体外长期培养的兔VX2细胞为靶细胞,采用水浴加温法、进行体外细胞毒试验(MTT法),观察单纯热疗,单纯化疗及热疗与化疗结合对兔VX2细胞的生长抑制规律的影响及差别。结果:(1)温热和阿霉素对VX2均有一定的抑制和杀伤作用,两者一定方式的联合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2)热化疗加热温度以42~43℃为佳,加热时间以30分钟以上为佳。结论:(1)热对化疗有增敏作用;(2)一定温度的热化疗优于单纯热疗和单纯化疗。  相似文献   
23.
【摘要】 目的 对一款新型国产机械导航辅助穿刺系统的准确性、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小型猪完成新型国产机械导航系统辅助下穿刺(机械导航组)和传统步进式穿刺(传统穿刺组)实验。 结果 两组分别完成40例穿刺,机械导航组均1针穿刺成功,传统穿刺组均穿刺成功,但穿刺调整次数为(3.60±0.67)次。机械导航组、传统穿刺组穿刺误差分别为(3.73±1.32) mm、(4.68±1.16) mm,穿刺时间分别为(11.47±0.74) min、(19.45±3.18) min,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新型国产机械导航系统可顺利辅助完成穿刺,穿刺误差优于传统步进式穿刺,且穿刺时间和调整次数更少。  相似文献   
24.
对目前常见肿瘤介入治疗方法的优缺点作以述评.尽管各种不同的介入治疗技术对肿瘤的治疗效果大有提高,但各种不同方法仍有其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发展.同时对肿瘤介入治疗的发展作了展望,概述了肿瘤分子介入治疗的概念.  相似文献   
25.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推进,医师培训制度也发生了很多可喜变化。在很多城市已经逐步实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规范化,这方面美国经验值得借鉴。本文系统介绍美国放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以供放射学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6.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PEGV)联合部分脾栓塞(PSE)双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及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5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双介入组和外科手术组,分别行PEGV联合PSE治疗和断流术。随访24个月,行胃镜、腹部超声、肝功能和凝血系列检查,并统计分析结果。结果入组50例患者均顺利进行相应治疗。在双介入组,术前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分别是(2.33±0.65)×109/L和(3.63±1.05)×109/L,术后24个月分别是(7.98±3.0)×109/L和(163±91)×109/L(P<0.05);术前门静脉直径(1.47±0.25)cm,术后24个月为(1.31±0.23)cm(P<0.05);术后24个月11例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自Ⅲ级降至Ⅱ级,6例患者自Ⅱ级降至Ⅰ级。1例患者出现门脉血栓。术后24个月再出血率为16%(4/25),3例患者因再出血死亡,1例患者死于肝功能衰竭。在外科治疗组,术前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别是(2.2±0.60)×109/L和(41.0±12.5)×109/L,术后24个月分别为(9.3±2.56)×109/L和(321±12.5)×109/L(P<0.0...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热灌注化疗对兔VX2肝癌模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制备兔肝VX2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A)和实验组(B),分别A组给于常温(22~25℃)5%葡萄糖100ml+5-Fu(20mg/kg),B组给于60℃5%葡萄糖100ml+5-Fu(20mg/kg),用B超观察处理前后肿瘤大小,抽血查ALT变化。结果A组肿瘤体积由(1627±473)mm3缩小为(1334±641)mm3,B组肿瘤体积由(1682±397)mm3缩小为(1130±559)mm3,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A组由(755±203)u/L增加为(834±262)u/L,B组由(781±197)u/L增加为(865±237)u/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性热灌注化疗比常温灌注化疗对兔VX2肝癌模型有更高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8.
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肝癌相关基因基因芯片筛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寻找原发性肝癌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之间差异表达基因,拟为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分子标记。方法利用Agilent Human 1A Oligo Microarray商品化基因芯片,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和正常人各50例外周血基因表达谱进行检测,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按差异显著性标准,从20176条基因中筛选出在肝癌患者外周血表达上调2倍的基因49个,表达下调2倍的基因162个,包括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免疫相关基因、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相关基因、蛋白翻译和合成相关基因、代榭相关基因、细胞周期蛋白相关基因、细胞骨架相关基因、细胞凋亡相关基因、DNA合成和修复相关基因等。结论从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可以筛选出与肝癌发生相关的基因群。  相似文献   
29.
肿瘤的传统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及生物治疗等,肿瘤的介入治疗具有微创、费用低、安全、疗效好等优点,尤其是对那些不能手术的肿瘤患者,越来越显示出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30.
加热处理阿霉素碘油制剂临床意义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研究普通阿霉素碘油乳剂和阿霉素碘油混悬剂热处理后的物理性状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泵法”(pumpingtechnique)制成普通阿霉素碘油乳剂 (UFL -ADMEmulsion ,UAE)和阿霉素碘油混悬剂 (UFL -ADMSuspension ,UAS) ,分别在 2 5℃、40℃、5 0℃、60℃水浴箱中加热 2h后 ,观察乳析和分层时间 ,测定相对粘度 ,在显微镜下观察制剂微粒的状况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spectrophotometicmethod)测定释放到透析液中阿霉素的浓度 ,计算释放率。结果 混悬剂和普通乳剂在加热后层析 /沉淀出现早 ,显微镜下大颗粒 /油滴增多。从 2 5℃到 60℃ ,相对粘度和相对粘度比下降了近 2倍 ,溶出速率明显降低 (Ρ <0 .0 5 ) ;2 5℃、40℃、5 0℃处理组间释放速率近乎相等 (Ρ >0 .0 5 ) ;60℃条件下 ,混悬剂组和普通乳剂组与作为对照组的生理盐水组中的阿霉素浓度几近相等 (Ρ >0 .0 5 )。结论 阿霉素碘油混悬剂和普通乳剂在热处理后 ,物理稳定性下降 ,粘度减小 ,阿霉素释放速度减慢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