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70篇
  免费   5640篇
  国内免费   3529篇
耳鼻咽喉   510篇
儿科学   1220篇
妇产科学   250篇
基础医学   3607篇
口腔科学   1143篇
临床医学   7373篇
内科学   4967篇
皮肤病学   531篇
神经病学   1106篇
特种医学   1986篇
外科学   5562篇
综合类   16755篇
现状与发展   10篇
预防医学   6723篇
眼科学   687篇
药学   6892篇
  80篇
中国医学   5758篇
肿瘤学   2179篇
  2024年   176篇
  2023年   667篇
  2022年   1697篇
  2021年   2216篇
  2020年   1875篇
  2019年   971篇
  2018年   1105篇
  2017年   1585篇
  2016年   1174篇
  2015年   2178篇
  2014年   2872篇
  2013年   3618篇
  2012年   5281篇
  2011年   5783篇
  2010年   5425篇
  2009年   5089篇
  2008年   5107篇
  2007年   4625篇
  2006年   4197篇
  2005年   3384篇
  2004年   2251篇
  2003年   1736篇
  2002年   1298篇
  2001年   1221篇
  2000年   906篇
  1999年   349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3篇
  1956年   9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针刺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针刺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及其神经 -内分泌调节机制。方法 采用二肾一夹法制备高血压大鼠模型 ,测定实验各组大鼠血浆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含量和心率变异性 (HRV)的动态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 ,针刺组血压 (BL 2 3:19.1± 1.1k Pa,ST36:18.1± 2 .5 k Pa)及 ET水平明显下降 (P<0 .0 1) ,其中针刺肾俞组血浆 ET水平 (91.3± 9.45 pg/ ml)较足三里组 (10 8.48± 13.0 6pg/ ml)下降更明显 (P<0 .0 5 ) ;针刺治疗组血浆 NO水平 (BL 2 3:5 0 .3±12 .7μmol/ ml,ST 36:49.71± 8.49μm ol/ m l)显著升高 (P<0 .0 5 )。足三里组针刺后 L F/ HF比值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 ,而肾俞组 L F/ HF值 (0 .5 7± 0 .13)明显低于模型组及足三里组 (0 .86± 0 .2 5 )。结论 针刺能降低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大鼠动脉血压 ,肾俞与足三里两穴无明显差异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自主神经系统、NO及 ET参与的神经内分泌调节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72.
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与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运用整体护理思维,探讨课堂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效性,以提高护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方法随机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对照班采取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授课,实验班采取小群体综合实践模式教学。结果实验班护生的规范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与对照班比较有显著提高。结论小群体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对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ffects of different rewarming rates and maintenance of light hypothermia on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rabbits after limb blast injury, coupled with seawater immersion. Methods First, the model of limb blast injury coupled with seawater immersion was reproduced [the animals were immersed to low body temperature of (31.0±0.5℃)]. Then, 24 adult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Ⅰ [the rapid rewarming group, n=6, rewarmed to (38±0.5)℃ at a rate of (8.94±0.93)℃/h], group Ⅱ [the slow rewarming group, n=6, rewarmed to (38±0.5)℃ at a rate of (3.88±0.22)℃/h], group Ⅲ [another slow rewarming group, n=6, rewarmed to (38±0.5)℃ at a rate of (2.18±0.12)℃/h], and the H group [the hypothermia group, n =6, rewarmed to (34 - 35)℃ at a rate of (4.49±0.66)℃/h and kept at that temperature till termination of the experiment]. Regulation of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warm transfusion were used to restore body temperature to target levels and maintained there for 6 hours. 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at 5 different times, I.e. Pre-injury time(T0), post-immersion time (T1), the time when rewarming started (T2), 3 h after rewarming (T3), and 6 h after rewarming (T4). Tissue samples from heart, liver, intestinum, lung and kidney were also collected. Levels of TNF-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IL-1β (interleukin-1β) and IL-6 (interleukin-6) in plasma and MPO (myeloperoxidase) in homogenate were detected. Results Following rewarming, TNF-α, IL-1β, IL-6 concentrations in the plasma of the animals in group Ⅰ and group 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when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animals in group Ⅱ and group Ⅲ (P<0.05, P<0.01), and MPO activity in homogen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when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animals in group Ⅱ and group Ⅲ(P<0.01, P<0.05), and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could be seen between group Ⅱ and Ⅲ (P>0.05). Conclusions Rapid rewarming and maintenance of light hypothermia could obviously elevate TNF-α, IL-1β, IL-6 concentrations in plasma and MPO activity in homogenate, following limb blast injury coupled with hypothermia induced by seawater immersion, while slow rewarming (with a rewarming rate of 2-4℃/h) could significantly inhibit TNF-α, IL-1β, IL-6 levels and PMN activity.  相似文献   
74.
目的 :了解本地区脐血铅水平现状及其妊娠结局与妊娠并发症 ,新生儿体格发育及神经行为发育的关系 ,并探讨脐血铅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 HB2 10 0原子吸收光谱仪用原子吸收法测定 178例经剖宫分娩的新生儿脐带血水平 ,同时观察孕妇妊娠与分娩期有无合并症与并发症 ,并于新生儿出生后即刻测量体重、身长 ,2 4 h内测量头围、胸围和腹围 ,采用神经行为发育量表 ,对出生后 4 2 d的 5 0例婴儿进行神经行为发育评分。同时对产妇家庭环境等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78例脐血铅最高值 12 2 μg/ L,最低值 1μg/ L,中位数 36 μg/ L,脐血铅≥ 10 0 μg/ L 者 6例 ,占3.33%。脐血铅水平与妊娠并发症无明显相关性 ,与新生儿体格发育及神经行为发育评分无明显相关性。新生儿血铅水平与环境因素 (家庭住址、居室新旧、家庭经济情况、职业等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结论 :本组脐血铅水平与孕期并发症及新生儿体格发育及神经行为发育评分无明显关系。脐血铅水平与环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5.
紫外线对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建  刘谊 《眼视光学杂志》2003,5(3):187-189
紫外线,特别是紫外线B,是老年性白内障的环境致病因素,晶状体上皮细胞生理状态的改变是白内障发生的早期表现。本综述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紫外线损伤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影响的研究,以及紫外线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生物损伤效用和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76.
李翔  唐慧 《医疗卫生装备》2010,31(4):37-37,39
目的:由于办公需要,将以前走电信出口的图书馆、医疗二系及研究生处的用户改道为走科研教育网出口,和华中科技大学校总部相连,并在不改变原来管理模式下同时管理两出口的用户信息。方法:通过配置流分类,规定重定向行为以及配置策略路由进行实现。结果:将认证流和数据流分开,成功实现了医院内部两出口的需求。结论:利用原有设备的流分类和重定向功能.既可解决两出口的内部需求,也能在不增加设备的情况下对用户信息进行管理,为医院节省了开支。  相似文献   
77.
透明质酸对BMP-2转染的羊BMSCs增殖、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HA)对携带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腺病毒(Adv-BMP-2)转染的羊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体外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将羊骨髓体外分离、扩增BMSCs,分成5组:转染Adv-BMP-2的BMSCs+HA组(Ⅰ组),转染Adv-BMP-2的BMSCs组(2组),BMSCs+HA组(3组),BMSCs组(4组),转染携带β半乳糖苷酶的腺病毒(Adv-β-gal)的BMSCs组(5组)。采用细胞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和流式细胞分析观测细胞增殖;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检测以及RT-PCR检测Ⅰ型胶原(Col-Ⅰ)、骨连接素(ON)和骨涎蛋白(BSP)的mRNA表达。结果①细胞增殖:3 d后各组细胞增殖无显著差异,1周后第1组和第3组的细胞增殖明显高于其他组。②ALP活性:3 d后第3组ALP活性明显低于第4、5组,而第1、2组则显著高于第4、5组;7 d后前3组ALP活性较后两组均显著增加,而第1、2组ALP活性增加更为显著。③Col-Ⅰ、ON和BSP的mRNA表达:3 d和7 d后前3组较后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多。结论HA与BMSCs体外复合培养后可促进BMSCs的增殖、增加ALP的活性以及Col-Ⅰ、ON和BSP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8.
<正>1906年,Crile等人针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提出了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radical neck dissection,RND),这一术式在后来的很多年里,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但RND损伤了副神经和颈部的一些重要的解剖结构,常导致患者斜方肌瘫痪萎缩,出现翼状肩胛、垂肩、肩周疼痛麻木、手臂活动受限、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79.
超声引导下VacoraTM旋切系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VacoraTM真空辅助活检系统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选用里脊肉和鱼丸作为实验材料,根据鱼丸大小将实验分为5组:0.5、0.8、1.0、1.5及2.0cm组,每组鱼丸3~5个。采用VacoraTM活检系统,先行灰阶超声扫查肌肉后将鱼丸置入肌肉中,超声扫查置入的鱼丸,同轴套管针在超声引导下插入鱼丸底部,在套管针引导和超声监视下行旋切真空抽吸术;旋切后取出采样腔内的组织标本,用超声检查肌肉内的残腔,确定无鱼丸残留声像图。结果每次旋切组织条比较完整,其大小为20.0mm×0.6mm,旋切次数随鱼丸大小的增加而增加;0.5、0.8、1.0、1.5及2.0cm组里脊肉内鱼丸全部切除的平均旋切次数分别为12、15、19、26和31。所用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5、18、23、27和34min。结论VacoraTM真空辅助活检系统定位准确、取样完整、操作简便。可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提供足够量的病理检查标本,为良性病变的完全切除提供具有潜在价值的手段。  相似文献   
80.
目的通过在染色体4p15精细定位高频杂合缺失区域的范围.为筛选高频杂合缺失区内存在的散发性结直肠癌相关肿瘤抑制基因提供依据。方法7个荧光标记的微卫星引物与83例散发性结直肠癌的肿瘤和正常组织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微卫星之间的的平均遗传距离是1.02cM(centi—Morgon,里摩)。产物进行电泳、扫描及杂合缺失分析,并与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染色体4p15的平均杂合缺失率为21,34%,最高的是D4S3103位点(35.62%);最低的是D4S2933位点(12.50%)。可能的肿瘤抑制基因的范围在D4S3017-D4S2933之间约1.7cM的遗传距离内,该区域内有PPARGC1A和GBA3两个基因。D4S1546位点杂合缺失与肿瘤直径显著相关(P〈0.05),其余位点与临床病理因索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染色体4p15精细定位后高频杂合缺失区域的范围限定在D4S3017-D4S2933之间约1.7cM的范围内。该区域内PPARGC1A和GBA3两个基因可能是散发性结直肠癌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