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948篇
  免费   12088篇
  国内免费   6834篇
耳鼻咽喉   1194篇
儿科学   2183篇
妇产科学   736篇
基础医学   7166篇
口腔科学   2619篇
临床医学   15043篇
内科学   10135篇
皮肤病学   1329篇
神经病学   2494篇
特种医学   4824篇
外科学   10646篇
综合类   34025篇
现状与发展   29篇
预防医学   14551篇
眼科学   1449篇
药学   14341篇
  171篇
中国医学   12427篇
肿瘤学   5508篇
  2024年   357篇
  2023年   1433篇
  2022年   3702篇
  2021年   4733篇
  2020年   4067篇
  2019年   2165篇
  2018年   2292篇
  2017年   3313篇
  2016年   2534篇
  2015年   4572篇
  2014年   6090篇
  2013年   7908篇
  2012年   11314篇
  2011年   11893篇
  2010年   10907篇
  2009年   9977篇
  2008年   10237篇
  2007年   9835篇
  2006年   8618篇
  2005年   6758篇
  2004年   4794篇
  2003年   3830篇
  2002年   2940篇
  2001年   2743篇
  2000年   2196篇
  1999年   725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91.
目的 利用PCR技术,建立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腺病毒的基因分型方法,便于推广和应用.方法 分析GenBank中不同型别腺病毒的六邻体基因序列特点,设计不同型腺病毒的特异性引物,以PCR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建立基因分型方法,并利用此方法对广州市2004年7月某幼儿园流行的腺病毒感染进行了基因分型.结果 建立了呼吸道腺病毒的基因分型方法.广州市2004年7月某幼儿园流行的腺病毒为3型腺病毒.结论 PCR方法可进行腺病毒的基因分型,且简便、结果可靠,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2.
Nestin、CK19及insulin等在胚胎胰腺发育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Nestin、CK19、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生长抑素在胚胎胰腺发育中的表达,探讨胰岛细胞分化发育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及免疫组化双染法(LAB SA),对30例6~14wk人胚胎胰腺中,Nestin、CK19、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生长抑素阳性的细胞进行定位。结果:(1)胚胎胰腺发育中Nestin阳性细胞存在于胰腺的间质,数量极少;CK19在胰腺导管上皮分化中持续表达,呈强阳性;(2)7wk胰腺导管上皮开始分化出胰岛细胞,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生长抑素表达阳性,三者的表达并无时段差异性;随着胎龄的增加,阳性细胞数增加,14wk时胰岛逐渐形成,表达达到高峰。结论:胚胎胰腺的发育中,胰腺间质存在胰腺干细胞;胚胎早期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开始分化并分泌胰岛素,其自分泌的激素可能参与调节胰岛细胞的迁移和胰岛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3.
不同胎龄的胎儿和少儿皮肤中bax,bcl-2和p53基因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ax, bcl-2和p53在不同胎龄的胎儿皮肤和少儿皮肤组织中表达的变化特征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运用末端脱氧核糖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脱氧尿嘧啶缺口标记技术(TUNEL)检测18例不同胎龄(13-32周)的胎儿皮肤和6例少儿皮肤组织中细胞凋亡的变化后,提取这些皮肤组织中的总RNA,分离mRNA,用RT-PCR方法检测bax, bcl-2和p53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特征。结果: 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皮肤组织中的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在早期妊娠胎儿的皮肤中,bcl-2基因表达水平较高,随着胎龄的增加,bcl-2基因的转录本含量逐渐降低,在少儿的皮肤组织中,这种基因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早期妊娠胎儿皮肤(P<0.01)。与bcl-2基因不同,在早期妊娠胎儿皮肤组织中,p53基因表达水平较低,而在晚期妊娠胎儿和少儿的皮肤内,该基因表达较强,而bax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胎儿和少儿皮肤组织中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晚期妊娠胎儿和少儿皮肤组织中细胞增殖减缓,细胞趋向分化或凋亡的增加可能与p53基因表达增强,bcl-2表达降低相关;而p53表达降低,bcl-2表达升高可能是早期妊娠胎儿皮肤中细胞凋亡较少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制备表达诺如病毒衣壳蛋白的重组人3型腺病毒.方法 将诺如病毒衣壳蛋白基因(Noro-orf2)克隆到腺病毒穿梭载体pBSE3CMV-egfp上,与线性化人3型腺病毒骨架质粒pBRAdv3共电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BJ5183,使其在细菌内发生同源重组,带Noro-orf2基因的表达框置换腺病毒E3区,PCR及酶切筛选得到重组腺病毒质粒,将重组腺病毒质粒转染Hep-2细胞进行包装,获得感染性的重组腺病毒粒子,免疫组化分析重组腺病毒中诺如病毒衣壳蛋白的表达.结果 同源重组后经酶切和PCR鉴定证明插入Noro-orf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质粒pBRAdv3E3dNor成功构建,并经转染包装得到高滴度的重组腺病毒Adv3E3dNor,免疫组化证明诺如病毒衣壳蛋白得到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表达诺如病毒衣壳蛋白的重组3型腺病毒Adv3E3dNor,为研制人3型腺病毒-诺如病毒双价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索Opa相互作用蛋白5(OIP5)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PANC-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数据库分析OIP5在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用实时定量PCR(RT-q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人胰腺癌细胞系MIAPaCa-2、PANC-1、KP-3、BxPC-3细胞中OIP5 mRNA和蛋白表达;构建OIP5基因沉默质粒的慢病毒(pGCSIL-shOIP5)和对照质粒慢病毒(pGCSIL-shCtrl),分别感染PANC-1细胞,分为OIP5基因沉默组和shCtrl对照组,5 d后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测定慢病毒敲低效率,流式细胞计量术检测细胞凋亡;OIP5基因沉默组和shCtrl对照组连续5 d进行MTT检测和细胞计数;OIP5基因沉默组和shCtrl对照组孵育10 d形成集落,Giemsa染色分别集落总数。结果胰腺癌中OIP5 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5),OIP5高表达患者的总存活率显著低于OIP5低表达患者(P<0.05),且其无病生存率也显著降低(P<0.05);OIP5在MIAPaCa-2、PANC-1和KP-3中表达较高,而在BxPC-3细胞系中的表达较低;MTT检测结果显示OIP5沉默在第4和第5天显著降低了PANC-1细胞的增殖速率(P<0.01);OIP5沉默后细胞集落数(平均为9个)显著低于shCtrl对照组中的数量(平均为40个)(P<0.01);OIP5沉默后PANC-1细胞凋亡比例为8.3%显著高于shCtrl的4.5%(P<0.01)。结论OIP5在胰腺癌细胞系中异常高表达,OIP5基因可调控胰腺癌PANC-1细胞的增殖、凋亡以及集落形成,提示OIP5可能在胰腺癌发病机制中作为癌基因发挥作用,从而为胰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脂微球(liposome prostaglandin E1,Lipo-PGE1) 不同用药时间和途径对肝脏血流灌注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犬12只,经左小隐静脉注射Lipo-PGE11 μg/kg,速度均为0.05 μg·kg-1·min-1。分别于0 min、5 min、15 min、30 min后行肝脏CT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imaging,CTPI)扫描,计算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HAP)、门静脉灌注量 (portal vein perfusion,PVP)、总肝灌注量(total liver perfusion,TLP),对照分析不同时间Lipo-PGE1对肝脏血流灌注的影响。选取健康成年犬24只,随机平均分成4组:对照组、外周静脉用药组、肝动脉组、肠系膜上动脉组。Lipo-PGE1的用药量均为1 μg/kg、用药速度均为0.05 μg·kg-1·min-1,0.9%生理盐水用量为20 mL。各组用药5 min后行肝脏CTPI,比较分析不同途径给予Lipo-PGE1对肝脏血流灌注的影响。结果: 经外周静脉注射Lipo-PGE10 min、5 min、15 min、30 min后CTPI测量的HAP(mL·min-1·mL-1)分别为:0.22 ±0.65、0.24±0.65、0.22±0.69、0.22±0.06;PVP (mL·min-1·mL-1):1.22±0.40、1.88±0.59、1.55±0.55、1.29 ±0.57;TLP (mL·min-1·mL-1)分别为:1.44±0.42、2.12±0.61、1.77±0.56、1.51±0.58。方差分析显示HAP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F=0.249,P>0.05),而PVP、TLP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F=3.812,P<0.05)、(F=3.805,P<0.05)。5 min组PVP、TLP增加最为显著,15 min、30 min时两者仍处于高值水平。对照组和外周静脉组、肝动脉组、肠系膜上动脉组的HAP (mL·min-1·mL-1)分别为:0.22±0.06、0.24±0.06、0.31±0.07、0.26±0.05;PVP (mL·min-1·mL-1)分别为1.28±0.38、2.33±0.41、2.37±0.55、2.83±0.94;TLP (mL·min-1·mL-1)分别为:1.50±0.40、2.57±0.42、2.67±0.58、3.09±0.94。方差分析显示HAP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F=2.248,P>0.05),而PVP、TLP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F=6.892,P<0.01)、(F=7.802,P<0.01)。经肠系膜上动脉给药较其它途径给药PVP、TLP增加趋势更为显著。结论: Lipo-PGE1能显著增强肝脏血流灌注,且主要影响门静脉灌注分量,介入技术可为快速改善肝血流灌注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的表达与胆管细胞性肝癌(CCC)血管生成和侵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33例手术切除的CCC标本进行CD34、VEGF、 ANG-1、 ANG-2 和TSP-1的免疫组化染色,研究VEGF、ANG-1、ANG-2、TSP-1的表达与胆管细胞性肝癌血管生成和肿瘤门静脉侵犯、肝内转移、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分化水平之间的关系。 结果: 本组CCC的微血管密度(MVD)为(87.2±52.6)/mm2,VEGF、ANG-1、ANG-2 和TSP-1的阳性率分别为75.6%、36.0%、57.6%和45.5%。VEGF和ANG-2的阳性表达与高MVD相关,TSP-1则与MVD负相关(P<0.01,P<0.05,P<0.01)。阳性TSP-1与肝内转移正相关(46.7% vs 5.6%,P<0.05)。结论: CCC瘤内的血管新生活跃,VEGF和ANG-2的阳性表达与CCC血管生成正相关,TSP-1则与其负相关,TSP-1的阳性表达还与肝内转移相关,VEGF、ANG-1、ANG-2的表达与肿瘤的侵润转移未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98.
1049例育龄妇女下生殖道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育龄妇女下生殖道感染情况,为育龄女性生殖健康提供进一步的数据资料。方法对1049例来自健康体检中心的21~40岁育龄妇女的阴道后穹窿及宫颈分泌物标本进行检测,阴道清洁度、滴虫采用显微镜镜检法,淋球菌、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真菌采用培养法,沙眼衣原体则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女性生殖道感染的感染率为53.3%,其中混合感染率为9.8%,而清洁度异常率仅为28.4%;前三位病原体感染依次为解脲支原体(35.9%)、衣原体(18.1%)、真菌(6.7%)。结论女性生殖道感染情况严重,具有隐匿性,应加强对无症状感染的育龄妇女的监测。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肽1-40(beta-amyloidpeptide1-40, Aβ1-40)诱导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以40mg/L的Aβ1-40诱导离体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 流式细胞仪及免疫印迹方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的周期依赖性激酶4(CDK4)、磷酸化的视网膜神经胶质瘤蛋白(pRB)水平;RT-PCR技术检测E2F1mRNA表达水平;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半胱氨酸基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活力;观察在Aβ1-40诱导凋亡过程中是否伴随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①CDK4、磷酸化pRB水平在Aβ1-40作用后2-4h显著升高;②Aβ1-40孵育3h后皮层神经元E2F1基因表达上调;③Aβ1-40作用12-24h后caspase-3活力明显升高。结论:CDK4-pRB-E2F1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在Aβ1-40诱导的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祖细胞过程中, 增加成熟T淋巴细胞的含量, 以促进其重建致死量照射小鼠的造血功能后免疫功能的早期重建。方法:胚胎干细胞在含甲基纤维素的培养基中自由分化形成胚胎体, 分化第6d添加造血生长因子, 同时添加胸腺肽, 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化细胞中CD34+的造血干/祖细胞和CD+3的成熟T淋巴细胞含量, 最后将分化细胞注射入致死量照射小鼠体内, 观察60d, 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病率作为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指标, 用PCR检测Sry反映移植细胞在宿主体内的存活。结果:分化第13d, 未加胸腺肽, CD+3的成熟T淋巴细胞含量仅10.52%, 重建造血后无GVHD发生;添加胸腺肽, CD+3的成熟T淋巴细胞含量升高达22.93%, 重建造血后GVHD发病率100%。结论: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为造血干/祖细胞过程中, 添加胸腺肽, 能增加CD+3的成熟T淋巴细胞含量, 体内重建造血后细胞免疫功能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