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137篇
  免费   10240篇
  国内免费   6460篇
耳鼻咽喉   1218篇
儿科学   1770篇
妇产科学   814篇
基础医学   5652篇
口腔科学   2197篇
临床医学   12450篇
内科学   8281篇
皮肤病学   1203篇
神经病学   2150篇
特种医学   4284篇
外科学   9171篇
综合类   28520篇
现状与发展   24篇
预防医学   11677篇
眼科学   1372篇
药学   12809篇
  155篇
中国医学   10589篇
肿瘤学   4501篇
  2024年   287篇
  2023年   1212篇
  2022年   3247篇
  2021年   3920篇
  2020年   3425篇
  2019年   1793篇
  2018年   2039篇
  2017年   2940篇
  2016年   2136篇
  2015年   3931篇
  2014年   5176篇
  2013年   6719篇
  2012年   9751篇
  2011年   10357篇
  2010年   9121篇
  2009年   8258篇
  2008年   8243篇
  2007年   8158篇
  2006年   7285篇
  2005年   5722篇
  2004年   3945篇
  2003年   3419篇
  2002年   2477篇
  2001年   2259篇
  2000年   1576篇
  1999年   566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9篇
  1965年   10篇
  1964年   10篇
  1962年   10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12篇
  1955年   7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通过郁乐疏胶囊与百忧解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随机对照研究,观察郁乐疏胶囊治疗P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PSD患者在使用治疗脑卒中基础疾病的药物的同时,随机分为受试药物组(郁乐疏胶囊组)和对照药物组(百忧解组)。前者口服郁乐疏胶囊,后者口服百忧解。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各进行一次HRSD量表、Zung抑郁自评量表、Barthel量表及SNSS量表评定,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郁乐疏胶囊组,显效率为55%,总有效率为85%。百忧解组,显效率为50%,总有效率为80%。两组药物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定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HRSD量表中的睡眠障碍因子的评分在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郁乐疏胶囊能明显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还具有改善睡眠障碍的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及一氧化氮(NO)在高原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 平原体检正常者进入海拔5000m高原(1~3)月期间,在高原暴露时间、劳动强度及生活条件相同的施工群体中随机抽样127人。依血压变化将其分为高原高血压(Ⅰ~Ⅲ级)组78人(进一步分为收缩期高原高血压组与舒张期高原高血压组),高原正常血压组49人,采取肘静脉血,采用敏感硫电极法测定其H2S浓度,Griess法测定血清NO含量。结果 高原高血压组、收缩期高原高血压组、舒张期高原高血压组的血清H2S与NO平均含量均显著增加,分别比正常血压组高34.5%,36.9%,31.7%(均P〈0.001)与28.4%,33.1%,39.7%,(均P〈0.05),尤以H2S更为突出;随着血压分级程度的升高H2S与NO血清含量相应增高,也以H2S更显著(R^2=0.918);H2S与NO、舒张压间均有密切正相关关系及良好的拟和优度、与氧饱和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与拟和优度(R^2=0.374,P=0.001)。结论 H2S与NO的代谢失常可能参与了高原高血压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83.
孙宁 《继续医学教育》2006,20(18):29-34
创伤是小儿致病及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小儿多发性创伤中,泌尿系创伤的发生率仅次于颅脑创伤,居第2位。泌尿系创伤早期救治不当常导致器官丢失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泌尿系创伤可分为开放性(穿透伤)和闭合性(钝性伤)两大类,小儿多为闭合性创伤。在受伤器官中又以肾脏最多见,尿  相似文献   
84.
北京地区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12所医院202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经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静脉溶栓治疗后的疗效及其不良事件,探讨使用rt-PA的最佳剂量及其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287例发病6h以内的脑梗死患者,男201例,女86例,年龄38~80岁,平均64岁。所有患者均伴有偏瘫,头颅CT未见出血及责任梗死灶,无溶栓禁忌证。202例接受rt-PA治疗,分为A组与B组,A组88例,给予rt-PA 0.9 mg/kg。B组114例,给予rt- PA0.6~0.8 mg/kg。C组(对照组)85例患者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等治疗。分别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11d、21 d、90 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A组、B组分别与C组90 d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相比有显著差异。A组、B组及C组的基本痊愈及显著改善率分别为69%、77%及40%.A组、B组分别与C组脑出血的发生率为7.96%、4.38%及0%。症状性出血(4.55%、2.63%及0%),非症状性出血(2.63%、1.75%及0%)。结论超早期脑梗死静脉应用rt-PA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不同剂量的rt-PA均减轻了脑梗死的致残率,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中国人rt-PA溶栓治疗最佳剂量尚需要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85.
目的立体定向手术建立海人酸颞叶癫痫模型,检测癫痫大鼠海马内TNF-α及其mRNA的表达, 评价其意义。方法大鼠一侧海马CA3区注射海人酸,观察其行为学特征及HE染色的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检测大鼠海马内TNF—α蛋白和mRNA的动态表达。结果大鼠注射海人酸后出现湿狗样抖动、头面部肌阵挛、肢体阵挛及全面强直阵挛发作等,病理可见海马神经元变性、缺失及胶质细胞增生,海马内TNF-α蛋白与 mRNA表达时程基本一致,3h出现,12h达高峰,而后逐渐下降,7d后回归至对照组表达水平,15d,30d又高于对照组。结论在一侧海马注射海人酸的大鼠癫痫模型中,内源性TNF—α参与了癫痫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6.
目的建立局灶性可重复性大鼠脑缺血动物模型,研究短暂性局部脑缺血后再灌注不同时间对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的影响。方法应用改进的Longa's法,建立阻断左侧中动脉的局部脑缺血预处理模型。各组大鼠均经两次处理预处理(PC)组大鼠20min短暂脑缺血,分别在再灌注12h、1d、3d、5d、7d、14d后,造成MCAO;脑梗死组大鼠只在第二次处理造成大脑中动脉闭塞;短暂缺血组只在第一次处理时缺血20min,各组大鼠均在第二次处理后24h断头处死,检测以下指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TTC染色测量梗死范围HE染色观察组织结构变化;免疫印迹(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HSP70的表达。结果PC后1d、2d、3d、5d、7d组与脑梗死组相比较,脑梗死范围,梗死周边区脑组织的缺血性损伤明显减轻了;短暂性脑缺血引起了轻微的神经细胞结构的改变并使缺血区HSP70的表达增加,MCAO后24hHSP70蛋白在缺血周边区出现了广泛表达。结论短暂局部缺血预处理可以诱导脑梗死后脑组织产生缺血耐受性,其保护作用出现再灌注后l~7d;缺血预处理引起HSP70的变化与缺血耐受的产生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前循环动脉瘤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手术夹闭的方法及相对适应证。方法分析我科用该手术方式治疗的14例(16个)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着重阐述手术方法、注意事项、术中动脉瘤破裂处理及手术适应证。结果14例(16个)动脉瘤全部一次手术夹闭成功,其中4例术中有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合并有脑积水并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死于肺部感染及多脏器功能衰竭,其它患者恢复良好。结论用该方法治疗前循环动脉瘤安全、微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8.
应用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建立了适合于教学医院图书馆的图书书目管理数据库,包括分类数据库、图书资产数据库等,并在我校的教学医院应用.管理数据库具有条目齐全、操作简单、查询方便等优点,在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9.
妇科恶性肿瘤放疗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建衡 《肿瘤学杂志》2006,12(5):357-359
文章主要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放疗的特点、体外照射、近距离照射、锎中子治疗,子宫颈癌放化疗和子宫内膜癌放疗等问题。  相似文献   
90.
与DNA裂解因子DFF45同源性高的一类蛋白称之为CIDE(Cell death-inducing DFF45-like effector,CIDE),即诱导细胞死亡DFF45样的效应因子,是重要的凋亡相关因子,参与或调节DNA的降解。当DNA降解不完全时,凋亡表现为不典型,或称为类凋亡。本文就CIDEs参与程序化死亡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