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高原地区小儿鼻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低氧 ,气候干燥 ,鼻出血是高原地区多发病之一。小儿鼻腔血管丰富 ,粘膜娇嫩 ,且防御能力差 ,抵抗力弱 ,一旦发生鼻出血 ,出血量大且不易止血 ,与成人鼻出血相比 ,其并发症也严重得多 ,甚至危及生命。我科 1 999年— 2 0 0 1年共收治 30例鼻出血患儿 ,经过及时治疗、护理 ,效果满意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   30例鼻出血患儿 ,男 2 4例 ,年龄 4岁~ 1 0岁 ,女 6例 ,年龄 6岁~ 9岁。 2 2例原因不明 ,4例源于鼻部外伤 ,4例源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例就诊时已经出现休克。治疗与护理1 治疗  30例患儿均在指压法等简单…  相似文献   
6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现代复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7年北京301医院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中药复方,建立现代中药复方治疗NSCLC方剂数据库,并采用SPSS 22.0及SPSS Modeler14.2软件进行频数及频率分析、因子分析、关联分析等,进而对中药复方用药规律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并探讨其可能相关机制。结果:中药复方治疗肺癌复方231首,中药389种,高频中药135味,其中用药频次排名前5位的中药依次是川贝母、炒黄芩、生龙骨、茯神、半枝莲;在涉及的39类药物中清热解毒药、补气药居于前列;归经以肺经、脾经、胃经为主;四气以寒、温、平、微寒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因子分析最后提取了12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达65.595%,其中以补益气血、养阴清热散结、健脾理气化痰为主;通过聚类分析,提取了40常用得药对或药组;关联分析共得到63条关联规则,药对以茯苓→陈皮、炒白术→陈皮为常用,3味药组以生黄芪→炒白术、茯苓,生神曲→炒白术、茯苓,陈皮→炒白术、茯苓为常用。结论:肺癌主因癌毒阻滞,痰热互结,临床诊疗以扶正祛邪为基本原则,以祛邪宜清热解毒、为主,并兼顾正气,补益气血以培元扶正。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通利大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从炎症调控角度探讨COPD"从肠论治"的效应机制。方法:用气管注射脂多糖加熏香烟联合造模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宣白承气汤及其拆方作为实验用药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肠组、治肺组及肺肠同治组。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纯净水,各给药组灌胃相应中药,连续14d。流式细胞检测法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总数、辅助性T淋巴细胞(CD+3CD+4细胞)百分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3CD+8细胞)百分比以及CD+4/CD+8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淋巴细胞总数减少,CD+3/CD+8升高,CD+4/CD+8水平降低(P0.01),CD+3/CD+4有降低的趋势。与模型组比较,治肠组CD+4/CD8+升高(P0.05)。与治肺组比较,肺肠同治组的T淋巴细胞总数增加,CD+4/CD8+升高(P0.05)。结论:通利大肠,或在治肺的基础上增加通利大肠,可影响COPD模型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亚群分布,减少CD3+CD+8细胞的百分比,调节T淋巴细胞总数和CD3+CD+4细胞与CD+3CD+8细胞比例,这可能是COPD"从肠论治"效应产生的作用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64.
我院于1991年8月至2001年8月共收治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217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对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治方法。1 临床资料 本组217例,男性148例,女性69例,年龄6~65岁。交通事故伤161例,坠落伤39例,其他(包括挤压伤、踩伤等)17例。其中脾脏损伤102例,肝脏或胆道损伤78例,胃或肠道损伤17例,肾脏损伤18例,胰腺损伤2例。114例患者有合并伤,21例为2处或2处以上合并伤。合并伤包括肋骨骨折45例,脊柱或四肢骨折39例,骨盆骨折18例,血气胸25例,膀胱  相似文献   
65.
1 病历介绍患者 ,女 ,34岁 ,主因产后 4 5d突发阴道大出血 2h于2 0 0 2年 4月 11日 2 3:0 0急诊入院。患者因足月产于 4 5d前在外院分娩 ,无产后大出血及胎盘滞留。恶露持续约 2 0d ,1个月后月经复潮 ,经期 3~ 4d ,量中。4 5d后无诱因突发阴道出血约 2 0 0 0mL ,色鲜红。无腹痛 ,无胎盘组织及蜕膜样组织排出 ,无明显发冷、发热、尿频、尿急 ,无咳痰、咯血 ,饮食睡眠可。既往体健 ,G2 P2 ,均为顺产。查体 :T 36 .4℃ ,P 11次 /min ,R 2 4次 /min ,BP 12 / 7.5kPa ,心肺正常 ,腹软 ,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外阴 (- ) ,阴道畅 ,血量多 …  相似文献   
66.
中药配合电脑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之一 ,该病发病率高且缠绵难愈 ,易反复发作 ,笔者采用中药配合妇科电脑治疗仪治疗该病患者 1 0 6例 ,并与西药治疗的 89例作对照 ,疗效显著 ,现将其资料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制订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症状 :下腹及腰痛、下腹坠胀、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排便时加重及月经前后加重 ,可伴低热、月经增多和白带增多。妇检 :子宫常呈后位 ,活动受限制或粘连固定 ,输卵管炎时在子宫一侧或两侧可触及条状物 ,并有轻度压痛 ;盆腔结缔组织炎时 ,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  相似文献   
67.
急性重型胰腺炎是外科急腹症中较常见的疾病.我院在近期收治一例急性重型胰腺炎患者,在恢复期并发胰性脑病,临床上罕见,现报告如下.   ……  相似文献   
68.
分析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课程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研室教学提出教学改革措施,旨在优化课程体系和评价方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增强非医专业学生对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更好地从事与医学相关工作积淀丰富的知识储备.  相似文献   
69.
在新医科教育背景下,越来越多新的教学理念被应用于中医学专业课程教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实践的重要学科,也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切入点。因此,做好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对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及提高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依据原有经验,在互动情境中主动地建构新知识,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本课程组基于医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课程特点及中医类专业学生特点,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文章从课程教学内容整体设计、教材建设及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解决策略、教法学法的多元化应用、教学过程实施、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以“免疫预防”内容为例,详细介绍了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践过程。尤其是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讨论分析中获取、运用并建构新知识,同时进行能力培养和思政教育,完成了多项教学目标。该课程教学模式能够为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也可应用于其他中医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中,以服务于高等院校及医院培养中医类及医药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预防长期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失衡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进行长期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病人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集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以往常规的方法护理,集束组在此之上又添加集束化护理,两组护理观察时间为3个月,记录透析失衡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集束组患者护理期间的心理、药物、饮食、运动等遵医依从性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集束组患者护理期间的透析失衡综合征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预防在长期血液透析病人的应用能减少透析失衡综合征的发生,提高病人的遵医依从性,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