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细胞色素P450 2C19单碱基突变位点CYP2C19m1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CYP2C19ml是引起CYP2C19酶活性缺陷的主要等位基因,有83%左右的慢代谢者含有CYP2C19ml等位基因,本文试图建立一步PCR测定CYP2C19ml等位基因的方法。方法:根据等位基因特异扩增(ASA)原理设计两对分别特异扩增野生型等位基因和突变型等位基因的引物,建立了一步PCR测定CYP2C19ml等位基因的方法。结果:对39位随机受试者进行了基因分型研究,发现3位CYP2C19ml纯合子、18位CYP2C19ml杂合子,其余18位为野生型纯合子。结论:说明效法能够用于测定CYP2C19ml等住基因,并且证明该法具有简便、快速和污染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42.
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O)比值动态变化的关系. 方法:择期OPCABG患者24例,年龄55~64岁,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Ⅰ或Ⅱ级,体重66~87 kg,于麻醉诱导前即刻(基础值)、术毕即刻、术后4 h、8 h、20 h及24 h时记录SIRS评分,同时采集静脉血样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1O浓度,计算血浆白细胞介素-6与白细胞介素-10浓度比值(R)及其动态变化程度(D,D=R_(各时点)/R_(基础值)),计算SIRS评分与D的自然对数的绝对值|LnD|的相关性. 结果:与麻醉诱导前即刻比较,术后4 h、8 h血浆白细胞介素-6浓度升高,术后4 h、术后20 h血浆白细胞介素-10浓度升高(P<0.05或0.01);SIRS评分与|LnD|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r=0.43,P<0.01). 结论:OPCABG患者术后SIRS严重程度与血浆白细胞介素-6与自细胞介素-10比值动态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43.
手性药物相互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权  姚彤炜  曾苏 《中国药学杂志》1999,34(11):721-724
 目的:阐明手性药物相互作用的概念及其研究的临床意义。方法:综述近几年手性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状况和研究方法。结果:一些消旋体药物的对映体与对映体、对映体与其它并用药物之间在药效学或药动学上发生了相互作用。其中有些手性相互作用在临床上被视为是有益的,有些则引起药物不良反应。遗传多态性和年龄相关性在手性相互作用中也有发生。结论:手性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能更深入地理解或积极地预期一些药物相互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大剂量化疗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56例经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融合基因、染色体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8例,A组患者采用HD-MTX、6-MP联合三联鞘注方案,B组采用VDLP方案,观察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结果 A组较B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化疗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儿生活质量,远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5.
郑成  姚彤炜  向智敏 《中草药》2009,40(6):900-903
目的 制定全鹿丸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的甘草、五味子、陈皮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结果 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明显、专属性强;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分别在9.75~195.00 ng、9.17~183.40 ng与峰面积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102.6%、101.5%.结论 建立了全鹿丸的质量标准,定性和定量方法 可靠、实用.  相似文献   
46.
沈月芳  姚彤炜  王珏  盛炳义 《中草药》2009,40(3):404-405
补气膏由制何首乌、红参、枸杞子、白术、当归等8味中药经提取而成,具有补益气血,健脾滋胃,用于脾肾虚弱,气血两亏,神疲乏力,头昏耳鸣.制何首乌为其君药,是传统中药,临床应用十分广泛,能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其所含的二苯乙烯苷是制何首乌的重要生理活性成分.故以其作为质量标准评价指标是合理可行的.为此,本实验建立补气膏中二苯乙烯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47.
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管理部门和师生共同参与,阶段性评价与一次性评价相结合、教学质量评价和提高相结合、内外评价结合以内部评价为主,构建全程教学质量评价和提高体系;通过教学质量评价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8.
49.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小儿外科手术及术后镇痛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小儿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CSEA)麻醉的效果、术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50例行下腹部及以下手术的患儿,年龄为6~14岁,随机分为两组:罗哌卡因Ropivacaine(R)组25例和布比卡因Bupivacaine(B)组25例,全部采用CSEA麻醉.R组注入腰麻药为:10 g*L-1罗哌卡因1.5 ml+注射用水0.5 ml+100 g*L-1葡萄糖1 ml.B组注入腰麻药物为:7.5 g*L-1布比卡因2 ml+100 g*L-1葡萄糖1 ml.两药的终末浓度皆为5 g*L-1.给药剂量按以下公式计算:药量(ml)=年龄(岁)×0. 2+体重(kg)×0.05/2.当手术超过1.5 h,开始向硬膜外腔输注局麻药物:R组为2.5 g*L-1罗哌卡因1 mg*kg-1*h-1,B组为2.5 g*L-1布比卡因1 mg*kg-1*h-1.研究中观察血压、心率、氧饱和度,麻醉平面,VAS评分,下肢运动阻滞的变化.术后两组均进行硬膜外镇痛,各为0.75 g*L-1罗哌卡因100 ml或布比卡因加入曲马朵200 mg和氟哌利多5 mg.硬膜外持续输注3 ml*h-1(6~9岁)或4 ml*h-1(10~14岁),必要时由患儿或其父母自控镇痛每次2 ml,间隔时间为15 min.观察镇痛效果、下肢运动恢复情况及术后24 h患儿恶心、呕吐、下肢麻木、头痛、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平面无明显差异.术中下肢运动阻滞,R组明显弱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术后下肢运动阻滞消退明显快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在观察中两组各有1例发生恶心,术后B组有1例发生尿潴留,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SEA用于小儿外科手术能达到满意的麻醉和术后镇痛效果.但罗哌卡因的运动阻滞明显弱于布比卡因,这有利于患儿术后早期下地活动及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0.
银杏黄酮的体外葡醛酸反应及其药物相互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获得银杏黄酮体外代谢情况,预测银杏叶制剂与常用心血管类药物之间的代谢性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方法:银杏黄酮与普罗帕酮、硝苯地平、地非三唑和依普黄酮在经β-萘黄酮诱导的鼠肝微粒体中共孵育,以HPLC法测定孵育液中剩余银杏黄酮的浓度,观察共孵育药物对银杏黄酮葡醛酸结合反应的影响,并计算银杏黄酮3个苷元的酶动力学参数.结果:测得银杏黄酮槲皮素、异鼠李素和山奈酚的Vmax值分别为(60±0.21)、(48±0.02)、(34±0.02)μmol·g-1·min-1,Km值分别为(24±0.05)、(148±0.09)、(110±0.03)μmol/L;当银杏黄酮浓度一定时,共孵育药物硝苯地平、普罗帕酮、依普黄酮和地非三唑对银杏黄酮的IC50分别为54~70、69~122、85~98和210~362 μmol.测得地非三唑对银杏黄酮3种苷元的抑制常数Ki值分别为57.6、50.5和33.1 mg/L;普罗帕酮的Ki值分别为33.6、59.5和45.2 mg/L;依普黄酮的Ki值分别为13.7、24.0和15.7 mg/L.普罗帕酮的[I]/[Ki]比值为0.002~0.003.结论:在银杏黄酮的3种苷元中槲皮素的代谢能力最强;硝苯地平、依普黄酮和普罗帕酮等对槲皮素、异鼠李素和山奈酚的葡醛酸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根据硝苯地平的IC50值和普罗帕酮的[I]/[Ki]值,表明普罗帕酮与银杏黄酮之间的代谢性相互作用很弱,而硝苯地平与银杏黄酮合用需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