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73篇
  免费   2115篇
  国内免费   1116篇
耳鼻咽喉   289篇
儿科学   491篇
妇产科学   106篇
基础医学   1344篇
口腔科学   491篇
临床医学   2764篇
内科学   1758篇
皮肤病学   223篇
神经病学   329篇
特种医学   725篇
外科学   1790篇
综合类   6191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预防医学   2726篇
眼科学   247篇
药学   2732篇
  32篇
中国医学   1976篇
肿瘤学   883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24篇
  2022年   546篇
  2021年   763篇
  2020年   683篇
  2019年   308篇
  2018年   399篇
  2017年   553篇
  2016年   466篇
  2015年   811篇
  2014年   1074篇
  2013年   1409篇
  2012年   2027篇
  2011年   2140篇
  2010年   1998篇
  2009年   1805篇
  2008年   1781篇
  2007年   1844篇
  2006年   1671篇
  2005年   1355篇
  2004年   867篇
  2003年   726篇
  2002年   485篇
  2001年   476篇
  2000年   330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与孟鲁斯特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与差异。方法研究纳入2013年1月~2014年1月入院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共102例患儿,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51例患儿使用布地奈德治疗2周,51例患儿使用孟鲁斯特治疗2周,两组患者气喘发作时同时给予雾化沙丁胺醇缓解,观察两组患儿2周后咳嗽症状缓解率、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PEF)和不良反应。结果孟鲁斯特组症状缓解率为88.2%(45/51),布地奈德组为86.2%(44/51),两组缓解率相似(P>0.05);孟鲁斯特组1周缓解显效率为52.9%(27/51),布地奈德组为47.1%(24/51),孟鲁斯特组较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FEV1/FVC和PEF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布地奈德组和孟鲁斯特组治疗后FEV1、FEV1/FVC和PEF指标变化结果相似(P>0.05)。结论布地奈德与孟鲁斯特在控制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症状缓解、肺功能指标均相似,但孟鲁斯特在治疗第1周的症状缓解显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评价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癌性腹水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同时辅以其他检索,收集所有比较热灌注化疗与常温灌注化疗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员2名按照研究计划书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使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15篇RCT,共998例患者,其中腹腔热灌注化疗506例(热灌注组),腹腔常温灌注化疗492例(常温灌注组)。Meta分析显示,热灌注组的1年生存率、有效率、完全缓解率、生活质量改善率均优于常温灌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热灌注组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以及肝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均低于常温灌注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热灌注组腹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常温灌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癌性腹水安全、有效,并能提高患者的生存,但其长期安全性评价尚需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双能X射线吸收法测量受试者的骨密度,是目前公认的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方法。然而,越来越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骨密度的改变并不能完全解释患者骨强度的改变。大量的骨组织显微结构研究发现,松质骨的骨强度主要由骨密度、骨结构等因素决定。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决定松质骨骨骼强度方面,骨组织的显微结构可以作为独立于骨密度之外的决定性参数。研究松质骨的力学属性和显微结构之间的关系,对于更好的理解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对骨质疏松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文献回顾,松质骨显微结构参数和表观力学强度之间关联性最为显著的为BV/TV、Tb.N、连接性、各向异性、结构模型指数等。同时笔者也对目前这些研究结果在临床上高分辨率CT上的应用情况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994.
王志梅  闻华 《工企医刊》2014,27(5):995-997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对8例经手术切除且经病理诊断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8例患者9个腹壁肿块均位于皮下脂肪层深部或肌层组织内,形态为类圆形、椭圆形,边缘不规则,呈毛刺样,内为不均质低回声,经期出现蜂窝状结构,肿块周围组织增厚,呈高回声晕圈;彩色多普勒显示部分肿块内有彩色血流信号,动脉频谱呈低速高阻改变.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十分有价值.  相似文献   
995.
哈尔滨市卫生专科院校护理专业的在校学生350人作为调查对象,对抽取的同学掌握营养学知识、所持态度及饮食行为的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营养知识教育干预后,被调查的学生们在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饮食行为方面还需要及时纠正学生长期养成的不良饮食习惯。教师在营养教学方面应该多结合临床护理卫生专业有侧重的趣味化、形象化的讲解,这样有利于开发学生对营养知识的兴趣爱好,同时让学生能够正确的意识到营养和护理专业息息相关的重要性。增强自身对营养的态度和行为,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上把营养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分析食品中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预防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操作规程,对辽宁省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进行检验。结果在餐饮食品、乳与乳制品、熟肉制品和水产品等十余类食品4772件样品中共检出致病菌374株,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种致病菌共227株,阳性率为2.01%。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较严重,检出率16.13%,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63%、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1.50%、大肠埃希氏菌0.54%和沙门氏菌0.34%。结论应注意加强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的监管,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爆发。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多种因素情况。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带状疱疹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神经痛分为非神经痛带状疱疹组即A组50例,带状疱疹并神经痛组即B组10例。结果两组带状疱疹患者前驱痛、皮损类型、疼痛程度、初治时间的比例情况具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带状疱疹患者性别、发热、受累神经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有无前驱痛、皮损类型、疼痛程度、初治时间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有关,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孕前保健对广州市番禺区出生缺陷及其他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1000个样本量进行研究,将进行孕前保健的500例设为观察组,未进行孕前保健的50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观察对象优生知识知晓率、叶酸服用情况、产前检查与治疗及不良妊娠结局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优生知识知晓率、叶酸服用率、慢性病的治疗覆盖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4周内妊娠确诊率、出生缺陷产前筛查覆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妊娠早期主要危险因素暴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及过期妊娠率、新生儿窒息发病率、出生缺陷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保健可减少出生缺陷,改善妊娠结局,应进一步推进孕前保健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小鼠环状RNA-42398(mmucirc42398)对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及机制是否与调节TGF-β1/Smads信号通路有关。方法:小鼠肝星状细胞株JS1,分成正常对照组、空载体阴性对照组(vector组)和mmucirc42398过表达组(mmucirc42398组),体外构建mmucirc42398过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瞬时转染法转入JS1细胞,48 h后RT-qPCR检测mmucirc42398的表达变化,PCR产物经一代测序验证其环化位点,Western blot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I型胶原(Col I)、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Smad3、p-Smad2和p-Smad3蛋白表达。结果:与vector组相比,mmucirc42398组的mmucirc42398表达增加(P<0.01),PCR产物测序验证了其环化位点,提示mmucirc42398过表达质粒成功转入JS1细胞并高效表达;在JS1细胞中过表达mmucirc42398后,α-SMA和Col I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TGF-β1、Smad2和Smad3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但p-Smad2和p-Smad3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mmucirc42398能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其机制与调控TGF-β1/smad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虎口掌侧动脉背侧穿支形态学特征,为虎口掌侧动脉背侧穿支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用3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尸手标本,通过巨微解剖、血管铸型等方法,重点观测:①虎口背侧营养血管的起源、走行与分布;②虎口掌侧动脉背侧穿支与虎口背侧血管的吻合特点。另1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新鲜标本进行摹拟手术设计。 结果 虎口背侧血供属多源性,由虎口掌侧动脉(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拇指尺掌侧固有动脉)背侧穿支和虎口背侧动脉(第1掌背动脉)分支供养。①第1掌背动脉恒定起自桡动脉,走行于第1掌骨间隙,分出桡侧、尺侧和中间3个终支,有桡神经浅支发出的同名指背皮神经伴行;②虎口掌侧动脉向虎口背侧发出尺侧、中间和桡侧穿支,与第1掌背动脉分支形成恒定的吻合,营养虎口背侧皮肤。 结论 以虎口掌侧动脉背侧穿支为蒂,可形成跨区域供血虎口背侧皮瓣转位修复示指近侧段、鱼际部和拇指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