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925篇
  免费   9188篇
  国内免费   5312篇
耳鼻咽喉   673篇
儿科学   1418篇
妇产科学   773篇
基础医学   7313篇
口腔科学   1623篇
临床医学   10281篇
内科学   10012篇
皮肤病学   963篇
神经病学   3585篇
特种医学   35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7篇
外科学   8213篇
综合类   18800篇
现状与发展   16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7509篇
眼科学   2126篇
药学   9342篇
  68篇
中国医学   6771篇
肿瘤学   5398篇
  2024年   211篇
  2023年   1144篇
  2022年   2362篇
  2021年   4035篇
  2020年   3262篇
  2019年   2505篇
  2018年   2634篇
  2017年   2828篇
  2016年   2503篇
  2015年   3783篇
  2014年   4810篇
  2013年   5261篇
  2012年   7310篇
  2011年   7686篇
  2010年   6059篇
  2009年   5220篇
  2008年   5666篇
  2007年   5489篇
  2006年   5193篇
  2005年   4258篇
  2004年   3356篇
  2003年   3009篇
  2002年   2366篇
  2001年   1916篇
  2000年   1433篇
  1999年   978篇
  1998年   520篇
  1997年   568篇
  1996年   406篇
  1995年   339篇
  1994年   312篇
  1993年   189篇
  1992年   145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123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86篇
  1987年   68篇
  1986年   57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观察评价可吸收明胶海绵棒在椎弓根置钉过程中的止血效果。[方法]2017年10月~2018年6月,48例胸腰椎骨折即将行后路手术的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明胶海绵组和骨蜡组。明胶海绵组共23例,置钉过程中应用明胶海绵棒填塞至椎弓根孔道止血;骨蜡组共25例,在透视定位时应用骨蜡封闭椎弓根孔道。记录置钉情况;记录术中出血量、自体血回输量、置钉过程中的出血量、输血量;检测术前和术后5 d RBC、HB和HCT。[结果]两组在置钉总数、伤椎置钉数、伤椎位置各椎置钉数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各出现1例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抗凝治疗后于复查时消失。术后两组均无明胶海绵或骨蜡导致的不良反应。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中自体血回收量、输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胶海绵组上述指标均小于骨蜡组。每钉置入过程中明胶海绵组的出血量显著少于骨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5 d的RBC、HB和HCT均较术前显著减少,两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在RBC、HB和HC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两组在RBC、HB和HCT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明胶海绵棒填塞椎弓根孔道止血可显著减少安置椎弓根螺钉过程中的出血,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脊柱外科术中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验证自行设计加工的磁锚定装置在减戳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设计加工适用于辅助减戳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磁锚定装置,该装置包括内置抓钳和锚定磁体2个部分。以6只健康雄性Beagle犬为模型,用磁锚定装置代替传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副操作孔抓钳,经主操作孔置入磁锚定内置抓钳并钳夹于阑尾尖部,体外放置锚定磁体,锚定磁体与内置抓钳的靶磁体相吸,移动锚定磁体即可改变内置抓钳的牵拉方向,从而有效牵拉暴露手术术野,完成减戳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记录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评价利用磁锚定装置进行阑尾切除时操作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结果:6只Beagle犬均顺利完成磁锚定技术辅助减戳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时间27~38 min,出血量均小于10 ml,术后实验犬状态良好,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磁锚定装置用于减戳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行,在相关设计进一步优化基础上,可尝试或试验性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低温条件下兔左心室纵向功能的价值。方法: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对照组(n=10),低温组A(n=10),低温组B(n=10)。先行常规心脏数据测量,然后采用组织多普勒(TDI),之后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中的获取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整体水平SL、SrLs.SrL E,SrL A及分层应变技术获取3个长轴切面心内膜下、中层和心外膜下心肌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SL)。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A组心内膜下心肌LS值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3层心肌SL值的减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与对照组相比,A组大部分纵向应变及应变率减低(P<0.05);B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整体水平SL,SrL S、SrLE、SrLA均减低(P<0.01)结论:随低温时间延长,左室壁3层心肌SL值受累程度不同,心内膜应变较心外膜更加敏感,二维班点追踪技术比LVEF及TDI更早发现左室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6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近段时间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卫事件,我国是肺癌大国,为了加强肺癌患者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在疫情期间,使广大肺癌患者做好自身疾病的管理,做好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本文结合肺癌患者自身特点,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易感性、鉴别诊断、防护、治疗,以及肺癌患者的随访、抗肿瘤用药、营养、手术等方面进行探讨,并结合两者的关系综合归纳,可以为广大肺癌患者更好地应对疫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67.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下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蘑菇状"剜除与标准肾部分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腹腔镜下"蘑菇状"剜除术术式的建立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与解放军总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接受腹腔镜手术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53例,其中25例沿肿瘤假包膜行"蘑菇状"剜除术(A组)、28例行肾部分切除术(B组)。比较两组手术患者的肾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血红蛋白、术后eGFR(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估计肾小球率过滤)的变化、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肿瘤复发率。 结果53例手术无术中转开放,无死亡病例。肾动脉阻断时间:A组(11.9±2.2)min、B组(21.5±6.5) min(P<0.001)。手术时间:A组(87.9±24.8)min、B组(114.3±38.9) min(P<0.001)。术中出血量:A组20 ml(20~40)ml、B组50 ml(50~100)ml(P<0.001)。术后24 h血红蛋白变化:A组(7.4±4.3) g/L、B组(12.4±8.8) g/L(P=0.013)。术后24 h eGFR变化:A组(6.2±7.2 )ml(min·1.73 m2),B组(12.7±12.8)ml(min·1.73 m2)(P=0.027)。术后6个月eGFR变化:A组(1.5±3.7)ml(min·1.73 m2)、B组(6.5±5.6)ml(min·1.73 m2)(P<0.001)。术后住院时间:A组4.0 d(3~4)d、B组4.5 d(3~6)d(P=0.023)。术后随访两组术后肿瘤均无复发。 结论采用腹腔镜"蘑菇状"剜除术治疗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肾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血红蛋白、术后eGFR变化、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传统肾部分切除术,两组术后肿瘤均无复发;该方法安全、有效,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8.
This study utilizes a psychophysical approach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n carrying capacity for bi-manual carrying tasks involving different handle positions and carrying ranges. A total of 16 female subjects participated in the experiment in groups of two people, and each group of subjects performed the tasks in a random order with 12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carrying task.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are handle position (upper, middle, lower) and carrying range (F–F: floor height carried to floor height, F–W: floor height carried to waist height, W–W: waist height carried to waist height, W–F: waist height carried to floor height), the dependent variable is the maximum acceptable carried weight (MAWC), heart rate (HR), and the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RP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andle position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MAWC and overall RPE but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HR. Carrying rang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MAWC and HR, but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overall HR. The handle position and carrying range have a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on the MAWC and HR. The RPE for different body parts show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nd the hands feel the most tired. Overall, this study confirms that the lower handle position with the W–W carrying range is the best combination for a two-person carrying task.  相似文献   
69.
成人Still病诊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成人Still病是一类病因未明的全身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其诊断和治疗存在一定困难。近年来发现,血红素加氧酶1、钙网蛋白、炎症细胞因子、糖基化终末产物等新型标志物可对成人Still病的活动程度和严重程度进行全面评估,而新研发的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白细胞介素1(IL-1)抑制剂、IL-6抑制剂、重组IL-18结合蛋白也有望用于治疗。本文主要综述成人Still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