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67篇
  免费   1825篇
  国内免费   1022篇
耳鼻咽喉   165篇
儿科学   252篇
妇产科学   120篇
基础医学   1205篇
口腔科学   317篇
临床医学   2098篇
内科学   1472篇
皮肤病学   196篇
神经病学   545篇
特种医学   916篇
外科学   1643篇
综合类   5423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2030篇
眼科学   166篇
药学   2110篇
  37篇
中国医学   1697篇
肿瘤学   817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196篇
  2022年   585篇
  2021年   666篇
  2020年   676篇
  2019年   287篇
  2018年   331篇
  2017年   527篇
  2016年   385篇
  2015年   700篇
  2014年   962篇
  2013年   1133篇
  2012年   1673篇
  2011年   1771篇
  2010年   1596篇
  2009年   1389篇
  2008年   1493篇
  2007年   1511篇
  2006年   1311篇
  2005年   1022篇
  2004年   776篇
  2003年   632篇
  2002年   539篇
  2001年   431篇
  2000年   312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0 毫秒
61.
不同深度糖尿病大鼠烫伤模型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恒温恒压电热烫伤仪制作糖尿病大鼠不同深度烫伤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链脲佐菌素诱导正常SD大鼠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诱导成功1、2、3、4周检测皮肤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胶原含量,以正常SD大鼠作为对照,判断典型糖尿病性皮肤改变所需的时间。以恒温恒压烫伤仪制作烫伤模型,制模条件为0.5kg压力下,80℃,分别作用时间4.6、12s,48h后取材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烫伤深度。结果糖尿病大鼠诱导成功后4周,皮肤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含量为(31.40±3.45)U/mg、胶原含量为(12.60±0.57)mg/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出现典型的糖尿病性皮肤改变。HE染色烫伤时间4、6、12s时深度依次为浅Ⅱ度、深Ⅱ度和Ⅲ度。结论恒温恒压电热烫伤仪制作糖尿病大鼠不同深度烫伤模型简单、方便,重复性高,为研究糖尿病创面愈合提供较为理想的模型。  相似文献   
62.
目的:依据颅眶创伤畸形诊断分类选择相应术式予以整复,并通过规范化治疗改善整复疗效。方法:81例创伤性颅眶畸形均经三维cT确诊为颅-眶-颧颌骨折和畸形。将其分为适合于选择手术术式的四类:①颅骨缺损;②眶壁爆裂骨折;③普通眶周骨折;④复杂眶周骨折。结果:①颅骨缺损12例(14.8%),采用自体肋骨或颅骨板移植获得良效;②眶壁爆裂骨折16例(19.7%),手术还纳眶内容、封闭疝孔、恢复眶腔容积和眼球位置;③普通眶周骨折21例(25.8%):以骨缺损形态体积相同的骨组织修复,无骨质缺损者则截骨,使骨折段复位固定;④复杂眶周骨折32例(39.5%):截断错位愈合的骨折线将眶-颧-颌复合体复位;眶粉碎者,应用CAD/CAM快速成型技术预制人工骨眶,手术效果良好。本组所有病例未出现植骨坏死、外露、畸形复发、眶内血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颅骨缺损的整复仍以自体骨移植、钛网修复效果较好。眶爆裂骨折晚期畸形以植入自体骨或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矫正复视、眼球复位为主。普通眶周骨折:采取截骨、植骨或生物材料植入修复的手术方案。复杂眶周骨折晚期畸形最有效的方法是截断错位愈合的骨折段,复位颅面骨结构形态。典型的Le Fort型骨折,宜采用Le FortⅠ~Ⅲ型截骨手术。  相似文献   
63.
目的建立标准化视神经损伤大鼠动物模型,对致伤强度、损伤程度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方法在立体定位下,利用微电极毁损视神经颅内段,毁损电压为5V,频率为60kHz,通过改变电毁损的电流强度,造成不同程度视神经损伤。然后进行视网膜切片,计数视神经节细胞层细胞,定量视神经损伤。结果析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视神经节细胞计数存不同刺激时间之间,差异硅著(F=3472,14,P〈0.001);在不同电流强度组间,差异显著(F=335.83,P〈0.001);经LSD法多重比较,视神经节细胞计数在刺激电流之间及刺激时间之间差异在α=0.05水平均有显著性意义。刺激强度和刺激时间的单独效应:同一电流组随着刺激时间增加.视神经节细胞计数呈下降趋势;除对照组和90s组外(F=0.79,P=0.548;F=1.54,P=0.242),刺激时间相同时,随电流强度增加.细胞计数也呈下降趋势,刺激电流强度与刺激时间之间交互效廊显著(F=27.30,P〈0.001):结论立体定向电毁损大鼠颅内段视神经模型可以测定致伤强度和视神经损伤程度,是较理想的视神经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国产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PFN),在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总结自2002年3月-2004年5月使用国产PFN治疗56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男25例,女31例;年龄6284岁,平均70.2岁)。手术使用骨科牵引床,在C形臂X线机下行闭合复位、锁定技术。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颈干角变化,以关节功能、疼痛情况、是否畸形等制订随访标准。结果:56例中随访49例,平均随访时间6.5个月。全部病例骨折均愈合,1例术后感染,2例出现颈螺钉切割股骨头(其中1例出现明显的外旋短缩畸形)。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优37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3.8%。结论:国产PFN内固定具有损伤小、固定牢固、生物力学优点突出等特点,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一种以腓肠神经内侧头肌支切断来改善小腿外形的新方法。方法在腘窝处切开,暴露腓肠神经内侧头肌支,并切断,使局部肌肉失神经萎缩,而缩小小腿的容积。结果本组4例,术后小腿周径平均缩小3.6±0.8cm,小腿外形满意。结论本方法为一简单、安全而有效的技术,能达到缩小小腿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国产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PFN),在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总结自2002年3月-2004年5月使用国产PFN治疗56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男25例,女31例;年龄62~84岁,平均70.2岁)。手术使用骨科牵引床,在C形臂X线机下行闭合复位、锁定技术。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颈干角变化,以关节功能、疼痛情况、是否畸形等制订随访标准。结果:56例中随访49例,平均随访时间6.5个月。全部病例骨折均愈合,1例术后感染,2例出现颈螺钉切割股骨头(其中1例出现明显的外旋短缩畸形)。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优37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3.8%。结论:国产PFN内固定具有损伤小、固定牢固、生物力学优点突出等特点,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ⅩⅢ(FⅩⅢ)Val34Leu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了103例DVT患者与106例正常对照的FⅩⅢVal34Leu基因多态,并加以对照分析.结果:103例DVT患者FⅩⅢVa134Leu基因型均为野生型V/V,未见突变类型;106例对照组中发现1例突变杂合子V/L.2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ⅩⅢVal34Leu对中国人群DVT有保护作用的可能性极小.  相似文献   
68.
目的 评价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4 2例临床怀疑有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先行ERCP检查 ,再经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结果 本组 14 2例 ,ERCP准确诊断胆总管结石 12 8例 ,怀疑结石 3例 ,其余 6例未发现异常 ,漏诊 5例 ,其诊断结石的准确率为 90 .1% ( 12 8/14 2 )。EST取石成功 12 9例 ,失败 4例 ,成功率为 96.9%。采用取石网篮、取石球囊和机械碎石网篮取石。结论 ERCP对胆总管结石有较高的诊断价值。EST是一种诊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9.
霉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文  宋斌  齐敏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9):1170-1172
目的探讨霉菌性鼻窦炎CT特征性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霉菌性鼻窦炎CT表现。结果25例主要CT表现为病变均为单侧性,位于上颌窦或以上颌窦为主,累及其他鼻窦;病变窦腔密度不均匀增高,内有局灶性点状、絮状(9例),砂粒状、小斑片状(16例)高密度影;可有窦壁骨质破坏(13例)。结论霉菌性鼻窦炎在CT表现有特异性,CT对该病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0.
软组织激光全息扫描鼻眶窝的三维数字图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介绍三维扫描仪在非接触条件下采集面部软组织精确数据的方法 ,为临床整形提供标准的鼻眶窝三维测量数据。方法 应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和Geomagic软件 ,采集 12例标准汉族人的颜面轮廓 ,并对鼻眶窝进行数据测量和分析。结果 通过三维激光扫描和逆向工程软件可以再现出面部形态有意义的任一角度的三维图像 ,且精确度达到 0 0 1mm ,实验初步确定了鼻眶窝最低点的三维定位 ,描述了鼻眶窝的三维形态特征。结论 此方法可以全面反映鼻眶窝与周围结构形态学上的相互关系 ,三维激光扫描是实现术前设计、手术模拟和术后效果评价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