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805篇
  免费   39799篇
  国内免费   23009篇
耳鼻咽喉   3966篇
儿科学   6296篇
妇产科学   2237篇
基础医学   22828篇
口腔科学   7894篇
临床医学   46808篇
内科学   31992篇
皮肤病学   4205篇
神经病学   8411篇
特种医学   15787篇
外科学   34215篇
综合类   112120篇
现状与发展   86篇
预防医学   46334篇
眼科学   4541篇
药学   49006篇
  624篇
中国医学   41845篇
肿瘤学   17418篇
  2024年   1480篇
  2023年   4953篇
  2022年   12690篇
  2021年   15999篇
  2020年   13919篇
  2019年   7258篇
  2018年   7814篇
  2017年   11008篇
  2016年   8300篇
  2015年   15265篇
  2014年   19940篇
  2013年   25353篇
  2012年   36988篇
  2011年   39257篇
  2010年   35476篇
  2009年   31922篇
  2008年   32221篇
  2007年   30926篇
  2006年   27289篇
  2005年   21580篇
  2004年   15165篇
  2003年   12322篇
  2002年   9334篇
  2001年   8604篇
  2000年   6401篇
  1999年   2299篇
  1998年   459篇
  1997年   392篇
  1996年   359篇
  1995年   278篇
  1994年   315篇
  1993年   203篇
  1992年   135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103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78篇
  1986年   82篇
  1985年   56篇
  1984年   64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BPH切除术后前列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报告9例BPH切除术后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前列腺癌发病距BPH手术时间为0.5~8年,平均4.6年。患者BPH术后主要因尿频、排尿困难、肉眼血尿或骨痛而再次就诊。血清PSA异常8例,前列腺结节5例,同位素扫描(ECT)骨转移1例。9例均行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1例骨痛者行辅助放疗。结果:7例获随访0.5~8年,其中死亡2例,病变稳定4例,病变进展1例。结论:BPH切除术后的病例仍有发生前列腺癌可能,术后应定期随访,及早发现术后前列腺癌。血清PSA、直肠指检及前列腺穿刺活检是BPH术后前列腺癌诊断的主要方法;早期可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晚期或转移者则以内分泌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比较4种鹿藿根提取物(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及水溶物)的抗生育作用。方法:6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雷公藤多苷对照组、乙醇提取物组、乙酸乙酯提取物组、正丁醇提取物组及水溶物组,每组10只。各组药物浓度均为1%,雷公藤多苷为0.1%水溶液。每次0.1ml/10g,灌胃,1次/d,连续给药,共11周。在用药10周后,一对一雌雄合笼交配1周。分笼10d后处死雌鼠,观察妊娠率、活胎数、死胎数。11周后处死雄性小鼠观察附睾精子、附睾及睾丸病理变化情况及血清睾酮含量测定。结果:连续用药11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妊娠率下降,其中水溶物组最为明显(P<0.05)。雷公藤多苷对照组和水溶组精子明显减少(P<0.05)。组织学观察鹿藿根提取物对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影响不显著。各提取物组血清睾酮差异无显著性(P>0.05)。生理盐水对照组、雷公藤多苷对照组、乙酸乙酯提取物组、正丁醇提取物组、乙醇提取物组及水溶物组的抗精子发生效应积分分别0、(5.3±1.5)、(2.6±1.7)、(2.9±1.2)、(2.2±0.9)、(2.1±1.0)分。结论:4种鹿藿根提取物均有抗生育作用,但水溶物作用更强且对睾丸组织及睾丸生精能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93.
结直肠癌复发再手术6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的原因、诊断和术后复发的治疗效果。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10年间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后2年内复发40例(66.7%)。60例中吻合口处复发15例,腹腔、盆腔内复发20例,会阴部复发10例,肝脏转移8例,腹壁切口复发7例。全组患者均再次行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切除38例,姑息性切除22例。再手术后的1,3,5年生存率根治性切除分别为93.6%,48.8%,36.3%;姑息性切除为54.5%,0,0。结论重视术中无瘤技术、切除足够的肠管、彻底清除淋巴结及其所在的肠系膜、消灭微小转移灶是预防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的主要措施。对复发患者应根据复发部位、病期早晚选择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调查门诊患者中焦虑症的患病率以及共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方法在我院精神科门诊、心理咨询门诊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门诊就诊的1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做SAS、SDS、HAMA量表评定。结果1106例患者中,符合焦虑症诊断,且HAMA≥14分者共93例,患病率为8.41%。SDS标准分≥50共病抑郁症状的共43例,占46.23%。HAMA分值、SAS分值与SDS分值有显著性正相关。结论门诊中罹患焦虑症的患者焦虑程度越高,共病抑郁的可能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模型小鼠绒毛滋养层细胞凋亡异常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建立正常妊娠模型CBAXBALB/c和自然流产模型CBAXDBA/2。采用DNA缺口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测定两组模型孕13 d绒毛滋养层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测定两组模型孕13 d绒毛组织Bcl-2、Bax、Fas、FasL 4种凋亡调控蛋白的表达,并以MBIS-2000医用彩色病理图像免疫组织化学测量系统对其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用平均灰度值表示。结果自然流产模型小鼠绒毛滋养层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妊娠模型(P<0.01)。Bax表达亦高于正常妊娠模型(P<0.05);FasL表达低于正常妊娠模型(P<0.01);Fas和Bcl-2表达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早孕期绒毛滋养层细胞凋亡异常是自然流产机制之一,Bcl-2/Bax,Fas/FasL途径可能是诱导早孕期绒毛滋养层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6.
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在135例手术治疗的肝胆管结石病人中,61例(45.2%)采用了肝切除术(研究组),74例术中未采用肝切除术(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愈率(98.4%)高于对照组(85.1%)(P<0.05),残石率(9.8%)低于对照组(29.7%)(P<0.01),而两组的手术并发症并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2年和5年随访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4.2%和89.1%)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3.3%和68.6%)(P<0.01和P<0.05)。结论:应用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好于对照组病例。  相似文献   
997.
尿流改道及膀胱重建术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膀胱全切术后尿液的贮存与排出一直是未能满意解决的问题。自从1852年Simon报道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以来,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断改进与创新,特别是1982年Kock用去管重建法制作贮尿囊的可控膀胱以来,尿流改道与膀胱重建术有了跨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显地提高了患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经尿道切除技术(TUR)治疗下尿路疾病的适应证、操作方法、术中术后处理及并发症预防的要点。方法 应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TURVP)和双极等离子汽化电切术(TUPKVP),分别以5%葡萄糖液和生理盐水作冲洗介质,选择性耻骨上膀胱造瘘,持续低压灌洗,术后气囊导尿管留置5~7天拔管,自行排尿。结果 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汽化电切术7例,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58例,合计前列腺手术65例;腺性膀胱炎汽化电切术43例;膀胱肿瘤汽化电切术15例;后尿道狭窄等离子汽化电切术3例;精阜腺瘤汽化电切术2例。全部病例均一次手术完成,有效率(126/128)98.4%。无膀胱穿孔、电切综合征、大出血、真性尿失禁发生。前列腺术后尿道狭窄、排尿困难再次手术者2例,占3.08%,排尿疼痛、不适感6例,占9.23%,逆行射精4例,占6.15%。结论 TUR技术是一种微创、安全、迅速、有效、恢复快、并发症较少的腔内泌尿外科治疗方法,特别适用于下尿路疾病的手术;术中持续低压灌注对确保切割视野清晰、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软骨共培养体系诱导小鼠ES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 GFP标记的小鼠ES细胞初步分化为EB后,将EB消化为单个细胞,同猪关节软骨细胞按一定比例(1∶3)昆合后接种于PGA材料,体外培养1周后植入裸鼠皮下3周取材.对照组为EB细胞接种组及软骨细胞接种组.取材后行连续冰冻切片,切片分别做荧光拍照,HE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结果 组织学结果显示,EB细胞接种组形成畸胎瘤;软骨细胞对照组形成软骨组织;实验组形成软骨组织和畸胎瘤的混合体.甲苯胺蓝染色结果和荧光照片对照结果显示,部分软骨组织GFP阳性,由小鼠ES细胞分化而来.结论 软骨共培养体系可以诱导小鼠ES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但得到的软骨组织不纯,混有畸胎瘤组织.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评价小肠内固定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粘连性肠梗阻行小肠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者中有5例发生切口感染,无手术死亡和小肠瘘发生。其中25例患者平均随访23.6个月,1例肠梗阻复发,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小肠内固定术是治疗预防粘连性肠梗阻可行、有效的方法,但需要注意手术操作细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