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4篇
  免费   749篇
  国内免费   551篇
耳鼻咽喉   65篇
儿科学   97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424篇
口腔科学   109篇
临床医学   1017篇
内科学   625篇
皮肤病学   99篇
神经病学   204篇
特种医学   306篇
外科学   616篇
综合类   2333篇
预防医学   969篇
眼科学   148篇
药学   1102篇
  5篇
中国医学   786篇
肿瘤学   34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249篇
  2021年   338篇
  2020年   267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253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296篇
  2014年   443篇
  2013年   526篇
  2012年   755篇
  2011年   791篇
  2010年   668篇
  2009年   650篇
  2008年   712篇
  2007年   671篇
  2006年   534篇
  2005年   450篇
  2004年   321篇
  2003年   244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脊肌萎缩症是一组常见的引起婴幼儿死亡的遗传病,因为缺乏治疗手段,该病研究曾不受重视.自1995年确定脊肌萎缩症致病基因是一种看家基因--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MN1)以来,围绕在这种疾病背后的谜团吸引了多国学者的兴趣,成为近年遗传病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就脊肌萎缩症遗传基础,SMN蛋白生物功能,脊肌萎缩症携带者检测及治疗方面新策略等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在异基因小鼠免疫器官内的分布及其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以CM-Dil荧光染料示踪BMSC的体内分布情况,并辅以PCR检测Y染色体的方法进一步鉴定;体外实验采用MTT法、ELISA和FACS等方法检测BMSC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BMSC可进入并较长期(30天)存在于异基因小鼠免疫器官内;在体外,BALB/C小鼠的BMSC对由ConA诱导的BALB/C和C57BL/6(B6)和BXSB小鼠的T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而对前两种小鼠由12S诱导的B细胞增殖和分泌k方面表现为促进作用,对BXSB小鼠由IPS诱导的B细胞增殖和k分泌有抑制作用。BALB/C小鼠的BMSC对BALB/C和B6小鼠由ConA诱导的IL-4生成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影响,却可降低由ConA诱导的两种品系小鼠的IFN-γ生成细胞的数量;但对于BXSB小鼠却不同,BALB/C的BMSC可降低由ConA诱导的BXSB小鼠的IL-4生成细胞的数量,而提高由ConA诱导的IFN-γ生成细胞的数量。结论:异基因BMSC不但可进入受体的免疫器官,且可较长期(30天)存在;另外,BMSC对同基因正常、异基因正常和异基因自身免疫病的个体均有一定程度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 研究层粘连蛋白在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内的表达 ,探讨其分布与功能的关系。 方法 收集不同年龄新鲜健康人前磨牙 6 0颗 ,固定 ,脱钙 ,石蜡包埋 ,层粘连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 层粘连蛋白免疫反应性 ( IR)普遍存在于牙髓、前期牙本质和成熟牙本质小管与成牙本质细胞突起之间 ,以牙髓的神经与血管周围最为丰富 ,冠髓较根髓密集。 结论 层粘连蛋白 IR不仅见于牙髓与前期牙本质 ,而且也见于成熟牙本质 ,它对支持、固定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各结构的正常位置、形态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4.
观察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Flt3L及pCCL5对携带HBc抗原的DNA疫苗诱导的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促进作用。将pFlt3L及pCCL5分别用脂质体的方法转染Hep G2细胞,然后采用骨髓细胞增殖及趋化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上清Flt3L及CCL5两种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将pFlt3L和pCCL5两种重组质粒单独或联合使用与携带HBc抗原的DNA疫苗经肌内注射法免疫小鼠,采用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8+T淋巴细胞中IFN-γ表达、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IL-4含量及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特异性CTL杀伤活性。结果:骨髓细胞增殖及趋化实验证实了Flt3L及CCL5均有生物学活性。pFlt3L和pCCL5单独或联合使用均可促进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P<0.05),提高小鼠脾脏CD8+T淋巴细胞中IFN-γ表达量(P<0.05或P<0.01),IL-4表达水平在各组无显著区别(P>0.05),Flt3L+CCL5组小鼠脾细胞特异性CTL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pFlt3L和pCCL5表达质粒联用可显著促进小鼠Th1型细胞因子的表达,并对带HBc抗原的DNA疫苗的免疫应答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 研究硫化氢(H2 S)对大鼠肝星状细胞-T6(HSC-T6) Ca2+浓度、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活化HSC-T6用含10%小牛血清DMEM培养液制备为1×105个肝星状细胞(HSC)悬液。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AM负载细胞后,在不同刺激条件下,利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动态扫描HSC-T6细胞内Ca2+荧光强度(FI)变化,FI表示细胞内Ca2+浓度。四唑盐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H2S供体——NaSH对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 低浓度H2S(100μmol/L)明显降低HSC-T6细胞内Ca2+浓度(P<0.05),而细胞增殖增加(增殖率为116%);KATP通道阻断剂——格列本脲可阻断H2S的作用。高浓度H2S(1mmol/L)刺激HSC-T6细胞内Ca2+浓度增加,但细胞增殖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低浓度H2S通过激活HSC-T6细胞KATP通道降低细胞内Ca2+浓度,可能通过调节细胞氧化应激促进细胞增殖;高浓度H2S刺激HSC-T6细胞内Ca2+浓度增加。提示H2S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发生机制中具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57.
缺血后处置缓解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复制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及缺血后处置模型。记录±dp/dtmax和LVEDP。用比色法检测灌流液中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脏eNOS及ERK1/2的表达,RT-PCR方法测定心脏细胞色素P4502J3(CYP2J3)mRNA表达。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IR)相比,缺血后处置组(IPo)±dp/dtmax均增高(P<0.01),而LVEDP、LDH降低(P<0.05);IR组MDA水平高于对照组(CON)及IPo组(P<0.01),SOD活性低于IPo组(P<0.01);IR组大鼠心肌eNOS及磷酸化ERK1/2的表达均高于CON组和IPo组;IPo组大鼠心脏CYP2J3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CON组和IR组。结论缺血后处置可能通过提高再灌注心肌SOD活性,增加氧自由基清除,而改善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功能障碍及细胞损伤;CYP2J3/EET系统有可能参与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8.
人颅骨电阻抗频率特性及其与解剖结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应用于脑部成像的研究中,颅骨的电阻抗对驱动电流的屏蔽效应非常严重,严重影响了成像效果(特别是中心区域)。本研究采用离体人颅骨,二电极法,用频响分析仪(Solartron 1255B)经电阻抗接口(Solartron 1294),在0.1Hz~1MHz频率范围内进行测量,描记出颅骨电阻抗频响特性曲线,初步观察了颅骨电阻抗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研究了颅骨解剖结构同其电阻抗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颅骨电阻抗幅值随时间明显增大;其特征频率应在10KHz附近,颅骨组织的解剖结构对颅骨电阻抗有重要的影响,含有板障层的厚颅骨由于颅骨内、外板中富含毛细血管的原因,其电阻抗较不含板障层的薄颅骨电阻抗小。本研究结果为解决颅骨高阻抗的屏蔽效应问题提供了可能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9.
为肿瘤过继免疫治疗开发体外激活T细胞、NK细胞的高效途径,研究双表达外源性4-1BBL和IL-15的K562细胞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活化的能力。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分别将4-1BBL和IL-15基因插入双表达载体pVITRO-2,命名为pV4-1BBL-IL-15。经测序鉴定后,利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及潮霉素筛选,获得稳定双表达4-1BBL、IL-15分子的K562细胞(K562/4-1BBL/IL-15)。经流式细胞仪(FACS)分选后,K562/4-1BBL/IL15细胞和K562细胞分别用丝裂霉素C处理,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孵育24 h,FACS检测淋巴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CD69的表达。对NK细胞不仅同时检测活化性受体NKG2D的表达,还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观察NK细胞受不同刺激细胞作用后,细胞毒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受K562/4-1BBL/IL15细胞刺激后,T细胞CD69的表达无明显变化。γδT细胞CD69表达增长5倍。NK细胞CD69表达增长6倍,而NKG2D的表达增加1.5倍;NK细胞受K562/4-1BBL/IL15细胞作用72 h后,细胞毒活性明显提高。提示双表达4-1BBL/IL-15的K562细胞能够高效激活γδT细胞及NK细胞,有望用于肿瘤的过继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氧化砷(As2O3)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PLZF-RARα阳性细胞的作用。方法:稳定转染PLZF-RARα基因的U937细胞(U937/PLZF)经As2O2、ATRA处理后,Wright—Giemsa染色观察细胞形态,MTr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状态,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CD64、CD14等的表达变化,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融合蛋白表达,细胞化学染色和硝基蓝四氮唑(NBT)还原试验观察细胞功能分化情况。结果:U937/PLZF细胞在去除四环素条件培养后,PLZF—RARα表达明显增加。As2O3(0.51μmol/L)联合ATRA(1μmol/L)使U937/PLZF细胞核质比缩小,核仁减少但未消失;生长增殖受抑;S期细胞减少;CD11b表达增高;PLZF—RARα蛋白表达减弱,分布以胞核弥漫细小颗粒为主。细胞化学染色和NBT反应变化不明显。结论:0.5μmol/L As2O3联合1μmol/LATRA可使PLZF—RARα阳性U937细胞产生轻微的形态学分化趋势,尚不足以引起其发生功能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