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20篇
  免费   3101篇
  国内免费   1673篇
耳鼻咽喉   221篇
儿科学   429篇
妇产科学   138篇
基础医学   1742篇
口腔科学   500篇
临床医学   3608篇
内科学   2576篇
皮肤病学   230篇
神经病学   635篇
特种医学   1184篇
外科学   2257篇
综合类   7818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3327篇
眼科学   223篇
药学   3640篇
  62篇
中国医学   2875篇
肿瘤学   1521篇
  2024年   113篇
  2023年   360篇
  2022年   964篇
  2021年   1197篇
  2020年   1085篇
  2019年   537篇
  2018年   606篇
  2017年   770篇
  2016年   623篇
  2015年   1170篇
  2014年   1457篇
  2013年   1894篇
  2012年   2780篇
  2011年   2864篇
  2010年   2616篇
  2009年   2272篇
  2008年   2315篇
  2007年   2152篇
  2006年   1857篇
  2005年   1454篇
  2004年   1039篇
  2003年   808篇
  2002年   605篇
  2001年   602篇
  2000年   446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介入化疗结合立体适形放射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晚期胰腺癌的介入化疗加立体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先选择性胰腺动脉化疗,药物:CF 300 mg、5-FU 1 000~1 500 mg、DDP 60~80 mg和健择1.2~2.0 g,共4次。介入化疗后或两次介入之间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放疗采用4~6个适形野,总剂量为35~45 Gy,4~8 Gy/次,每周3次,21例患者CR率42.85%(9/21),PR率42.85%(9/21),SD 4.76%(1/21),PD 9.52%(2/21),总有效率(CR PR)85.70%(18/21)。初步研究结果提示,主观指标评估,2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7例主观症状有所改善。介入化疗结合立体放射治疗晚期胰腺癌不失为临床选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2.
报告1例肢端持续性丘疹性黏蛋白沉积症。患者男,62岁。双前臂、双手背丘疹10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浅中层黏蛋白沉积,未见成纤维细胞增生。黏蛋白阿新蓝染色阳性。  相似文献   
93.
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伟  任龙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18):1366-1368,i0001
[目的]探讨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1998~2002年单一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中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44例,同期行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切除后方韧带复合体者35例。两种方法分别有15例(定义为A组)和12例(定义为B组)行2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比较AB两组间2次手术前后腰椎功能JOA评分。[结果]2次手术前腰椎功能JOA评分:A组平均24.5分(19~29分);B组平均22.8分(19~29分),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2次手术后JOA评分:A组平均24.8分(20~29分),B组平均17.5分(13~26分)。二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治疗中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利于术后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4.
膨体聚四氟乙烯假体在隆鼻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假体在隆鼻术的应用体会。方法自2004年3月至2005年6月,采用国产e-PTFE假体为87例求美者行隆鼻术,并对假体的设计、雕刻、制作及置入时的注意事项进行介绍。结果随访其中的81例求美者3~12个月,3例求美者于术后7d时发现鼻背部有轻度不对称,经手法按压得到矫正;1例求美者术后3d因污染了术区造成感染,将假体取出,6个月后重新隆鼻,效果较好;余77例求美者效果满意。结论采用国产e-PTFE假体行隆鼻术,特别是修复鼻尖低平者具有安全、手感好、外形逼真、并发症少等优点。e-PTFE是一种较理想的隆鼻材料。  相似文献   
95.
目的 评价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4 2例临床怀疑有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先行ERCP检查 ,再经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结果 本组 14 2例 ,ERCP准确诊断胆总管结石 12 8例 ,怀疑结石 3例 ,其余 6例未发现异常 ,漏诊 5例 ,其诊断结石的准确率为 90 .1% ( 12 8/14 2 )。EST取石成功 12 9例 ,失败 4例 ,成功率为 96.9%。采用取石网篮、取石球囊和机械碎石网篮取石。结论 ERCP对胆总管结石有较高的诊断价值。EST是一种诊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6.
住院精神病人院内感染的部位及高峰时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精神科住院病人院内感染的部位及高峰时间。方法 采用圆形统计法对 1997年 1月~2 0 0 2年 12月间每月院内感染人数作圆形统计分析。结果 精神科住院病人院内感染以呼吸系统最多见 ,占5 6 4 8% ;感染高峰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Y =0 14 5 ,P <0 0 5 ) ,高峰时间约为 12月 17日 (按季节为初冬 )。结论 在感染高峰季节应加强对院内感染的监控和防治  相似文献   
97.
哇巴因对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阐明哇巴因在原发性高血压血管重塑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肿法、台盼蓝染色及乳酸脱氢酶活性测定,确定不同浓度的哇巴因对ECV-304细胞株的效应。并通过PCNA和NF-κB免疫组化染色加以验证。结果 生理浓度(0.3~0.9mol/L)的哇巴因能刺激细胞增殖,病理浓度(0.9~1.8nmol/L)的哇巴因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引起细胞凋亡。结论 生理浓度的哇巴因参与维持正常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其信号转导通路与NF--κB有关。病理浓度的哇巴因影响血管内皮的结构及功能,可能参与高血压引起的血管重塑。  相似文献   
98.
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肠外瘘患者人体组成改善作用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肠外瘘患者人体组成的改善作用。方法30例肠外瘘患者分成两组各15例,分别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TPN)或全肠内营养支持(TEN),观察10d前后患者人体组成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变化。结果10d后所有患者的体重指数(BMI)与体细胞群(BCM)显著改善,而TEN组患者10d前后BCM增加幅度更明显,分别为(27.5±0.8)kg和(29.0±0.6)kg,Day10与Day0相比,P<0.01。两组患者总体水(TBW)与细胞内水(ICW)均增加,尤其ICW,Day10与Day0相比,TEN组P<0.01;TPN组P<0.05。血清IGF-1在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显著上升,TEN组增加幅度更明显,Day0为(175.0±32.9)ng/ml,Day10为(255.5±34.1)ng/ml,与Day0比较,P<0.01;与TPN组比较,P<0.05。IGF-1的变化与BCM的改善显著正相关(r2=0.16,P<0.05)。结论营养支持治疗能显著改善肠外瘘患者的体细胞群,纠正细胞内、外水的异常分布,而EN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99.
处女膜修补手术及麻醉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目的;增大处女膜粘膜瓣的接触面,减少因麻醉造成的处女膜粘膜水肿,提高修复手术的成功率。方法:手术全部采用1%的卡因行粘膜表面麻醉。53例采用瓦合粘膜瓣法,3例用瓦合粘膜瓣联合阴道粘膜瓣修复法。结果:56例术后一月随访,53例处女膜孔径为一指,成功率94.64%。结论:采用1%的卡因粘膜表面麻醉,瓦合粘膜瓣法及瓦合粘膜联合阴道粘膜瓣修复法对处女膜修复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0.
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后角膜上皮瓣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及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 ialkeratomileusis,LASEK)后,角膜上皮瓣的成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行LASEK治疗的42例(80眼)于术后1、2、3天,1、2、3、4周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角膜上皮瓣的观察。结果 34例(68眼),角膜上皮瓣成活,成活占85%(68/80);未成活8例(12眼),未成活占15%(12/80)。结论 LASEK术后角膜上皮瓣成活率的高低,决定着LASEK的临床疗效,影响其成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角膜上皮瓣边缘不整齐、破裂、对位不良、操作时间过长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