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文献质量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对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方法以针刺、偏头痛和预防为检索词,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7年第4期),MEDLINE(1966~2007),EMbase(1966~2007)等英文数据库和CBM(1978~2007),CMCC(1994~2007),CNKI(1994~2007)等中文数据库。手工检索《中国针灸》(1981~2007)等中医杂志及有关学术会议论文汇编。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诊断及纳入/排除标准、针刺/对照组干预措施、疗效评价标准及随访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12篇随机对照研究,其中9篇高质量研究均为国外研究,3篇国内研究为低质量研究,国外研究多采用偏头痛每月发作频率、天数及SF-36/SF-12等量表作为疗效评价标准,国内则采用头痛指数计分作为疗效评价标准。9篇研究有随访记录,8篇研究报告了不良反应。结论目前国内尚无高质量的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报告,迄今所发表研究采用的疗效评价方法不能恰当评价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疗效。从试验设计及实施角度,今后应多借鉴国外同类研究的长处;从临床角度,针灸医师应认清偏头痛缓解期预防性治疗及急性期镇痛治疗的目的和意义的不同,设计出更科学的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试验方案。  相似文献   
32.
126例SARS患者恢复期病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调查出院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残留病状,为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东城区所辖社区及本市其他区域患者SARS出院后来北京中医医院门诊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或诊查,记录症状、舌脉、理化检查等情况,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共调查病例126例,其中接受理化检查89例,临床症状中气短、乏力、胸闷、汗出、口干苦、五心烦热等症状占47%以上,舌红、苔厚腻、脉滑细数较常见,尤其多见于用过激素的患者中;理化检查中,仍有10%~20%的患者有淋巴细胞计数、转氨酶、心肌酶、尿素氮、血糖等的异常,不到10%的患者有心电图异常,X线检查中55例遗留肺部阴影吸收不全(包括炎性病变、间质病变及纤维化)。结论:SARS患者康复期仍有接受治疗及医学观察的必要。  相似文献   
33.
针灸临床研究针刺安慰对照方法的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年来国外一些针灸临床研究获得的针刺与针刺安慰对照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研究结论,分析目前国外针灸临床研究常用针刺安慰对照方法的不足,力求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并能得到国际认可的针灸对照试验对照组针刺安慰对照方法。本文探索一种新的针刺安慰对照方法,在获得患者充分信任的前提下,使安慰对照组潜在的治疗作用最小化,发挥更理想的安慰剂作用。通过实践,针对针刺与药物作对照的随机对照研究,借助临床新药研究双模拟的思路,建立“双模拟-非病症相关穴-随机抽样”对照法,形成新型的针灸与药物作对照的针灸临床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针刺放血联合镇肝熄风汤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疗效及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将128例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4例予镇肝熄风汤治疗,治疗组6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放血治疗。2组均治疗3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治疗前及治疗1、2、3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前后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MIDAS)评分及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血清CGRP、PGE2变化,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4%(63/64),对照组总有效率89.1%(57/6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3周2组疼痛VA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1、2、3周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ID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3、6个月2组血清CGRP、PGE2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3、6个月均低于治疗后1个月(P<0.05),且治疗后1、3、6个月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针刺放血联合镇肝熄风汤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可抑制血清CGRP及PGE2的释放,发挥镇痛作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5.
目的 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前后右心功能指标以评价溶栓效果.方法 8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均接受溶栓治疗.溶栓前和溶栓后24 h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右心室前壁厚度(RVAWT)、右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RVED)、主肺动脉内径(PAD)、右心室舒张期横径(RVDD)、右心房舒张期横径(RADD)、三尖瓣反流压差(TRPG)及肺动脉收缩压(SPAP).结果 8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后RVAWT、RVED、PAD、RVDD、TRPG、SPAP分别为(4.23±1.02)mm、(26.20±3.01) mm、(26.67±2.36)mm、(36.23±4.36)mm、(31.68±2.33)mm Hg(1 mm Hg=0.133 kPa)、(37.52±3.20)mm Hg,较溶栓前的(7.56±1.22)mm、(31.78±3.26)mm、(29.44±2.20)mm、(40.20±5.01)mm、(48.98±3.80) mm Hg、(57.25±4.23)mm Hg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1、2.78、2.35、2.75、2.98、3.55,P均<0.01或0.05);溶栓后患者RADD为(37.55±5.25)mm,与溶栓前的(38.25±4.25)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P=0.18).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前后右心功能评价有重要意义.溶栓治疗可改善急性肺栓塞患者右心功能.  相似文献   
36.
痹证是中医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病机是由气血阻闭不通,它与现代医学中的风湿性关节炎、肌纤维织炎颇有相似之处.在病因方面,中医认为多与潮湿、寒冷体虚及机体抵抗力减弱因素有关.从现代医学来看,一般认为与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醒神开窍针刺法辅助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106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3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醒神开窍针刺方法,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共治疗2周。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CVR)、屏气指数(BHI)。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1、2周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同时间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周后CVR、BHI均较本组治疗前提高(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醒神开窍针刺法可改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可能与改善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8.
中医学认为心藏神,即心有主司人的精神、意识、思维及心理活动的功能。"治病先治神"是周德安教授的学术思想精华,这一思想源于《黄帝内经》中"用针之要,勿忘其神"。周德安教授在针灸临症中始终遵循着治病必先调治心神之思想,并制定出调治心神的著名针灸组方"四神方"和"五脏俞加膈俞"等。"治病先治神"道出了针灸乃至中医治病之至高境界,理应成为我们针灸工作者临症时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9.
针对偏头痛患者疲劳后、遇风寒湿邪易作,以及反复缠绵难愈,痛甚则呕等临床特征,提出阳气不足是偏头痛发作的重要内在基础。督脉为阳脉之海,头为诸阳之会,针刺督脉具有通调阳气的重要作用,并可加强诸阳经与头部的沟通;膀胱经属巨阳,为诸阳经主气,临床常用之“从阳引阴”治疗阴证、虚症、寒证。本团队提出以“通督升阳,从阳引阴”为法治疗偏头痛:以督脉十三针为基础“通督升阳”,结合头痛经络辨证进行循经远端取穴,主要包括少阳头痛者配合率谷、角孙、头临泣、完骨、足临泣等少阳经腧穴,阳明头痛者配合攒竹、头维、解溪等阳明经腧穴,太阳头痛者配合申脉、昆仑、后溪等太阳经腧穴;同时根据脏腑辨证选取背俞穴“从阳引阴”,主要包括卫阳不足者补肺益气,肝胃虚寒者温中补虚,脾肾阳虚者补益脾肾三大方面。并附验案一则以举例说明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40.
从关注文化差异角度探讨留学生针灸临床带教方法,首先简述了国外中医针灸教育现状,其后从认识差异有的放矢、加强中医思维模式训练、制作中医整体观念课件和实战带教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国外留学生的针灸带教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