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91篇
  免费   1384篇
  国内免费   755篇
耳鼻咽喉   241篇
儿科学   261篇
妇产科学   71篇
基础医学   781篇
口腔科学   301篇
临床医学   1667篇
内科学   1162篇
皮肤病学   190篇
神经病学   224篇
特种医学   384篇
外科学   1255篇
综合类   3652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1822篇
眼科学   194篇
药学   1689篇
  23篇
中国医学   1294篇
肿瘤学   515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412篇
  2021年   532篇
  2020年   497篇
  2019年   231篇
  2018年   263篇
  2017年   391篇
  2016年   293篇
  2015年   531篇
  2014年   720篇
  2013年   848篇
  2012年   1252篇
  2011年   1341篇
  2010年   1235篇
  2009年   1127篇
  2008年   1091篇
  2007年   1106篇
  2006年   916篇
  2005年   729篇
  2004年   547篇
  2003年   413篇
  2002年   292篇
  2001年   285篇
  2000年   250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近视眼的角膜表面形态及屈光参数的变化规律。方法 :用电脑验光仪及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仪为 2 0 0 0只近视眼 (分为低度、中度、高度、超高度 4组 )行验光及角膜摄像分析。以 2 82只正视眼作对照组。结果 :低度、中度、高度及超高度组角膜表面形态近圆形 (圆形及椭圆形 )分别为 2 8.39% ,2 7.73% ,2 8.0 4 % ,2 0 .0 8% ,低于正视组的 4 1.6 8% (P<0 .0 5 ) ;领结形 (对称及非对称领结形 )分别为6 5 .5 1% ,6 5 .91% ,6 4.87% ,72 .32 % ,高于正视组的 5 2 .0 7% (P <0 .0 5 ) ;角膜表面规则指数 (SRI)明显高于正视组 ;角膜表面不规则指数 (SAI)与正视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平均角膜屈光度 (ACP)和散光度(CYL)显著大于正视组 (P <0 .0 5 )。结论 :近视眼角膜表面形态及屈光参数较正视眼有明显变化。LASIK术前详细分析角膜地形图为设计个性化手术方案及预测疗效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2.
为观察化湿利水泄浊法(DTM)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主动脉血管结构的影响。27只12周龄SHR,随机分为模型组(B)、化湿利水泄浊组(C)、依那普利组(D),另选同周龄大鼠9只作为正常对照组(A),灌胃给药8周。测量清醒状态下尾动脉收缩压,及血浆内皮素(ET)、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壁厚度/管外径(WT/LD)、管壁面积/管面积(MA/WA)、管腔面积/管面积(LA/WA)。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收缩压B组明显升高,C组明显下降;B组ET浓度升高,C组下降;B组主动脉超微结构见中膜纤维化改变,细胞间隙增宽,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等改变;C、D组动脉超微结构改变较轻;B组平滑肌细胞PCNA表达明显增强,C、D组降低。提示化湿利水泄浊法能部分逆转SHR主动脉的超微结构改变,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3.
曲唑酮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建荣 《中国民康医学》2004,16(12):745-745
目的:观察曲唑酮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对31例抑郁症患者给予每日50~250mg曲唑酮治疗,不合用其它精神药物,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进行治疗前后对照。结果:痊愈20例,显著进步6例,进步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3%。结论:曲唑酮是一种强效而安全的抗抑郁药。  相似文献   
94.
对假单胞菌Y8产壳聚糖酶培养条件进行研究,得到一个比较优化的培养条件为:pH值6.5,温度32℃,壳聚糖3g/L,酵母膏质量分数0.3%,培养时间3d.不同金属离子及不同诱导物对酶合成的影响表明:Fe2+激活作用显著,而Mg2+,Zn2+,Mn2+则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壳聚糖和氨基葡萄糖对壳聚糖酶的产生都有较好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95.
蝶窦炎并眼-神经科综合征5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蝶窦炎所致眼 神经科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5例蝶窦炎并眼 神经科综合征病例的临床资料 ,CT扫描是主要诊断依据 ;手术治疗 3例 ,保守治疗 2例。结果 :蝶窦开放术或保守治疗均缓解了头痛症状 ,但视力障碍和其它眼 神经科体征无改善。结论 :CT扫描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排除球后占位性病变 ;对于有并发症的蝶窦炎宜尽早手术 ,同时宜行视神经管减压术  相似文献   
96.
【目的】比较宫颈Bishop评分和宫颈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1(IGFBP 1)检测在妊娠晚期气囊助产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妊娠晚期有引产指征的 15 0例初产妇随机分成 3组 ,每组 5 0例。A组在气囊助产前使用宫颈IGFBP 1检测作为引产时机预测 ,B组在气囊助产前使用宫颈Bishop评分作为引产时机预测 ,C组则单纯催产素引产同时使用宫颈Bish op评分作为引产时机预测。【结果】总引产时间、潜伏期、活跃期、第一产程、第二产程 ,A、B两组较C组短 (P <0 0 1) ;A组总引产时间较B组短 (P <0 0 5 ) ;A组潜伏期、活跃期、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的较B组短 ,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阴道分娩率A组 >B组 >C组 ,剖宫产率A组 相似文献   
97.
目的:寻找影响医学自我评价的有关因素,为提高他们的自信程度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个人评价问卷(PEI)、应付方式问卷、症状自评量有(SCL-90)及一般情况调查表(自制)对450例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性别、身高、体重、班委、恋爱、母亲文化程度,父亲健康状况,家庭经济状况,解决问题,求助等因素与PEI量表总分量呈显著正相关,SCL-90各因子呈显著分和总均分及自责,幻想,退缩,合理化与PEI量表总分负相关。结论:医学生的自我评价受到自身心理状况,应付方式、家庭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
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分析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肿瘤科医院感染特点,为临床减少肿瘤患者感染提供参考信息。方法以主动监测与系统回顾相结合的方法,对2005年全年入住肿瘤科2 6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评定。结果2 679例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20例次,医院例次感染率为4.47%,其中感染1次者179例、2次者31例、≥3次者10例;以呼吸道感染占首位,其中上呼吸道38例、下呼吸道36例,其次为消化道10例、血液9例、手术切口感染8例、泌尿道6例和其他部位感染13例。结论提高机体免疫力、控制内源性感染,是预防与控制肿瘤患者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9.
背景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证候分布以血瘀证最为多见,与老年人相比,中青年血瘀证的发生率更高。本研究在团队前期研究基础上进行拓展,首次运用动脉弹性和血管内皮功能检测联合载脂蛋白比值诊断中青年冠心病血瘀证,旨在为早期发现中青年冠心病血瘀证提供新思路,也可为优化补充冠心病血瘀证的诊断标准提供参考。目的 探讨踝肱指数(ABI)、肱踝动脉脉搏波速度(baPWV)、血管舒张功能(FMD)联合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比值(apoB/apoA-1)与中青年冠心病血瘀证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住院治疗的中青年(<50岁)冠心病患者,并根据《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分为血瘀证组和非血瘀证组。收集患者首次冠状动脉造影前的ABI、baPWV、FMD和apoB/apoA-1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中青年冠心病患者血瘀证的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预测价值评价。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中青年冠心病患者206例,其中血瘀证组127例,非血瘀证组7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血浆心钠素(ANP)、脑利钠肽(BNP)、C型利钠肽(CNP)在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正常对照组(9例)、2型糖尿病无血管病变组(34例)及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组(23例)血浆proANP、BNP fragment及NT-proCNP浓度,分析各组间血浆利钠肽水平的变化及相关因素。结果: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组血浆ANP、BNP明显高于另外2组(P<0.01),而血浆CNP明显降低(P<0.01),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组各亚组(微血管病变组、大血管病变组及微血管合并大血管病变组)间血浆利钠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组血浆ANP与BNP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309, P<0.05),ANP与CNP(r=-0.374, P<0.05)以及BNP与CNP(r=-0.653, P<0.01)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血浆ANP、BNP及CNP的联合检测可以作为简便、价廉、可靠的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