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61.
红皮病25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皮病又称剥脱性皮炎,1886年Hebra首先描述,是一种严重的皮肤疾病。急性期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渗液,亚急性和慢性期皮肤浸润肥厚,大量脱屑,为银屑病、药物过敏、恶性肿瘤、湿疹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综合病症。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62.
<正>患者男,11岁,因发热、咽部疼痛、右颈部肿大15d来院就诊,于6d前外院超声检查可见低回声肿物,大小约29mm×18mm,边界不清晰,诊断为甲状腺实性肿物,建议手术治疗,未予抗炎治疗。近日患儿自觉咽痛加重、吞咽困难,体温38.3℃,遂来院就诊并接受超声检查。超声表现:右侧甲状腺体积增大明显,其内可见48mm×37mm不均匀回声反射区(图1),边界尚清晰,内大部分呈无回声区,可见密  相似文献   
63.
目的评价瞬时受体电位M2(TRPM2)在七氟烷麻醉致老龄大鼠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中的作用。方法 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 22月龄, 体质量550~600 g,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0):对照组(C组)、七氟烷麻醉组(M组)和七氟烷麻醉+TRPM2抑制剂组(M+A组)。M组和M+A组吸入2%七氟烷5 h。于吸入七氟烷前1 h时, M+A组腹腔注射TRPM2抑制剂邻氨基苯甲酸(ACA)20 mg/kg, C组和M组腹腔注射等量DMSO。于吸入七氟烷后1 d时行Morris水迷宫实验, 记录逃避潜伏期、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和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TRPM2和程序性坏死相关蛋白: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磷酸化MLKL(p-MLKL)、磷酸化RIPK1(p-RIPK1)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海马神经元胞浆Ca2+浓度和程序性坏死率。结果与C组比较, M组和M+A组逃避潜伏期延长, 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减少, 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缩短, 海马组织TRPM2、MLKL、RIPK1、p...  相似文献   
64.
65.
据德国科研人员报道,急性心肌梗塞后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不能改变病人的一年死亡率。  相似文献   
66.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名医王清任在其所著的《医林改错》一书中记载的方剂 ,书中论述了应用本方治疗头痛、盗汗、呃逆、胸痛、不眠、发热等 1 9个病种的机理及疗效。近几年来 ,笔者应用本方共治疗8个病种 ,计有头痛、胸痛、盗汗等 2 5例患者 ,均是经多方治疗未效后 ,改用血府逐瘀汤为基本方治疗 ,稍作加减 ,均取得较好的疗效。其中服药最多者达 70余剂 ,最少的服药仅 3剂即获得较好的疗效。现举例报道如下。顽固性头痛李某 ,男 ,38岁。患头疼 5年余 ,时发时止 ,发作时头疼如裂 ,甚至视物模糊 ,每次发作均服安乃近、心得安、西比灵等治疗 ,甚至需…  相似文献   
67.
胡晨  陈佳  于丽丽  董文  马瑞  马坚 《宁夏医学杂志》2023,(2):103-106+96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住的144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非血栓组108例,血栓组36例。对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P<0.05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 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肺栓塞发生率为4.2%。单因素分析中手术时长与术后卧床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中仅有手术时长与深静脉血栓显著相关(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表明手术时长的截止值为6.75 h,敏感度51.7%,特异度为72.2%,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641。结论 本研究中,手术时长是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时长超过6 h,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增高。临床上应根据这一特征积极实施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诊治措施,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8.
1 胆道闭锁概述 新生儿胆道闭锁又称新生儿胆道梗阻,是一种病因比较复杂的小儿外科常见严重疾病,自然死亡率为100%,很少存活过2 周岁. 其发病率约为1: 8 × 103 ~1: 1. 4 × 104 个存活的出生婴儿,种族和地区差异较大,主要以亚洲报道的病例居多,黄种人的发病率高4~5倍,男女之比为1: 2.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护理。方法:22例血液病患者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导管的护理及防止导管阻塞、发生阻塞后的护理。结果:22例均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无1例导管脱出。结论:锁骨下静脉血流量大,避免了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多静脉通道的建立,有利于解决药物的配伍禁忌;回输的造血干细胞能经锁骨下静脉迅速分布到全身,有利于细胞的归巢。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微卫星DNA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将64例COPD患者作为COPD组,以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复合扩增技术对受检者的D18S51、D8S1179、D21S11、D7S820、CSF1PO、D3S1358、D5S818、D13S317、D16S539、D2S1338、D19S433、VWA、D12S391、D6S1043基因位点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COPD组患者D18S51-19、D7S820-9及D6S1043-17的阳性率分别为18.75%、25.00%及20.3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等位基因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18S51-19、D7S820-9及D6S1043-17基因位点附近可能存在COPD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