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30篇
  免费   5602篇
  国内免费   3056篇
耳鼻咽喉   601篇
儿科学   932篇
妇产科学   334篇
基础医学   3510篇
口腔科学   1090篇
临床医学   7123篇
内科学   4780篇
皮肤病学   961篇
神经病学   959篇
特种医学   2210篇
外科学   5714篇
综合类   16426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预防医学   7025篇
眼科学   658篇
药学   7319篇
  90篇
中国医学   5603篇
肿瘤学   2546篇
  2024年   176篇
  2023年   655篇
  2022年   1725篇
  2021年   2210篇
  2020年   2096篇
  2019年   1002篇
  2018年   1102篇
  2017年   1615篇
  2016年   1159篇
  2015年   2187篇
  2014年   3048篇
  2013年   3669篇
  2012年   5462篇
  2011年   5905篇
  2010年   5259篇
  2009年   4711篇
  2008年   4806篇
  2007年   4753篇
  2006年   4247篇
  2005年   3350篇
  2004年   2489篇
  2003年   1804篇
  2002年   1445篇
  2001年   1276篇
  2000年   989篇
  1999年   302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规律及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的规律及中早期神经减压的疗效。方法 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单侧声带麻痹87例,其中行喉返神经探查65例,非手术治疗22例。探查术中观察喉返神经损伤部位、类型、程度及神经肌肉形态;对缝扎、粘连伤行神经减压治疗14例。治疗前后以喉镜、嗓音声学参数、肌电图检查等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探查发现喉返神经被缝线结扎、瘢痕粘连压迫、断离分别占43%(28/65)、9%(6/65)、48%(31/65)。损伤部位以近环甲关节处多见,占75%(49/65);甲状腺中下部占25%(16/65)。病程半年以内者喉内肌及损伤处远端神经干萎缩并不严重,病程越长萎缩变性越明显。神经切断伤上述改变较缝扎伤及压迫伤更为明显;但病程18个月喉内肌仍可见肌纤维组织结构。病程3个月内神经减压10例中9例声带恢复了不同程度的内收及外展功能;病程3个月以内1例、3-5个月4例神经减压术后声带未恢复运动,但均恢复了正常的肌张力、肌体积,声带振动及黏膜波对称,嗓音亦恢复正常。非手术治疗组声嘶有改善,但嗓音未恢复正常,声带亦未恢复运动。结论 通过喉返神经探查初步揭示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的规律,中早期喉返神经减压术能恢复声带生理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就不同内耳畸形人工耳蜗植入特点及效果进行分析,积累经验。方法 1996年1月~2004年5月北京同仁医院共开展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术410例(410耳),对其中双侧内耳畸形患者82例(82耳)进行回顾性分析,就不同原因内耳畸形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特点及术后开机调试特点与耳蜗形态正常的人工耳蜗植入者进行了比较。结果 ①所有内耳畸形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都有听觉;②内耳畸形人工耳蜗术中容易出现井喷;③82例中除2例患者各遗留2对蜗外电极外,其余电极均完全植入蜗内;④术后无面瘫、脑脊液漏等并发症;⑤术后开机调试数值与结构正常植入者接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⑥术后经过语训,1年后听力及言语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伴有内耳发育畸形的深度感音性聋患者可以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植入效果与耳蜗发育正常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效果基本一致,人工耳蜗植入术可以作为伴有内耳畸形的深度感音性聋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手段。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3例喉神经内分泌肿瘤,其中非典型类癌2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及颈廓清术;嗜铬细胞瘤1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结果:非典型类癌2例,术后随访1年,情况稳定。嗜铬细胞瘤1例,术后随访11年,预后良好。结论:喉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组形态各异的病变,正确诊断有赖于临床特点、光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部分患者需行超微结构检查。不同类型的肿瘤应行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对应用计算机辅助细胞(CCT)检测系统进行子宫颈病变的细胞学诊断作出初步评价。方法:对妇科病普查中936例宫颈涂片标本采用PAPNET全自动电脑扫描和诊断系统行细胞学筛选,按TBS诊断分类标准诊断,并按不同年龄及宫颈光滑与糜烂程度进行对照。结果:正常821例,异常115例,其中不典型鳞状细胞性质未定(ASCUS)87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26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2例,异常涂片多见30~49岁年龄组,且宫颈光滑组与宫颈糜烂组阳性检出率无显著差异。结论:CCT是细胞学诊断的重要革新,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效率高,适用于宫颈癌患者的大规模普查。  相似文献   
995.
兔转化生长因子-β2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克隆兔转化生长因子 β2 (TGF β2 )基因 ,并获得其在兔重要脏器及角膜中的表达。方法 利用不同物种的相似序列设计相关引物 ,制备兔肝组织的RNA并逆转录 ,RT PCR技术获得TGF β2 基因蛋白编码区序列后克隆 ,RT PCR半定量及荧光定量PCR检测TGF β2 在兔重要脏器及角膜中的表达。结果 成功地克隆了兔TGF β2 的蛋白编码区序列 ,测序证实和人、大鼠及小鼠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含有TGF β2 的保守结构域 ,TGF β2 基因在兔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肾上腺和角膜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结论 利用同源序列克隆进化上保守的基因是简捷快速的方法。获得兔TGF β2 的基因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其在机体重要脏器纤维化、肿瘤以及角膜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定量检测纤维连接蛋白 1(fibronectin 1,FN1)在LASIK术后不同时段角膜中的表达水平 ,探讨FN1与LASIK术后早期伤口愈合的关系。方法  2 0只新西兰白兔 ,左眼按近视 4D行LASIK术 ,右眼作对照组。分别于术后 4、4 8h ,1、2周取角膜 ,荧光半定量PCR方法检测中央手术区及周边非手术区角膜FN1mRNA的表达。结果 LASIK术后 4h左眼手术区FN1的mRNA表达水平比右眼相应对照区明显升高 ,4 8h降低至对照组水平 ,其后随时间的延长无明显改变。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定量检测FN1在角膜中的表达结果提示 ,FN1参与LASIK术后角膜瓣与基质床的粘附过程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观察新西兰兔缺血再灌注时视网膜细胞线粒体功能的改变及银杏叶提取物对此改变的影响。方法  30只 (6 0眼 )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10只 (2 0眼 )、模型对照组10只 (2 0眼 )和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 10只 (2 0眼 )。造模后取视网膜组织 ,分离视网膜细胞线粒体。用氧电极法测定线粒体的呼吸功能及还原性辅酶Ⅰ (NADH)氧化酶、琥珀酸氧化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结果 新西兰兔缺血后视网膜细胞线粒体的呼吸功能有所损伤 ,表现为呼吸控制率、磷氧比和氧化磷酸化效率均较假手术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各种氧化酶的活性亦有明显下降。银杏叶提取物组动物的这种改变明显减轻。结论新西兰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视网膜细胞线粒体的功能明显受损 ,而银杏叶提取物对此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评价眶壁修补术治疗眶壁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眶壁修补术治疗30例眶壁爆裂性骨折。术后随访3~6月,平均4.5月。观察术后视力、眼球突出度、眼球活动度及其并发症。结果 视力:3例因伴有眼部有它病变,严重影响视力,治疗的视力有提高;余27例手术前后视力基本不变。跟球突出度:术后增加1mm者4例;增加2mm者9例;增加3mm者9例;增加4mm者8例。眼球活动度:术前上转或外转完全受限或部分受限者,术后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眶壁修补术是治疗眶壁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9.
微孔泪道支架的研制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介绍一种“微孔泪道支架”治疗泪道阻塞,慢性泪囊炎新方法。方法 48例经鼻逆行植入“微孔泪道支架”治疗泪道阻塞,慢性泪囊炎。20例随访1年。结果 对泪道阻塞12例,慢性泪囊炎8例随访1年,除有2例泪道复阻,其余18例溢泪、溢脓症状减轻、消退,冲洗畅通,有效率为90.00%。结论 以经鼻逆行“微孔泪道支架”环行植人,操作简便,创伤小,不影响美观,具有微孔渗透作用,便于给药液、清洗,同时患者能自我冲洗泪道,对提高疗效有独特优点。  相似文献   
100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FN-α therapy for HBeAg-negative ehronie hepatitis B(CHB). Methods 50 cases of HBeAg-negative CHB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treated group, while 52 cases of HBeAg-positive CHB as control group. Both groups received injection of IFN-α at dose of 6 MU every other day for 48 weeks. Levels of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viral markers levels of HBeAg, HBV DNA and the four serum fibrosis markers were analys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24 weeks after the course. Results There were 36 cases in treated group and 26 cases in control group who had got obvious therapeutic effects at the end of 24 weeks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rates of efficacy were 72% and 50% separately. The rate of treated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X2 = 5.43, P <0.05). The four serum fibrosis markers of the both groups were clearly dropped after treatment (t = 2.365, P < 0.05). Conclusions The theraputie effects of IFN-α at dose of 6 MU for HBeAg-negative CHB is prior to HBeAg-positive CHB. And IFN-α also have an evident funtion on preventing or delaying hepatic fibrosis in patients with CH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