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76篇
  免费   2100篇
  国内免费   1303篇
耳鼻咽喉   302篇
儿科学   428篇
妇产科学   106篇
基础医学   1389篇
口腔科学   441篇
临床医学   2999篇
内科学   1968篇
皮肤病学   334篇
神经病学   404篇
特种医学   865篇
外科学   1964篇
综合类   6551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预防医学   2751篇
眼科学   257篇
药学   2763篇
  31篇
中国医学   2033篇
肿瘤学   986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15篇
  2022年   553篇
  2021年   752篇
  2020年   684篇
  2019年   299篇
  2018年   421篇
  2017年   563篇
  2016年   448篇
  2015年   836篇
  2014年   1111篇
  2013年   1508篇
  2012年   2109篇
  2011年   2392篇
  2010年   2158篇
  2009年   1923篇
  2008年   1855篇
  2007年   1982篇
  2006年   1826篇
  2005年   1512篇
  2004年   959篇
  2003年   765篇
  2002年   503篇
  2001年   501篇
  2000年   337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81.
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包虫病的初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阿苯达唑脂质体(L-ABZ)口服液的临床疗效及药物副作用,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53例包虫病患者,分为3组:A组为单纯服药组(35例),连续口服L-ABZ 3-6个月;B组为包虫囊肿穿刺前后服药组(4例),穿刺前3-7d开始服药,穿刺后连服1个月;C组为手术前后服药组(14例),术前3-7d开始服药,术后可进食水后即开始服药,疗程1个月。3个治疗组服药剂量均为每天10mg/kg,2次/d。同时动态随访病人服药前后的血常规、肝肾功、胸部X线片、B超或CT以及病人对药物的毒副反应。用治愈率、有效率、部分有效率和无效率来衡量A组的疗效。以复发率(观察至少1年)来判断B、C组的疗效。结果:A组治愈16例(45.7%),有效9例(25.7%),部分有效6例(17.1%),无效4例(11.4%),总有效率88.6%;B组、C组随访时间1-3年,尚无复发。临床药物治疗的53例服药病人中,尚未见因药物的副反应而终止治疗的病例。结论:阿苯达唑脂质体(L-ABZ)口服液对包虫病病人疗效较为肯定,毒副反应轻,患者能够长期服用,尤其适用于某些不宜施行手术治疗或复杂的包虫病例。  相似文献   
82.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腮腺导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报道1例腮腺导管癌,就本病的临床生物学特征、病理、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手术及放疗后3个月复查,出现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腮腺导管癌是一类恶性度很高的恶性肿瘤,诊断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以局部广泛切除加颈廓清术为主,术后给予放疗。  相似文献   
83.
几种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芯片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同时多样本检测和鉴别淋病奈瑟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支原体 3种重要的性传播疾病病原体 ,制备了寡核苷酸检测芯片。方法 :针对 3种病原体和荧光素酶基因设计特异的引物和寡核苷酸探针 ,采用硫代和氨基双功能探针修饰技术制备寡核苷酸芯片 ,以荧光标记多重不对称PCR技术为基础 ,通过将单链PCR产物与芯片杂交实现对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检测。结果 :对 10种与待检病原体无关的菌及定量有限稀释的荧光素酶和 3种病原体基因质粒模板进行芯片检测 ,结果表明芯片对待检病原体特异 ,其检测 4种基因的灵敏度均为 5×10 3 拷贝质粒。对 2 4份性传播疾病患者标本进行芯片检测 ,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为 10 0 % ,与淋病奈瑟球菌混合感染率为 83.3% (2 0 / 2 4 ) ,与传统PCR诊断结果完全一致。在 2 4份标本中 ,淋病奈瑟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支原体三重感染病例芯片诊断为 3例 ,混合感染率为 12 .5 % (3/ 2 4 ) ;而传统PCR诊断为 4例 ,混合感染率为 16 .7% (4/2 4 ) ,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 75 %。结论 :该芯片是一种可靠检测 3种病原体的方法 ,它可快速提供有关患者混合感染的情况 ,因而为指导个性化治疗提供及时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4.
烟酰胺对高糖介导胰岛细胞bax及bcl-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烟酰胺对高糖环境下胰岛细胞bax及be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胰岛细胞,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培养液中葡萄糖终浓度为22.2mmol/L及加入烟酰胺后胰岛细胞bax及bcl-2蛋白表达。结果 培养液中葡萄糖终浓度为22.2mmol/L时,胰岛细胞bax表达阳性,bcl-2表达较对照组降低。加入烟酰胺后bax表达降低,bcl-2表达增强。结论 烟酰胺能够上调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在高糖介导的胰岛细胞损伤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Oddi括约肌狭窄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0年至2005年间45例Oddi括约肌狭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中有27例术前进行过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检查,8例获得诊断;25例切开十二指肠行括约肌成形术,术后病理证实为Oddi括约肌狭窄;20例经ERCP确诊,并行内镜括约肌切开术.因MRCP的广泛使用,2000年后Oddi括约肌狭窄的术前诊断率明显提高,2000年前为2/27,2000年后为6/18(χ2=4.79,P<0.05).内镜括约肌切开术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为3/20,经十二指肠Oddi括约肌成形术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为4/25(χ2=0.01,P>0.9).结论 MRCP是诊断Oddi括约肌狭窄理想的非损伤性检查;内镜括约肌切开术是治疗Oddi括约肌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6.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填塞纱条止血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宫腔填塞纱条对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53例,常规处理方法无效后,采用宫腔填塞纱条止血,术中宫体注射缩宫素。以同期剖宫产50例为对照组,采用宫体注射缩宫素20U。结果53例经宫腔填塞纱条后,52例能迅速控制出血,有效率98.1%。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24h出血量、术后5d、42d子宫径线和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宫腔填塞纱条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fibulin-5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法,对32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fibulin-5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fibulin-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强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0.05),且表达强度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关,低分化癌组织的fibulin-5表达强(P〈O.05)。结论fibulin-5的表达可能与胃癌组织细胞的恶性转化及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临床医师对分裂症诊断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我院某个季度出院诊断为分裂症的归档病历,判断其主要精神症状是否符舍CCMD-3分裂症症状学标准,并分析影响诊断准确性的因素。结果 (1)入院诊断完全符合分裂症症状学标准107例(79.9%),不符合的27例(20.1%);(2)出院诊断完全符合症状学标准的有120例(89.6%),完全不符合的14例(10.4%);(3)影响医师准确诊断的因素有门诊医师的职称、患者的年龄和职业。结论 临床医生有必要提高对分裂症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常见呼吸道发热疾病的临床特点及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GS)的鉴别。方法:发热门诊诊治的以发热体温高于38℃伴呼吸道症状患者702例,对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治疗及转归进行比较。结果:常见呼吸道发热患者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96例占总数的85%,577病例白细胞计数不高占82%,淋巴细胞计数不降低,X线检查正常或仅有支气管炎表现。有基础肺部或全身疾病患者,虽然有发热,但往往以肺部或全身原发疾病相应症状为重要或首发表现,可有气急,体温以中度发热为主,78%病例有白细胞计数及中性比例升高。胸片除肺炎改变外,多有肺部基础疾病的表现,抗生素治疗有效;而单纯性肺炎胸部X线多表现为节段性或局灶性肺炎。这部分病例也以发热为主要或首发症状,一般表现为咳嗽、咳痰,气急少见,易与SARS混淆。结论:临床呼吸道发热疾病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多见,容易忽略,要注意筛查。单纯性肺炎与SARS的鉴别,应结合流行病史、治疗反应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TLR4 (toll likereceptor 4 )Asp2 99Gly、Thr399Ile基因多态性对变应性哮喘的发病和血浆IgE水平的影响。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 (PCR RFLP) ,对 1 97例变应性哮喘患者和 1 5 6例健康人进行TLR4的Asp2 99Gly、Thr399Ile两位点的基因型检测。同时利用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浆IgE的水平。结果  1 97例变应性哮喘患者TLR4基因Asp2 99Gly位点Asp Asp、Asp Gly和Gly Gly的基因型频率为 0 .81 7、0 .1 4 7和 0 .0 36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0 .0 32 ,P =0 .984 ) ;但变应性哮喘患者Gly Gly、Asp Gly基因型血浆总IgE对数值 ( x±s:2 .6 1 5± 0 .6 0 0 1 ,n =36 )与Asp Asp基因型血浆总IgE对数值 ( x±s:2 .2 4 0± 0 .6 894 ,n =1 6 1 )相比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2 )。TLR4基因Thr399Ile位点Thr Thr、Thr Ile和Ile Ile的基因型频率为 0 .970、0 .0 2 0和 0 .0 1 0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0 .6 2 0 ,P =0 .733) ;变应性哮喘患者Ile Ile、Thr Ile基因型血浆总IgE对数值 ( x±s:2 .4 1 7± 0 .4 4 2 3,n =6 )与Thr Thr基因型血浆总IgE对数值 ( x±s:2 .30 5± 0 .6 94 9,n =1 91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5 7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