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中国医学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61.
虞孝贞教授出身中医世家,传承家父之妇科精华,师从针灸大师陆瘦燕等名家,后在浙江中医药大学任职,从事针灸之医教研工作40余载。90年代初,虞教授定年退休,仍坚持医疗之岗位、著书立说、传道授业之职。虞教授临诊经验丰富、医术高超,受后辈敬仰。如今,我辈为八八高龄之虞教授整理教案、医案,实属  相似文献   
62.
目的:通过对参与脊髓损伤过程的c-fos基因及脑源件神经营养因子不同时间点mRNA阳性细胞数的结果观察,探讨电针对脊髓损伤的影响,并以地塞米松做标准对照。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6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实验中心完成。以72只Wistar大鼠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12只)、电针组(24只)、地塞米松组(24只)及假手术组(12只)。假手术组仅切除椎板,不损伤脊髓。其余3组用改良的Allen’s撞击法致大鼠T10脊髓损伤。电针组将大鼠置于特制治疗台上,建立四肢固定状态下的大鼠电针模型。在距损伤处上下端两个椎体的棘突间隙距中线旁开3.0~4.0mm处取穴,用30号1寸毫针垂直刺入4.0~5.0mm,使针尖触及椎板,正、负极导线分别夹在头、尾两侧的毫针针柄上(正极在上,负极在下)。电针组于造模成功后30min进行夹脊电针连续脉冲电流,频率1Hz,电压0.5V,输出强度是以背部肌肉出现轻微抽动为度。6h后进行第2次治疗,以后1次/d,20min/次。地塞米松组于造模成功后5min开始皮下给予地塞米松5mg/kg治疗。模型对照组不给予治疗。应用原位杂交方法及Motic Imnages Advanced 3.0图像定最分析法观察脊髓损伤后1,3,7,14d时各组c-fos基因mRNA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72只Wistar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c-fos基因mRNA的表达:在脊髓损伤后1d时地塞米松组和电针组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57.8&;#177;6.4,65.4&;#177;59,81.6&;#177;4.2,P〈0.05);14d时地塞米松组和电针组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68.2&;#177;4.5,73.3&;#177;7.0,61.4&;#177;5.4,P〈0.05),而电针组的表达又明显高于地塞米松组(P〈0.05)。②脑源性神经营养冈子mRNA的表达:有逐渐增高趋势,电针组、地塞米松组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且在7d和14d时电针组表达明显高于地塞米松组(141.1&;#177;10.3,107.4&;#177;8.3;103.0&;#177;9.3,782&;#177;7.9,P〈0.05)。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早期c-fos基因mRNA表达增强,后期表达减弱。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表达不断增加。说明电针组干预早期能抑制c-fos基因mRNA表达,后期町升高其表达,减少脊髓的继发性损伤,并能上调腩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表达,促进脊髓神经的再生及修复,电针组丁预后1周和2周时表现出的效果优于地塞米松组。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梳理总结近现代浙派针灸名家特色针法。[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影像音频考证、实地调查、电话信访等方法,了解近现代浙派针灸名家针法学术思想、操作方法、适应病症、代表医家,并进行分类阐述。 [结果] 浙派针灸医家针法的学术思想主要源自《内经》《难经》《针灸大成》的理论精髓。从特色进针法、对古代针法的继承发扬、近代创新复式针法、穴法和刺法特色结合运用、现代创新技术五方面分类汇总发现,浙江针灸医家针法多在《内经》补泻手法、《金针赋》复式手法,以及《灵枢》刺法的基础上传承创新,重视治神、得气、守气,治疗时偏爱调气多于调血。不同名家对传统针法亦有各自独见,一部分现代医家吸纳现代技术,自制针具,改良针法,丰富了临床诊疗特色。 [结论] 现代浙江针灸名家针法崇古纳今,守正创新,各有偏爱与所长,也存在对同种针法的不同见解与使用,其针法体悟与特色值得后辈学者学习借鉴。探究浙派医家针法特色有利于浙派针灸的学术传承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4.
项针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近10年项针的临床研究进展,为项针进一步应用和研究提供借鉴。方法:从项针的命名、取穴的特点及治疗疾病的范围等几个方面,对近10年项针的文献进行综述。结论:项针治疗方法简便、疗效显著,临床应用和机理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5.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神经精神并发症之一,临床上以情绪低落、睡眠障碍、兴趣减退为主要表现[1].该病属中医学郁证范畴.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可以降低其死亡率,有效提高生存质量.笔者采用基于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针药并用治疗PSD患者3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双通双融"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建设方法及其在促进针灸推拿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梳理"双通双融"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具体措施结合针灸推拿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反馈,归纳提炼"双通双融"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内涵和优势。[结果]双通是"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相通、学院与附属医院教学相通"双融是"实践教学与思政教育相融合、中医经典教学与针灸推拿国际化相融合"。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探讨,以学科建设提升专业内涵,学院和附属医院的教学资源不断实现共建共享,"双通双融"人才培养新模式应用效果良好,明显提高了针灸推拿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使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医德医风、中医经典思维和国际化交流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结论]"双通双融"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建设方法可行性强,能促进针灸推拿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电针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抑制性因子OMgp含量表达变化影响的研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夹脊电针治疗组(电针组)和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组(GM1组)。采用改良的Allen氏WD(weightdrop)法撞击T9T10段脊髓,造成该段脊髓的急性中度损伤,分别给予夹脊电针和GM1注射治疗,并在损伤后1 d,7 d,14 d分批处死大鼠。每组大鼠均在损伤后和处死前进行BBB评分,判定其损伤和恢复情况。灌注之后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方法,观察伤段脊髓的抑制因子—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ligodendrocyte-myelin glycoprotein,OMgp)的表达。结果:BBB评分显示,模型对照组、电针组和GM1组的评分呈逐级增高趋势,其中电针组上升趋势比模型组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印迹结果显示,电针组和GM1组抑制因子OMgp的表达量均少于模型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脊电针能减少髓鞘生长抑制因子OMgp的表达,从而促进脊髓损伤后轴突的再生及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8.
综述了近10年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概况。指出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独特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临床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的神经保护机制,明确电针对脑损伤后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制备脑局灶性缺血1 h再灌注3、24、48 h模型.每组又分为模型组、电针组、药物组、gp91phox基因敲除组(下文简称基因组),另设同时段假手术组.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局灶脑血流(rCB...  相似文献   
70.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的选穴规律。[方法]通过检索1959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针灸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建立数据库,从腧穴、经络、特定穴、选穴部位及刺灸方法等方面对针灸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的选穴特点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总共纳入35篇相关文献,涉及74个穴位,频次为216次,包括十四经穴、经外奇穴、经验穴等,以合谷、阿是穴、天突等最为常用,方法以针刺为主,大肠经和胃经是最常选用的经脉。[结论]针灸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注重经络辨证结合脏腑辨证,重视特定穴的使用,并且重视局部取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