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10篇
  免费   2874篇
  国内免费   1564篇
耳鼻咽喉   226篇
儿科学   381篇
妇产科学   154篇
基础医学   1470篇
口腔科学   554篇
临床医学   3297篇
内科学   2301篇
皮肤病学   337篇
神经病学   613篇
特种医学   1004篇
外科学   2049篇
综合类   7990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3474篇
眼科学   226篇
药学   3203篇
  32篇
中国医学   2871篇
肿瘤学   1362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330篇
  2022年   932篇
  2021年   1063篇
  2020年   916篇
  2019年   498篇
  2018年   499篇
  2017年   781篇
  2016年   597篇
  2015年   1106篇
  2014年   1417篇
  2013年   1784篇
  2012年   2576篇
  2011年   2781篇
  2010年   2491篇
  2009年   2145篇
  2008年   2157篇
  2007年   2098篇
  2006年   1858篇
  2005年   1468篇
  2004年   1031篇
  2003年   778篇
  2002年   640篇
  2001年   601篇
  2000年   458篇
  1999年   176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928株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临床分离的重要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情况以指导合理用药。方法:2001年青岛3家医院临床分离的5种革兰阴性杆菌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5种病原菌均占3家医院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的前5位,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达60%-87%,细菌对亚胺培南均呈高度敏感,但铜绿假单胞菌耐亚胺培南株占25.8%,头孢他啶的抗菌活性是三代头孢菌素中最高的;复方酶抑制剂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结论:细菌耐药问题仍是目前临床的严重问题,地域性的耐药性监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3.
犬MC1R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利用PCR—RFLP和PCR—SSCP技术分别检测犬MC1R基因中两个序列T105A和R306Ter的基因多态性,为遗传育种、培育出更加优良的实验用犬奠定基础。方法 以224只犬为实验材料,对犬MC1R基因T105A片段和R306Ter片段分别进行PCR-RFLP和PCR—SSCP分析,并且分别对具有RFLP和SSCP多态性的片段进行克隆测序,找出等位基因的差异位点。结果 经对犬MClR基因的PCR-RFLP分析,发现犬MC1R基因的T105A序列具有多态性,表现为三种基因型:AA、AB和BB。通过对具有RFLP多态性的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发现MC1R基因在编码第105位氨基酸的密码子处存在由G到A的单碱基突变,该突变导致第105位氨基酸发生由精氨酸向苏氨酸的改变,此外在第207位氨基酸的密码子处还发现由A到G的单碱基突变,并产生了一个HhαI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同时,经过犬MC1R基因的PCR—SSCP分析,发现犬MC1R基因的R306Ter序列具有多态性,表现为三种基因型:CC、CD、DD.通过对具有SSCP多态性的片段进行了克隆测序发现,MC1R基因在编码第306位氨基酸的密码子处存在一个由CGA到TGA的终止突变,而使翻译终止。结论 利用PCR—RFLP和PCR—SSCP分析技术证实犬MC1R基因具有明显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34.
苏芝军  陈凤 《职业与健康》2007,23(4):275-276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医院各类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的感染情况,以便合理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需手术患者血清中HBV抗原和抗体及HIV、苍白密螺旋体(TP)抗体。结果被检对象HBV感染阳性率为4.51%,TP阳性率为1.42%。结论应加强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前传染病血清学检测,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经手术传播的概率。  相似文献   
35.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了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概念及发病机制 ,并对该病的各种影像学检查的主要表现及优缺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6.
目的 为临床研究肝硬化提供有价值的手段。方法 采用99mTc -RBC测定 93例肝硬化患者肝血流 ,选择峰时 (Tmax) ,半廓清时 (T1/2 )、廓清率 (K值 )、肝血流 (LBF)等作为观察指标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同时用99mTc-MIBI经直肠给药测定其中 5 4例患者门静脉压力 (PVP) ,以心 /肝 (H/L)比值作为分流指数。结果 肝硬化组Tmax、T1/2 、K及LBF分别为 1.2 6± 0 .99(93)min、5 .75± 3.38(93)min、0 .15 4± 0 .116 (93)及 0 .6 10± 0 .2 89(93)L/min ,除Tmax外 ,与对照组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Child -A、B、C级各组之间 (除Tmax外 )也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或显著性差异 ;Child -A、B、C级各组H/L分别为 0 .49± 0 .18(2 1)、0 .6 9± 0 .16 (15 )、0 .91± 0 .2 1(18) ;PVP分别为 2 .2 2± 0 .5 7(2 1)kPa、2 .85± 0 .38(15 )kPa及 3.5 4± 0 .6 5 (18)kPa。而对照组的H/L及PVP分别为 0 .30± 0 .12 (16 )及 1.6 1± 0 .38(16 )kPa。Child -A、B、C级各组分别与对照组及各组之间比较 ,除Child -B与C级组PVP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外 ,其余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及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本法测定肝血流及门脉压力方便 ,无创伤 ,对分析病情 ,判断疗效 ,指导制订治疗方案 ,估计预后等均有较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检测B细胞淋巴瘤 (B NHL)中肿瘤浸润T细胞 (TIL T)的活化标记IL 2Rα(CD2 5 )的基因及蛋白表达 ,寻找TIL T在B NHL肿瘤微环境中存在意义的实验依据。方法 :将 19例B NHL提取RNA ,采用RT PCR和SSCP检测其IL 2Rα的Ⅳ Ⅷ外显子基因突变与否 ;19例B NHL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染色进行CD3、CD4、CD8、CD2 0、CD2 5细胞免疫表型的分析 ;2 9例B NHL和 2 0例良性淋巴组织 ,采用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方法进行IL 2Rα(CD2 5 )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 :SSCP显示 19例TIL -T的IL 2Rα未发现异常泳动条带。细胞免疫化学染色示B NHL中 5 2 .6 3% (10 /19例 )的CD2 5 +细胞少于 10 % ,TIL T(CD3+)与CD4相关 (r =0 .5 7,P <0 .0 1)并与CD2 5相关 (r =0 .5 0 ,P <0 .0 5 )。免疫组化示 86 .2 % (2 5 /2 9例 )的B NHL中CD2 5表达 (+/- )和 (+) ,且主要表达在TIL T细胞上 ,呈散在分布 ,阳性细胞少于T标记细胞。结论 :19例TIL T的IL 2Rα在RNA水平未发现基因异常 ;CD2 5蛋白在B NHL中呈弱表达趋势。提示部分TIL T不表达CD2 5 ,推测TIL T的IL 2Rα的表达在转录后机制中可能出现异常或TIL T存在活化障碍。  相似文献   
38.
抑肽酶预处理防护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苏东  陶国才  李昆 《重庆医学》2002,31(8):709-710
目的 探讨抑肽酶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抑肽酶预处理和生理盐水预处理两组,观察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及抑肽酶预处理的影响。结果 拟肽酶预处理组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及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预处理组(P<0.01);肝细胞形态学异常改变也明显较生理盐水预处理组轻。结论 抑肽酶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3月至2006年10月行肝切除术65例,分为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组(HVC,n=28)和第一肝门阻断组(Pringle,n=37);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术后两天的平均引流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HVC组术后3天和7天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明显低于Pringle组,术后两天的平均引流量HVC组明显少于Pringle组;Pringle组有两例出现肝功能衰竭,其中1例死亡,HVC组没有肝功能衰竭及死亡病例。结论选择性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安全、可行,较第一肝门阻断更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减少肝功能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40.
张格祥  王玉  苏莉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6):593-594,597
目的:观察锌(Zn)、维生素A(VA)、维生素B2(VB2)缺乏和补充对初断乳大鼠进食量、体重的影响。方法:通过耗竭一补充方式造成初断乳大鼠的Zn、VA、VB2单独和联合缺乏模型,后强化补充相应营养素,动态检测大鼠进食量、体重的变化。结果:Zn、VA、VB2缺乏时不同程度地影响大鼠进食量、体重,以联合缺乏影响最为突出;强化补充相应营养素后,大鼠进食量、体重均得到改善,但仍达不到正常发育水平。结论:婴幼期Zn、VA、VB2缺乏或不足可影响生长发育,应充分重视婴幼儿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