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4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3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1996~2000年河南省恶性肿瘤死亡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 ,以恶性肿瘤为主的慢性疾病对人民生命健康威胁也逐年上升。现将 1996~ 2 0 0 0年河南省恶性肿瘤的死亡资料统计分析 ,为有关部门制定肿瘤防治规划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由河南省的 15市县防疫站收集提供。 2 0 0 0年 15市县登报人口数为10 0 36 376人 ,占全省人口数的 10 .84 %。1.2 方法 居民死亡后 ,先由基层监测点填写居民死亡报告卡 ,然后上报到各市县防疫站流病科 ,经审核无误后报到河南省肿瘤防治办公室。本资料用《居民病伤死因统计年报超级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标化死亡率…  相似文献   
62.
林州市1983~2002年食管癌发病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河南林州食管癌发病率变化趋势。[方法]利用林州市癌症及生命统计登记处收集的资料,统计分析和描述性研究食管癌发病率。[结果]20年来,林州居民食管癌发病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105.17/10万下降到90年代的75.27/10万,一直呈下降趋势,90年代较80年代降低了39.72%。[结论]林州居民食管癌发病率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呈下降趋势,但仍需加强对该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63.
目的描述2010-2013年河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 收集2010-2013年河南省肿瘤登记报告系统(18个市县)上报的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资料,计算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的粗率、累积率(0-74岁)、年龄别率以及前10位恶性肿瘤的发病与死亡顺位和构成。结果 2010-2013年河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新发病例142 957例,死亡病例93 355例,总计人口57 869 361名。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247.03/10万,中标率209.29/10万,世标率207.65/10万,累积率(0-74岁)为24.35%。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61.32/10万,中标率133.88 /10万,世标率133.85/10万,累积率(0-74岁)为15.31%。城市地区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农村。发病前5位的是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84.61%;死亡前5位的恶性肿瘤是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癌,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88.82%。结论 河南省肺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和乳腺癌是主要癌种,其中食管癌和胃癌的发病与死亡率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油炸食品摄入对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发病的影响。方法 以2005-2013年在河南省农村地区开展上消化道癌症筛查项目的11个行政县(市)的40~69岁居民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生活方式等信息,采用碘染色内镜进行筛查并取活检组织进行病理诊断,依据病理诊断标准分为不同病变等级,并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油炸食品摄入频率与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发病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食管正常8 792例、轻度增生3 680例、中度增生972例、重度增生/原位癌413例、食管癌336例。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BMI、吸烟和饮酒状况后,油炸食品是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与不食油炸食品者相比,当油炸食品摄入频率<2次/周时,其OR值为1.60(95% CI:1.40~1.83);当油炸食品摄入频率≥ 2次/周时,其OR值为2.58(95% CI:1.98~3.37)。结论 油炸食品摄入是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描述驻马店市原发性肝癌死亡水平 ,分析其分布特征。方法 利用驻马店市居民全死因登记报告资料 ,以 1998年至2 0 0 2年肝癌死亡率为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和描述性研究。结果 驻马店市 1998年~ 2 0 0 2年肝癌年平均死亡率为 2 4.5 3 / 10万 ,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为 18.66/ 10万 ,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为 2 8.82 / 10万 ,居各类癌症死亡率的第一位。各年份间的肝癌死亡率浮动较大 ,男性肝癌死亡率高于女性。结论 驻马店市肝癌死亡率处于较高水平 ,应加强对肝癌的综合防治及科普宣传工作 ,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66.
曹小琴  郭兰伟  刘曙正 《中国肿瘤》2019,28(10):731-737
摘 要:[目的]探讨非高发区食管癌筛查人群的食管病理分布,评价食管癌筛查检出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食管癌发病率不高于河南省平均发病水平的3个县/市为研究现场,对当地40~69岁居民进行风险问卷评估,对高危人群开展以食管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为技术的食管内镜检查,并对内镜下异常的病变进行病理活检确诊。诊断结果以病理结果为标准。描述不同性别及年龄组人群食管病理分布。[结果] 参加食管癌内镜筛查人数23 733人,进行活检人数13 679人,活检率57.64%。食管疾病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食管炎性疾病、鳞状上皮轻度异型增生、鳞状上皮中度异型增生、鳞状上皮重度异型增生、食管早期癌、浸润癌。食管各类病变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且在男性人群中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内镜活检病理人群中,各类食管异常病理占比39.92%,癌前病变及食管癌占比7.28%,早期癌及以上病变占0.69%。内镜筛查人群中,各类食管异常病理占23.00%,癌前病变及食管癌占4.19%,早期癌及以上病变占0.39%。[结论] 内镜下碘染色技术用于非高发区人群食管癌筛查,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高发区食管癌筛查检出率。非高发区人群的食管癌筛查策略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67.
目的描述河南省1985—2009年间的食管癌死亡率变化趋势,预测2010—2019年食管癌死亡率。方法 从河南省癌症及生命统计中心数据库中抽取1985—2009年间死于食管癌的全部记录。计算各时期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中标率)及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世标率),运用Joinpoint模型估计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采用莱斯利矩阵分性别预测2010—2019年人口数据;运用APC(Age-period-cohort)模型预测2010—2019年河南省居民食管癌死亡率。结果 1985—2009年间河南省生命统计登记中心报告死于食管癌总人数为72294人。男性中标率从1985—1989年间的49.49/10万下降到2005—2009年间的17.72/10万;女性相应时期的中标率由26.48/10万下降到9.06/10万。Joinpoint模型趋势参数显示:男、女性食管癌中标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男性时间趋势有2个有意义的联结点,女性时间趋势有2个有意义的联结点。预测结果显示:2010—2019年河南省人口数平均增长率为4.38‰,2019年河南省15市县总人口数将达到1487万。2010—2014年的男性中标率为17.04/10万,女性中标率为8.73/10万。2015—2019年的男性中标率为16.67/10万,女性中标率为7.98/10万。结论 预测结果显示2010—2019年河南省居民食管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其死亡率仍较高,应继续实施相关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8.
河南居民伤害死亡水平及其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描述河南居民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防范重点及其措施。方法 利用20世纪70年代全人口死亡回顾调查资料和20世纪80、90年代1/10人口死因登记报告资料,进行综合性统计分析和描述性研究。结果 河南人口伤害死亡率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分别为60.11/10万、62.16/10万、53.45/10万,占人口总死亡的10%左右。主要伤害死亡为自杀、交通事故、淹死、中毒、跌落、触电、砸死等,趋势分析显示,交通事故逐年上升,而自杀、淹死、中毒等缓慢下降,触电致死相对稳定。结论 河南人口伤害危害严重,应加强研究监测和防范。  相似文献   
69.
目的:分析2011~2015年间不同地区医院诊治的软组织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分布,为进一步规范化诊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研究参与单位为北京市、河南省、河北省、湖北省、浙江省、广东省6省市15家二级以上医院,其中三级医院14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家。收集2011年至2015年所在这些医院收治的全部首诊为软组织肉瘤患者的临床信息。设计统一调查表,使用Epidata软件进行平行双录入。肿瘤部位、病理组织类型编码规则以国际疾病分类第三版编码(ICD-O-3)为准。年龄为首诊时实足年龄,划分为18个年龄组和4个年龄段。并统计治疗方式信息。结果:2011年至2015年间,15家医院共收集3 712名病例(1 895例男性,1 817例女性)。胃肠道间质瘤是最常见的病理组织类型(534例),占所有病例的14.39%,其次是未特指的软组织肉瘤(521例),占所有病例的14.04%。软组织肉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其中以结缔组织和软组织,如头部、四肢和盆腔等部位发病最多,共1 130例,占所有病例的30.44%。女性55~59岁病例占比最高,占13.54%,男性60~64岁最多,占12.98%。0~14、15~44岁年龄组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依次是恶性横纹肌肉瘤、软组织肉瘤(未特指),45岁以及≥60岁年龄组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均是胃肠道间质性肉瘤。手术是最常见的治疗方式,其次是化疗和放疗。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软组织肉瘤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好发于高年龄组人群。男性发病年龄高峰高于女性。软组织肉瘤的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各医院治疗方式不同,应进一步制定软组织肉瘤治疗规范。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