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086篇
  免费   13336篇
  国内免费   7927篇
耳鼻咽喉   1199篇
儿科学   1908篇
妇产科学   730篇
基础医学   7539篇
口腔科学   2448篇
临床医学   14691篇
内科学   10653篇
皮肤病学   1161篇
神经病学   3161篇
特种医学   5728篇
外科学   10615篇
综合类   36630篇
现状与发展   28篇
预防医学   13998篇
眼科学   1721篇
药学   15972篇
  206篇
中国医学   14165篇
肿瘤学   5796篇
  2024年   441篇
  2023年   1663篇
  2022年   4274篇
  2021年   5411篇
  2020年   4668篇
  2019年   2477篇
  2018年   2591篇
  2017年   3659篇
  2016年   2793篇
  2015年   5243篇
  2014年   6626篇
  2013年   8502篇
  2012年   11848篇
  2011年   12846篇
  2010年   11725篇
  2009年   10214篇
  2008年   10403篇
  2007年   9817篇
  2006年   8854篇
  2005年   6805篇
  2004年   4661篇
  2003年   3747篇
  2002年   2999篇
  2001年   2701篇
  2000年   1864篇
  1999年   606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2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面KIR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high T细胞表面KIR分子表达,并与正常外周血比较。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8^high T细胞KIR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CD8^high T细胞。正常外周血CD4^+T细胞几乎不表达KIR,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表达KIR。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表面KIR表达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92.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Gardenia extract ZG on the adsorption quantity of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 (HSV-1) so as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its antiviral activity, 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FITC) was used as the fluorescent probe to label viruses and heparin sodium was used as control. Meanwhile , the effect of Gardenia extract ZG on the adsorption quantity on the surface of Hep-2 cells was determined by flow cytometry.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adsorption of HSV-1 on the surface of Hep-2 cells exhibited the character of saturation and specificity and heparin sodium could prevent attachment of viruses on these cells. These results are in accord with those reported previously. It was also proved that the manner of drug-use prior to adsorption or simultaneous use of drug and adsorption was better than adsorption prior to drug-use, and the inhibition rates of the former and latter manner were 84. 76% and 82.92% respectively. Three manners of drug-use with Gardenia extract ZG were all effective to reduce the adsorption quantity of viruses, especially the manner of simultaneous use of drug and adsorption with an adsorption inhibition rate of 68.46% . From the above observation, it is apparent that the mechanism of anti-viral activity of Gardenia extract ZG may be via several steps involved in the HSV-1 adsorption.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在江苏淮阴一母系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大家系中,寻找线粒体基因组上可能影响1555(A→G)突变表型的其他位点突变。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和测序技术。检测了核心分支家系中27名母系成员的线粒体DNA上1555位点和7445位点的碱基变化,进而对该家系2名母系成员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和其他25名母系成员线粒体12S rRNA基因MTRNR1和tRNA-Ser^(UCN)基因MTTS1进行了全长测序。结果 再次证明了1555(A→G)突变是该家系成员致聋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一;并发现该家系27名母系成员的线粒体基因组中除1555(A→G)突变外,还同时存在有955-960(insC)同质型突变,两突变共分离。另外,新发现一个线粒体DNA突变——7449(insG),但该突变仅在2名母系成员中存在。结论 推测955-960(insC)突变可能通过改变12S rRNA基因的高级结构,并与1555(A→G)突变协同作用,提高了突变携带者对氨基糖甙类药物的敏感性;同时该突变可能也会导致线粒体蛋白质的合成缺陷。从而提高1555(A→G)突变致聋的外显率。  相似文献   
994.
比较Ⅰ型胶原与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M)提取物冻干后形成的膜(EM膜)在体外构建人工真皮的能力,以选择一种更有利于人工真皮形成的支架材料。方法分别使用小牛真皮部分提取的Ⅰ型胶原蛋白和胞外基质提取物冻干后制备基质网架,植入皮肤成纤维细胞,形成人工真皮。用扫描电镜观察I型胶原膜和EM膜的表面形态结构;选取不同的时间点,对种植于两种支架材料上的细胞进行计数,并利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人工真皮复合物中的细胞Ⅰ型胶原分泌情况,通过统计学的分析手段,对细胞的生长情况做出判断;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人工真皮的形成情况。结果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两种膜在外观形态上无明显差异;细胞在EM膜上的增殖速度较Ⅰ型胶原膜快;ELISA分析显示,EM-细胞复合物中的成纤维细胞能够分泌更多的Ⅰ型胶原;与Ⅰ型胶原膜相比,EM在培养液中的降解更为缓慢,种植后的成纤维细胞在EM膜上生长旺盛,细胞层次明显多于前者,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真皮样组织。结论EM膜适于成纤维细胞的生长,体外降解速率慢,是一种较Ⅰ型胶原膜更为理想的真皮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995.
梯度降温、深低温保存同种骨组织生物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梯度降温、深低温保存同种骨组织的生物力学特性 ,为临床应用理想的同种骨移植材料修复各种原因引起的骨缺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新鲜尸体的股骨经过预处理后 ,梯度降温 (- 2℃ /min)至 - 6 0℃ ,投入 - 80℃深低温冰箱中保存。一月后取出 ,进行生物力学实验。结果 实验得出的数据与以往研究新鲜骨的数据十分接近。结论 梯度降温、深低温保存的同种骨保持与新鲜骨最为接近的生物力学特性 ,实验得出的数据也将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6.
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神经修复技术特别是显微外科的发展,神经损伤修复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利用神经导管桥接神经断端以实现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本综述了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发展历史,分析比较了非神经组织、非生物降解材料、可生物降解材料神经导管在神经损伤修复中的效果,讨论了导管的形态及导管内微环境对神经再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人缺血脑组织中TNF-α和IL-1β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检测人缺血脑组织中TNF α和IL 1β的表达。 方法 :将 13例脑梗死的死亡病例按发病时间分成 <2d、3~ 5d、 >5d3个组 ,以非缺血侧半球作为对照 ,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缺血脑组织中TNF α和IL 1β的表达。结果 :人脑缺血后缺血病灶中TNF α和IL 1β呈高表达 ,与正常侧脑组织相比较有极显著差异。TNF α和IL 1β表达细胞的分布与缺血灶相一致 ,呈局灶性分布。TNF α的表达高峰在病后 2d内。IL 1β表达高峰在病后 3~ 5d。在病后 5d ,缺血侧TNF α和IL 1β的表达与正常侧无显著差异。结论 :人类脑缺血组织中TNF α和IL 1β的表达与动物实验的结果相似 ,提示TNF α和IL 1β参与了脑缺血损伤 ,有助于临床建立新的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98.
改良单宁酸-氯化铁法媒染子宫血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光镜下观察大鼠子宫各部位血管构筑。方法:应用单宁酸一氯化铁法(TA—Fe法)灌流固定大鼠,取子宫不同位置做冰冻切片,氯化铁显色,常规脱水、透明、封片,显微摄影。结果:子宫壁出现类似电镜负染色效果,组织结构灰黑色,血管双线条状,分支明显,过管壁切面可见内皮细胞或平滑肌;子宫动脉进入肌层分支并形成一、二级血管网和多支环状动脉,环行动脉或二级血管网发出的微动脉和毛细血管进入粘膜,形成密集的三级毛细血管网。结论:经灌流的子宫标本较长时间保存在媒染固定液内,导致血管外结构也被媒染;子宫壁有三级血管网;每个子宫有多支环状动脉;各段子宫血管构筑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99.
孤独症患儿感觉异常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孤独症患儿感觉异常行为的特征。方法:93例孤独症患儿,男87例,女6例,平均年龄5.3±2.9岁。参考Harison的《感觉行为列表》,适当修改后制成调查表,对患儿进行感觉异常行为调查。结果:本组患儿以视觉和听觉反应异常最为常见,见于绝大多数患儿;其次为痛觉反应迟钝和嗅觉异常行为,而触觉及味觉异常行为相对少见。重度患儿组多项感觉异常行为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轻度组。结论:孤独症患儿存在多种感觉异常行为,而且与孤独症的严重程度有关,其发生机制及对孤独症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00.
DMD患者骨骼肌抗肌萎缩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的临床价值及与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临床病理改变之问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6例DMD患者骨骼肌dystrophin的表达情况、临床表现和肌肉病理改变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发现25例年龄在4岁以上的患儿多有比较典型的DMD临床表现,而11例4岁以下患儿症状比较轻。肌肉病理显示15例早期改变,17例中期改变,4例晚期改变,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与年龄相关。免疫组化染色显示36例患者的肌肉标本均有严重的dystrophin缺失,其中9例完全缺失,10例部分肌纤维膜有微弱着色,17例极少数肌纤维膜清楚着色,dystrophin的表达分级与病理改变分期及年龄无明显相关。结论检查dystrophin在肌纤维膜上的表达对DMD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但临床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主要与年龄和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