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73篇
  免费   1819篇
  国内免费   1442篇
耳鼻咽喉   140篇
儿科学   517篇
妇产科学   113篇
基础医学   1273篇
口腔科学   319篇
临床医学   2513篇
内科学   1793篇
皮肤病学   228篇
神经病学   340篇
特种医学   882篇
外科学   1904篇
综合类   5584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2378篇
眼科学   220篇
药学   2289篇
  17篇
中国医学   1702篇
肿瘤学   1021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495篇
  2021年   638篇
  2020年   571篇
  2019年   340篇
  2018年   403篇
  2017年   502篇
  2016年   392篇
  2015年   684篇
  2014年   895篇
  2013年   1266篇
  2012年   1767篇
  2011年   1962篇
  2010年   1800篇
  2009年   1700篇
  2008年   1744篇
  2007年   1686篇
  2006年   1512篇
  2005年   1212篇
  2004年   856篇
  2003年   702篇
  2002年   529篇
  2001年   526篇
  2000年   434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目的探讨沙棘总黄酮(TFH)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培养PC12细胞NaCN及缺糖引起的细胞损伤模型,以及Na2S2O4、KCl分别诱导PC12细胞缺氧损伤和Ca2+超载损伤模型,研究TFH对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TFH对PC12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TFH具有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我院2003~2006年喹诺酮类药物利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小蔷  徐永中  赵蓉 《中国药房》2007,18(20):1546-1547
目的:评价我院喹诺酮类药物的利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03~2006年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中我院喹诺酮类药物总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52%和10.66%,总日均费用呈下降趋势,与药品价格大幅下调有关。结论:我院喹诺酮类药物用量逐年增长,为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应重视喹诺酮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993.
卷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卷丹Lilium lancifolium鳞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分离卷丹的化学成分,用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卷丹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王百合苷A(1),王百合苷C(2),甲基-α-D-吡喃甘露糖苷(3),甲基-α-D-吡喃葡萄糖苷(4),(25R,26R)-26-甲氧基螺甾烷-5-烯-3β-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5),(25R)-螺甾烷-5-烯-3β-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6),(25R,26R)-17α-羟基-26-甲氧基螺甾烷-5-烯-3β-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7),胡萝卜苷(8),腺嘌呤核苷(9),小檗碱(10)。结论:除化合物1,3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10为首次从百合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994.
综述了数种降压中药的降压成分、作用机理及其临床应用;中药降压有自己的优势,但中药降压机制研究仍有不足,有待深入;对降压中药的研发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藿香正气双向胶囊对福氏痢疾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所致菌群失调腹泻小鼠(BSD小鼠)黏膜免疫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Balb/c雄性小鼠50只,将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正常给药组、模型组、藿香正气高剂量组(藿高组)、藿香正气低剂量组(藿低组)5组,每组10只。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正常给药组给予藿香正气药液5.21 g·kg-1,藿高组5.21 g·kg-1,藿低组0.52 g·kg-1,各组于造模后当天给药,每日1次,连续3 d。流式法检测外周血和肠道peyer patches(PP结)淋巴细胞亚群;放免法检测外周血清和肠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BSD小鼠腹泻明显,外周血和PP结CD4+,CD8+T淋巴细胞紊乱,外周血和肠组织TNF-α升高。藿香正气双向胶囊可减少BSD小鼠腹泻次数,缩短病程,调节CD4+,CD8+T淋巴细胞平衡,降低TNF-α。结论:BSD小鼠表现出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功能异常,而藿香正气双向胶囊可改善腹泻症状及其伴随的免疫异常,这可能是藿香正气双向胶囊预防和治疗菌群失调腹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6.
钱毅  鲁鸿  薛莲  胡桂周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16):179-180,F0003
科技论文的发表情况是衡量医院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我院多年来一直非常重视科技论文发表的管理工作,不断完善管理措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本文就我院加强论文发表管理工作的情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立足于肿瘤转移的生物学特性与痰的病理特征相似基础上,探讨痰在肿瘤转移中发挥作用的可能物质基础。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胃癌痰湿证型患者30例治疗前后与非痰湿证型患者32例以及健康对照组10例血清中上皮钙黏附分子(E-Cad)、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痰湿证组服用消痰散结方1个月,非痰湿证组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中E-Cad、MMP9的表达变化,并与非痰湿组血清中E-Cad、MMP9的表达进行比较对照。结果两种黏附分子表达在痰湿证型与非痰湿证型中的表达均较健康组升高(P<0.05),痰湿组较非痰湿组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E-Cad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MMP9的表达有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结论痰在肿瘤转移中发挥作用的途径可能是通过影响黏附分子的表达,两者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月月舒传统合煎液与其经过分煎制成的免煎配方颗粒混合物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色谱指纹图谱方法,比较月月舒免煎配方颗粒和月月舒汤剂两者指纹图谱的差别,并通过相似度软件分析两者的相似性。结果:月月舒配方颗粒中共出15个色谱峰,确认出其中的13个色谱峰。月月舒合煎液和混合免煎配方颗粒指纹图谱的相关系数为0.829。结论:月月舒合煎液同其分煎制成的免煎配方颗粒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组成基本相同,其共有成分比例相近。  相似文献   
999.
1实验材料 1.1实验动物 Wistar大鼠体重230g~270g,雌雄各半,共40只,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利乳康(抗乳腺增生中药)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制备乳腺增生大鼠模型;试验组灌胃给予利乳康液2.5g·kg-1;中药对照组灌胃给予乳块消2.5g·kg-1;西药对照组灌胃给予他莫昔芬0.5g·kg-1,均每日1次,连用4周。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染色强度指数,用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强度指数,模型组较正常组高;经利乳康治疗后,试验组各项指数均低于模型组,接近正常组水平;电镜下可见,试验组乳腺组织结构基本正常。结论利乳康液对乳腺增生大鼠有明显改善其病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