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0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究吴良村教授诊治肺癌气虚证的疗效及用药规律。[方法]从吴良村教授的门诊病案中选择80例肺癌气虚证患者,四诊合参、辨证施治,以2周为1个周期,治疗1个月后评价疗效。同时对160例医案中的药物频数、性味、分类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用药频数最多的前33味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总结其用药规律。[结果]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达88.75%。用药频数最多的为甘草。药性使用频数最多的为平性药,药味使用频数最多的为甘味药,用药种类最多的为补虚药。聚类分析将药物分为19类,包括沙参麦冬汤、补中益气汤及经验药对等。[结论]吴良村教授治疗肺癌气虚证的过程中善用沙参麦冬汤加减,宗"益气养阴,解毒散结"之法,以"补、清、散、消"为用药原则,临床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寻找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有效途径是目前结直肠癌基础及临床的研究热点。机体正常细胞主要由葡萄糖氧化供能,而结直肠癌细胞的糖酵解途径显著增强并以此作为主要供能途径。本文就糖酵解关键酶、信号转导通路和转录因子在结直肠癌糖酵解途径中的研究进展及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肿瘤患者多思、多恐,思伤脾胃,恐伤肾命。初起亢害者,以怒克思,思去则土气畅通,脾胃运,枢机利,四旁得灌;借思胜恐,恐退则水气蒸腾,肾命动,阴阳和,水火相济。久病已虚者,虚则补其母,脾胃虚,补火暖土,伐木补土,使之喜,使气缓,使无怒;肾命虚,金水相生,泻南补北,使之静,使神定,使无躁。病久、病深、病重者,水土不行,子母俱虚,金无所避,易夹悲志。悲伤肺金,宣降失司,吐纳不利,脾肺肾虚,以致全身脏腑衰败。若分而论治,五行乘侮杂乱无章,难以入手。必统一观之,思、悲、恐皆属于阴,在内、向下、沉降是也。阴盛阳衰,当需益火消阴,最宜让患者喜、怒、惊,使喜悦、大怒、惊讶、开怀、郁解、积极,皆是治情之法。  相似文献   
14.
15.
[摘要]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疾病,寻找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诊断、治疗和评估已成为近年来全球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肿瘤筛查、防治和预后评估手段在近几年发展迅速。但是考虑到肿瘤异质性和患者个体化的特征,精准化的疾病筛查、诊断、治疗等医疗模式将成为未来医疗发展的趋势。肿瘤领域的基因变异检测是精准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应用可涉及早期筛查、复发监测、靶向用药指导、疗效及预后评价等众多环节,但在临床运用中仍存在诸多局限,有待更深入的研究来推动肿瘤精准医疗的发展。本文就近年来基因变异检测技术在恶性肿瘤精准医疗中的发展历程以及应用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
吴良村教授擅长治疗肝癌,认为肝癌临床上常以肝肾亏虚为本源,因而当以"滋水涵木"法治之,再根据临证变化,配以疏肝理气、清胆利湿、活血化瘀、解毒散结等,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17.
介绍沈敏鹤在恶性肿瘤治疗中重视胃气的思想。沈师在肿瘤治疗上推崇心治为君,药治为将,食治为相的肿瘤治疗法则,在用药、饮食、情志方面都注重顾护胃气,以小剂甘温方剂为调治之法,注重日常饮食在肿瘤患者调护中的作用,关注情志失调与脾胃机能的相互关系,值得临床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中医理论的角度阐述现代抗肿瘤治疗不良反应的不同病机,以期寻找应对法则。[方法]分析恶性肿瘤化疗、放疗、免疫、靶向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分析临床病理表现,推导中医病机。[结果]通过对临床症状及治疗方式进行总结,得出化疗药毒引起黏膜损伤、骨髓抑制、手足麻木等症状,多从气血生化不足论治;免疫、靶向药毒具有风热属性,激发阳亢,皮疹、乏力症状常见;放疗伤津口渴,损络出血,与火毒损伤气阴相关。[结论]不同类型的抗肿瘤治疗方式存在不同的损伤机制,这也启发了临床中对多种抗肿瘤不良反应的治疗法则,针对不同特性,化疗前后重气血培补,免疫、靶向治疗谨守阴平阳秘之要,放疗后以益气养阴清热为主,为临床抗肿瘤治疗提供中医辅助诊疗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归纳总结国医大师葛琳仪(以下尊称葛老)临床诊治胃心疾病的经验,从而完善葛老的胃心同源同治理论。[方法]通过跟师学习,结合相关古籍和文献资料查阅,从基本结构、生理联系、证候病理等方面总结葛老辨治胃心疾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结果]葛老根据胃心病患者特点及典型症状,结合学术理论,认为胃心解剖部位邻近,形态结构类似,经络联系密切,生理功能协同,证候表现相似,且病理产物相类,以痰饮、瘀血、痰瘀互结为主,而痰瘀互结又会成为新的致病因素影响胃心疾病发展。胃心病临床多见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之证,因而葛老常采用异病同治的思路,治标以清,内寓清补;治本以养,辅以疏利,遵循“正本清源,疏补共用”的原则,以真正实现胃心同治。[结论]葛老在长期临床实践和学术创新过程中认识到了胃与心的相关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胃心同源同治学术理论,为临床诊治胃心疾病提供了宝贵经验与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