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45篇
  免费   538篇
  国内免费   280篇
耳鼻咽喉   81篇
儿科学   126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379篇
口腔科学   100篇
临床医学   813篇
内科学   499篇
皮肤病学   44篇
神经病学   87篇
特种医学   240篇
外科学   560篇
综合类   1848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802篇
眼科学   55篇
药学   823篇
  8篇
中国医学   574篇
肿瘤学   29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357篇
  2013年   432篇
  2012年   574篇
  2011年   660篇
  2010年   630篇
  2009年   518篇
  2008年   557篇
  2007年   513篇
  2006年   487篇
  2005年   417篇
  2004年   259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1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白蛋白微泡促进报告基因在细胞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白蛋白微泡作为非病毒载体在基因传输中的作用。方法:6孔板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EC)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每孔加pcDNA3.1/His/LacZ质粒20 μg,加不同浓度微泡或不加微泡,超声条件为连续波,频率2MHz,机械指数1.8,照射时间1 min,48 h后计算蓝染细胞百分率和β-半乳糖苷酶活性。另以不同浓度微泡及超声照射时间处理细胞,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与单纯超声质粒组相比,含微泡组蓝染细胞率增加约10-15倍(其中内皮细胞组11.6倍,平滑肌细胞组15.2倍),报告基因表达定量增加近8倍。微泡浓度为10%时细胞转染效率最高。超声照射对细胞增殖无影响,微泡浓度为50%时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结论:白蛋白微泡在超声作用下能明显增加基因的传输效率,有可能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基因治疗的载体。  相似文献   
52.
目的:以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载脂蛋白A-I对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的影响,从而探讨载脂蛋白A-I对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检测细胞内胆固醇流出,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细胞内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含量, 运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和Western 印迹分别检测ABCA1 mRNA 与ABCA1蛋白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平均ABCA1荧光强度。 结果:载脂蛋白A-I引起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与胆固醇酯呈时间依赖性减少, 而ABCA1蛋白质水平、细胞平均ABCA1荧光强度以及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呈时间依赖性增加,但ABCA1 mRNA没有明显变化。巯基蛋白酶抑制剂(leupeptin 和ALLN)增加ABCA1蛋白质水平,而其它蛋白酶抑制剂(pepstatin A、aprotinin及phosphoramiddon)不增加ABCA1蛋白质水平,蛋白体抑制剂(lactacytin)和溶酶体抑制剂(NH4Cl)也不影响ABCA1蛋白质水平。 结论:巯基蛋白酶可降解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BCA1蛋白质,而载脂蛋白A-I可阻碍巯基蛋白酶降解ABCA1蛋白质,从而提高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BCA1 蛋白质水平, 增加细胞内胆固醇流出, 降低细胞内胆固醇聚积。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胃泌素对大鼠胃粘膜环氧合酶(COX)及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皮下注射胃泌素1 μg/kg、10 μg/kg或100 μg/kg,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查胃粘膜COX-1、COX-2、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HB-EGF)表达。评价胃泌素受体拮抗剂YM022对COX-1、COX-2、HGF和HB-EGF表达的影响。结果:胃泌素剂量依赖性地增加大鼠胃粘膜COX-2和HB-EGF表达,而对COX-1和HGF表达无明显影响;YM022阻断胃泌素诱导的COX-2和HB-EGF表达。 结论: 胃泌素调节大鼠胃粘膜COX-2和HB-EGF蛋白表达,提示COX-2和HB-EGF参与与胃泌素相关联的胃粘膜增生和胃癌等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54.
Lymphotactin (LTN) is the sole member of C chemokine, the third subfamily of chemokines. LTN has been shown to be a chemoattractant specific for CD8+ cells and/or natural killer (NK) cells, and to be produced by CD8+ T cells, NK cells, and mast cells. However, there have been no reports describing its expression in clinical or experimental models of diseases so far. Since glomerular infiltration of CD8+ cells is prominent in an animal model of c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 induced in WKY rats by an injection of anti-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antibody, we investigated the gene expression of LTN in this model. LTN mRNA was not detected in normal glomeruli but was detected at 0.5 h after the antibody injection, which detection preceded the infiltration of CD8+ cells. The expression of LTN mRNA peaked on day 3 and decreased thereafter. We next studied the expression of LTN mRNA in cultured glomerular and vascular cells, and found that glomerular mesangial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could express LTN mRNA when stimulated with IL-1β.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ene expression of LTN is enhanced in the animal model of glomerulonephritis and that intrinsic renal cells are the potential source of the gene expression of LTN in the kidney.  相似文献   
55.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prepared macroporous polyvinyl alcohol beads. A series of bilirubin adsorbents were generated by immobilization of eight amine agents to the beads as ligands. The adsorption of bilirubin was evaluated by in vitro static and dynamic adsorption tes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adsorbents have excellent adsorption efficiency and capacity. Among the eight ligands, trimethylamine (TMA), triethylamine (TEA) and 1,6- hexanediamine(HDA) showed the highest adsorption capacity. The adsorption equilibrium can be achieved in half an hour, and the adsorption percentage of bilirubin was up to 80%. Static electricity and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played the main role in bilirubin adsorption, and the adsorption was found to match the monolayer model. The excellent adsorption of these adsorbents indicates their potential in clinical treatment.  相似文献   
56.
影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预后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影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选取2000年7月至2002年6月间的102例行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病人临床资料.结果:102例行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病例,失访4例,失访率为3.9%,现存活96例,10例术后复发和转移,复发率为10.2%,91例术后性生活无显著障碍,99例泌尿功能基本正常.结果表明影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预后存在因素.结论: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可以减少术后复发和转移,减少患者术后泌尿和性功能方面的并发症,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57.
造血干细胞的可塑性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分化潜能的细胞 ,根据其发育阶段不同 ,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具有多分化潜能 ;而成体干细胞的分化潜能则较为局限 ,只能定向分化为特化细胞。但新近的研究表明 ,成体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为与其所在组织不同的其他组织类型细胞 ,这种干细胞的可塑性被称为成体干细胞的横向分化(transdifferentiation)。其中造血干细胞 (hematopoieticstemcells,HSC)作为人们认识最深入 ,其临床应用也最为广泛的一类成体干细胞 ,目前已成为成体干细胞可塑性…  相似文献   
58.
高脂血症患者血流剪切率的变化及对血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脂血症患者血流剪切率的变化特点及探讨非诺贝特提高血管舒张功能的机制。方法:以20例正常人、62例高甘油三酯血症病人(其中30例予以饮食治疗、32例予非诺贝特治疗)为观察对象,以肱动脉B超测量血流、血管弹性和舒张功能等指标,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血脂的变化。结果:高甘油三酯血症病人超声显示平均血流剪切率(MSR)、血流介导的扩张效应(FMD)和血管弹性指标Da、Dr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而平均血管壁紧张度(MCWT)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血Ox-LDL浓度高于、NO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且NO与MSR、 FMD水平呈正相关,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Ox-LDL浓度呈负相关。8周的低脂饮食治疗可使TC、TG水平下降,但NO、Ox-LDL和血管超声指标未见显著改变;非诺贝特治疗组血管超声MSR 、FMD显著高于对照组,血TG、TC、LDL-C和Ox-LDL浓度低于、NO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高甘油三酯血症时MSR的下降和氧化因子Ox-LDL的升高共同参与内皮的损伤机制,导致NO水平下降,表现为血管舒张功能的下降和弹性下降,MSR的上升和Ox-LDL的下降有利于内皮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5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抑制异体淋巴细胞增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作为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近年来的研究已经证实,MSCs具有免疫负调节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我们试图通过研究MSCs培养上清液对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观察MSCs的免疫调节作用,进一步探讨MSCs的免疫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60.
脐带血中衍生树突状细胞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利用脐带血衍生培养树突状细胞 (DC) ,以获得可用于临床治疗的一种新的血细胞制品 .方法 从脐带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 ,联合使用细胞因子GM -CSF、IL - 4和TNF -α在体外诱导和扩增DC ;采用扫描电镜、流式细胞仪 (FACS)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试验对脐带血来源的DC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 .结果 从 30ml脐血诱导培养 12d后可获得 6 .6× 10 6的DC .扫描电镜观察具有典型的树突状突起 ;FACS分析显示 ,获得的DC细胞群高表达CD1a(90 .6 % )、CD80 (96 .8% )、CD86(84 .8% )和HLA -DR(91.0 % ) ;MLR显示 ,脐带血诱导培养的DC对同种异体的脐带血幼稚型T细胞均具有强烈的激发和促增殖作用 .结论 从脐带血中成功诱导出大量高纯度成熟DC ,为依赖DC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