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60篇
预防医学   6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6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leukocyte,PMN)是炎症过程中的重要效应细胞,通过促进PMN凋亡控制炎症反应,是目前临床治疗炎症和感染性疾病的新观念。p53和bcl2蛋白是重要的凋亡调节蛋白,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类中药联合西医用药治疗支原体阴道炎的疗效。方法:将180例支原体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内服治疗。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1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两组效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联合用药对治疗和控制支原体阴道炎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3.
低氧血症与组织缺氧时细胞的损伤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为生命活动所必需。低氧血症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pressureofarterialbloodoxygen ,PaO2 )低于同龄人的正常下限,PaO2的正常范围的计算公式为1 3.3~0 .0 4×年龄±0 .6 7kPa(即1 0 0 - 0 .3×年龄±5mmHg)。临床上常根据PaO2 的高低将低氧血症分为轻度[PaO2 高于8.0kPa (6 0mmHg ) ]、中度[PaO2 在5 .3~8.0kPa(6 0mmHg ) ]和重度[PaO2 低于5 .3kPa(4 0mmHg) ]。组织缺氧(tissuehypoxia)与低氧血症是两个相关但并不等同的概念,它是指组织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组织细胞的代谢、功能,甚至形…  相似文献   
64.
[目的]了解四川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Prevention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PMTCT)项目县(区)的PMTCT工作现状与需求,为四川省PMTCT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四川省PMTCT工作现状调查表》、《四川省PMTCT工作需求调查表》对四川省54个国家(省)级PMTCT项目管理人员共7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四川省PMTCT项目管理工作人员结构基本合理,但对PMTCT项目工作的基础知识欠缺、认知度较低;分管工作呈超负荷状态,从事PMTCT管理工作时间不足;不能把握区域化PMTCT项目工作的重点影响因素和PMTCT策略的环节点;38.0%的受调查者认为,规范开展PMTCT能够显著改进所在地的PMTCT工作质量,62.0%认为会有所改进;83.7%的受调查者认为在满足人、财、物配置需要后,有80%以上的PMTCT项目工作要求能在所在地得到落实。[结论]应切实落实PMTCT工作的资源配置,加强PMTCT管理队伍的基础知识和管理技能的培训,合理安排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规范执行PMTCT工作要求,以提高四川省PMTCT项目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65.
微针给药是一种新型的经皮给药技术,利用在皮肤角质层产生的微小孔道来显著增加药物的经皮吸收。本文阐述影响微针给药透皮吸收的因素:微针本身、预处理方式、药物性质、给药后时间、皮肤以及与其他透皮技术相结合。  相似文献   
66.
CT增强定位扫描对放疗剂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增强剂的使用在改变组织密度后,对放射治疗剂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制定TPS时定位CT资料,在相同的参考点、在相同的条件下(6、15MVX线、10cm×10cm野)给予相同的肿瘤量(200cGy),比较平扫与增强扫描MU之间的差异。[结果]采用6MVX线照射,肿瘤量为200cGy时,无CT增强剂干扰时平均MU为245.04cGy,CT增强后为247.61cGy,增加了2.57cGy(1.0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采用15MVX线照射,CT平扫条件下平均MU为212.30cGy,CT增强后为214.58cGy,增加了2.28cGy(1.0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T增强剂致TPS中计算MU值增加约1%,对临床疗效影响甚小,为更准确地勾画GTV推荐采用增强CT定位,但在敏感器官保护方面及TPS质量认证中应考虑其影响。  相似文献   
67.
吴伟霞  刘艳梅  黄腾 《新中医》2018,50(11):143-14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小儿咳喘宁口服液治疗急性支气管炎风痰蕴肺证患儿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量效关系。方法:将65例急性支气管炎风痰蕴肺证患儿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低、中、高剂量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相应剂量的小儿咳喘宁口服液,疗程均为5天。比较4组患儿的呼吸道症状体征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总体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5天后,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总有效率均为93.7%,与对照组(87.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剂量组总有效率88.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低剂量组总有效率与高剂量组、中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组呼吸道症状体征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中、高剂量组的呼吸道症状体征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高剂量组的呼吸道症状体征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低剂量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均高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咳喘宁口服液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风痰蕴肺证安全、有效,且存在"增量即增效"的量效关系。中剂量的疗效不亚于高剂量,因此可参照中剂量细化年龄段用量。  相似文献   
68.
69.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对110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进行甘精胰岛素(起始剂量10 U/d)与二甲双胍(0.5 g,每天3次)联合治疗(T2DM组),疗程12周.另入选100例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为正常对照组.观察2组研究对象基线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_1c)以及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差异,并比较T2DM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和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 观察前T2DM组的血糖指标及炎症因子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其他基础临床资料没有差异(P均>0.05).经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12周后,T2DM组的血糖指标明显改善,FPG:治疗前(14.8±3.9)mmoL/L,治疗后(6.6±2.1)mmol/L;2 hPG:治疗前(17.6±3.3)mmol/L,治疗后(8.3±1.2)mmoL/L;HbA1c:治疗前(9.6±2.7)%,治疗后(6.5±0.8)%(t值分别为7.40、8.37、3.98,P均<0.01).炎症因子水平也显著下降,CRP:治疗前(8.8±2.5)mg/L,治疗后(5.5±1.4)mg/L;TNF-α:治疗前(2.9±0.6)ng/L,治疗后(1.6±0.2)ng/L;IL-6:治疗前(170.3±22.2)pg/L,治疗后(105.9±14.6)pg/L(t值分别为4.61、3.52、5.68,P均<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可以改善初诊T2DM患者的糖代谢,降低患者炎症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规律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95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心率失常发生的时间规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AMI后心律失常虽在24h内任何时间均可发生。但较多发生在4:00—16:00,其中8:00—12:00最多。结论AMI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时间规律性,应在AMI后心律失常易发生的时间段密切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各项急救护理工作,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