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20篇
  免费   2960篇
  国内免费   1744篇
耳鼻咽喉   193篇
儿科学   497篇
妇产科学   200篇
基础医学   1976篇
口腔科学   553篇
临床医学   3673篇
内科学   2601篇
皮肤病学   272篇
神经病学   611篇
特种医学   1130篇
外科学   2689篇
综合类   8708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预防医学   3872篇
眼科学   330篇
药学   3762篇
  43篇
中国医学   3074篇
肿瘤学   1333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394篇
  2022年   998篇
  2021年   1237篇
  2020年   1132篇
  2019年   607篇
  2018年   581篇
  2017年   800篇
  2016年   574篇
  2015年   1194篇
  2014年   1512篇
  2013年   1967篇
  2012年   2770篇
  2011年   3004篇
  2010年   2732篇
  2009年   2452篇
  2008年   2503篇
  2007年   2423篇
  2006年   2131篇
  2005年   1756篇
  2004年   1162篇
  2003年   995篇
  2002年   763篇
  2001年   715篇
  2000年   494篇
  1999年   217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2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背景与目的:结肠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探讨抑癌蛋白T-cadherin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并分析5-Aza-CdR对T-cadherin表达和结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2016年40例手术切除的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新鲜样本,并经过病理学检查验证,分别提取总RNA和总蛋白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分析T-cadherin mRNA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T-cadherin蛋白水平,并分析T-cadherin的mRNA表达变化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进一步以人结肠癌细胞系HT-29为研究对象,采用甲基化抑制剂5-Aza-CdR处理HT-29细胞,分别采用RTFQ-PCR和Western blot分析T-cadherin表达变化,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分析细胞增殖,采用Transwell实验验证细胞侵袭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结果:T-cadherin在结肠癌组织的蛋白水平和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其mRN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F=5.316,P=0.009 3)和分化程度(F=5.807,P=0.006 4)明显相关,而与其他病理变量(包括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肿瘤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药物5-Aza-CdR可以显著上调HT-29细胞中T-cadherin的表达水平,抑制HT-29细胞增殖、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结论:T-cadherin表达可能与结肠癌恶性程度密切相关,药物5-Aza-CdR处理可上调结肠癌细胞T-cadherin的表达,并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促进结肠癌细胞凋亡,提示T-cadherin可能是结肠癌患者使用甲基化抑制剂5-Aza-CdR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健脾温肾软坚解毒方、康艾注射液联合低剂量化疗对老年脾肾两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瘤灶、免疫功能及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脾肾两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剂量化疗,治疗组予健脾温肾软坚解毒方、康艾注射液联合低剂量化疗。化疗2个周期后,观察两组患者瘤灶、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随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结果①试验期间,对照组脱落2例,试验组无脱落,最终完成试验者78例,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②两组实体瘤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化疗1个周期与化疗前组内比较,两组血清NK、CD3~+、CD4~+、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2个周期与化疗前组内比较,治疗组血清CD8~+水平升高(P0.05),对照组血清NK、CD3~+、CD4~+水平降低(P0.05)。化疗1个周期后组间比较,治疗组血清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2个周期后组间比较,治疗组血清NK、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④两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均为4.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温肾软坚解毒方、康艾注射液联合低剂量化疗能有效控制老年肺肾两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瘤灶变化,并有利于稳定血清NK、CD3~+和CD4~+水平,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胃息肉在消化道息肉中最常见,疾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即使有临床症状也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和腹胀等症,极易造成漏治和误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于春泉主任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在治疗胃息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以气血同治为治疗法则,通过补气、行气、活血和养血等治法扶正祛邪,恢复脏腑气血阴阳动态平衡,标本兼顾,临床效果可观。  相似文献   
15.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PTSD的发生不仅伴随着行为学指标异常,机制研究表明还表现出神经生物学指标异常。PTSD的发生机制研究多集中在神经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等方面,主要表现为应激激素、促炎细胞因子、神经递质、神经保护因子的水平异常。中药因其具有多靶点、多成分和多途径的特点,在治疗PTSD方面表现出了许多优势。当前研究表明,多种中药能够改善PTSD模型中动物行为异常、逆转神经生物学指标。其中很多中药复方已经应用于临床并且具有很好的疗效,因此中药治疗PTSD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尚未有PTSD的专属治疗药物,且尚未完全厘清PTSD的机制。故本文对当前中药治疗PTSD的研究进行综述,并且从治疗的中药种类、作用机制、动物模型等角度,重点阐述PTSD的发生与治疗进展,以期为PTSD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减轻黄疸对壶腹部癌患者行Whipple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7月45例在Whipple手术术前行减轻黄疸治疗的壶腹部癌患者(减轻黄疸组)的临床资料,与同期34例行Whipple手术术前未行减轻黄疸治疗的壶腹部癌患者(未减轻黄疸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减轻黄疸组患者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 0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轻黄疸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优于未减轻黄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轻黄疸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胰漏发生率和胆漏发生率少于未减轻黄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壶腹部癌患者行Whipple手术术前彻底减轻黄疸,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外泌体是细胞外囊泡的一类主要成分,是正常生理情况下组织细胞间信号传递的重要介质;在多种血液肿瘤研究中发现外泌体是骨髓微环境各成分间相互作用的关键载体,由于其广泛存在并含有特定的核酸、蛋白等分子,外泌体被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载体,在血液肿瘤诊治中的重要性近年正逐步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克隆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的全长基因。方法 根据日本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引物,利用RT—PCR扩增出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基闪的大片段,再结合RACE技术分别得到磷酸丙糖异构酶基因的3’端和5’端,将3部分序列拼接后获得磷酸丙糖异构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提交GenBank。结果 成功克隆了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提交GenBank,登录号为DQ092331。结论 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为进一步表达及其生物学性能的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21例髋臼爆裂性骨折伴股骨头脱位的手术治疗,探讨处理此类损伤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方法:术前 X片及CT片明确骨折及脱位类型,采用患侧扩大的髂股入路或Langenbeck-Kocher入路,显露髂骨内外板及小骨盆内壁、髋臼前后柱,必要时显露坐骨大切迹,保持股骨头于脱位状态,直视下复位各骨折块尽量达到髓关节内软骨面光滑圆弧,在骨折复位状态下行内固定,之后使股骨头复位入髋臼,术后皮牵引,早期锻炼。结果:术后21例随访12~36个月, 骨折均愈合好,髋臼内壁形态光滑,元再脱位或创伤性关节炎症状出现。结论:髋臼爆裂性骨折伴股骨头脱位的病例,早期手术恢复髋臼内壁软骨面光滑圆弧可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肢功能,能有效地防止髓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手术切口的选择是复位成功的关键,同时深静脉栓塞、坐骨神经的损伤及异位骨化的预防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肝细胞核因子-κB异常激活与肝细胞癌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具有和某些基因上启动子区固定核苷酸序列结合而启动该基因转录的蛋白质。NF-κB是具有多向性调节作用的核转录因子,可调控多种基因(免疫、炎症反应、病毒和原癌基因)的转录表达。激活的NF-κB参与癌症的启动、发生及发展过程,在炎症性相关的肝癌(HCC)发生发展中呈高表达,在肝细胞炎症与癌变间起桥梁作用,其中包括肝脏免疫炎症反应相关基因、肝炎病毒相关基因和原癌基因的转录表达。在肝癌组织中异常激活,可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肝细胞存活,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