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3篇
  免费   670篇
  国内免费   606篇
耳鼻咽喉   66篇
儿科学   120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382篇
口腔科学   123篇
临床医学   774篇
内科学   550篇
皮肤病学   57篇
神经病学   170篇
特种医学   227篇
外科学   671篇
综合类   1902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687篇
眼科学   74篇
药学   1038篇
  11篇
中国医学   717篇
肿瘤学   24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203篇
  2021年   255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205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274篇
  2014年   325篇
  2013年   426篇
  2012年   581篇
  2011年   649篇
  2010年   590篇
  2009年   517篇
  2008年   542篇
  2007年   524篇
  2006年   480篇
  2005年   371篇
  2004年   259篇
  2003年   246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探讨突触蛋白-I(synapsin-I)在胚胎干细胞(ESCs)体外神经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方法采用“五步法”和维甲酸(RA)法两种途径体外诱导ESCs向神经细胞分化,并以另一种可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肿瘤细胞-PC12细胞的诱导过程作参照,从不同的途径、不同的细胞进行比较.通过免疫组织化学、RT-PCR、Western blot方法观察这一过程中synapsin-I的表达变化.找出synapsin-I在ESCs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变化的共同规律。结果结合形态学和其它神经特异性指标的变化,synapsin-I在ESCs和PC12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具有早期即有表达,后逐渐升高,至分化成熟阶段达最高,后期又逐渐下降的变化规律。结论在ESCs的分化过程中,synapsin-I的表达存在特定的时空规律,并与ESCs的形态学改变相关,提示synapsin-I可能对ESCs在神经分化过程中的形态分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隐匿阴茎的分类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隐匿阴茎的分类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33例隐匿阴茎患者,年龄l岁3个月-25岁,平均6.2岁。根据Bergeson(1993)的隐匿阴茎的分类标准,埋藏阴茎29例,蹼状阴茎2例,束缚阴茎2例。结果:术后随访2个月-1年,所有患者术后阴茎外观满意,阴茎皮肤与阴茎体附着正常。结论:对隐匿阴茎不能指望青春期发育时耻骨前脂肪组织减少或简单行包茎松解术就能得到解决,正确的分类和恰当的手术治疗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153 Sm-柠檬酸-羟基磷灰石(citrate—HA)滑膜切除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所致膝关节滑膜增生的近期疗效。方法对57例RA患者103个有明显滑膜增生的膝关节行关节腔内注射^153 Sm—citrate.HA5×37MBq(0.5~1m1),比较治疗前后关节症状(疼痛、肿胀、积液、功能活动度、上下楼及蹲站受限)变化情况,按优效、良效、微效、无效4级标准评判疗效,并对不同X线分期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1周开始起效,在半年内疗效逐渐明显,患者关节症状逐渐减轻甚至消失;总有效率为98.1%,其中Ⅰ、Ⅱ期患者的优效率分别为100%和91.3%。结论^153 Sm-citrate—HA滑膜切除术对RA滑膜增生性变是一项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4.
RNAi抑制前列腺癌雄激素受体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RNA干扰(RNAi)效应抑制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观察RNAi在人前列腺癌PC3细胞中的干扰效应,寻找高效率的干扰片断。方法:设计5个针对AR的不同的siRNA(siRNA1、siRNA2、siRNA3、siRNA4和siRNA5)为实验组,构建表达载体并瞬时转染PC3细胞,提取总RNA和总蛋白,分别行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AR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另设一无意义RNA表达载体为阴性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各实验组的AR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均不同程度下降,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siRNA1、siRNA4和siRNA5抑制效率最高,对比其余实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R蛋白检测显示相同结果。结论:RNAi技术可有效地抑制前列腺癌细胞AR的表达,找到了具有较高抑制效率的siRNA并合成了其表达载体,为下一步的体内实验和药物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5.
低温蒸汽甲醛气体灭菌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观察低温蒸汽甲醛气体灭菌效果及其使用的可行性,采用每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和生物指示剂,进行了实际灭菌效果检测。结果,灭菌程序记录曲线清晰,可清楚地记录灭菌日期、抽真空次数、进甲醛次数、灭菌维持时间、灭菌温度、压力、抽甲醛气体次数、空气脉冲次数和结束时间。所有包装袋外甲醛化学指示色块均由原来的橙色变为棕色;所有包内化学指示卡均由原来的深兰色变为合格的绿色。26锅次灭菌后生物指示剂全部无菌生长;对 36件灭菌后物品进行无菌检验均无细菌生长。结论,低温蒸汽甲醛灭菌效果可靠,操作简便,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46.
Ilizarov技术矫正儿童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矫正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的方法和效果。[方法]作者在2000年3月~2005年3月间,使用Ilizarov技术矫正9例11足重度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畸形,将连接于胫骨、跟骨、跖骨的外固定环互相连接、组合成复杂的三维外固定架,通过逐渐调整外固定架矫正畸形,从而使患足达到或接近正常足的外形和功能。[结果]按Garceau标准评定疗效,优6足,良4足,差1足。[结论]Ilizarov外固定架三维矫正马蹄内翻足畸形效果确实,尤其适用于大年龄儿童之僵硬、复发或难治性马蹄内翻足,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继发胆道结石微创治疗的合理方案。方法108例胆囊结石合并可疑胆道继发结石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其中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laparoscopic transcyc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TCBDE)+LC70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胆道取石(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LC35例,其中放T管14例,不放T管21例,内镜乳头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术后行胆囊切除3例。结果LCBDE+LC术后放T管组中有1例胆漏经保守治疗治愈,4例术后胆道造影发现胆道残余结石经胆道镜取出结石治愈.其他病例无胆漏,术后3月复查B超无残余胆道结石,所有病例术后无胰腺炎发作。结论在胆囊结石继发胆道结石的治疗中合理选择多种微创手术方法能降低创伤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手术中胆管损伤后即时手术和再次手术处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5月-2003年11月经作者手术或参与手术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即时发现并处理6例。其中,成功4例,术后狭窄再次手术治愈1例,处理结果不满意1例。术后处理15例,均择期行胆肠吻合治愈。结论术中处理结果与损伤程度和胆管横径大小密切相关。术后因各种原因导致胆管狭窄者应行胆管空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观察纳豆冻干粉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以80mg/kg、160mg/kg、320mg/kg三个剂量纳豆冻干粉灌胃喂养小鼠,并设蒸馏水对照组;30d后,检测小鼠体质量、胸腺和脾脏指数、NK细胞活性、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等。结果纳豆冻干粉对小鼠体质量无明显影响;中、高剂量组小鼠NK细胞活性、巨噬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纳豆冻干粉具有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
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29例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外伤性脾破裂的非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院1993-2002年以禁食、卧床、止血、抗生素等非手术治疗29例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9例均非手术治愈出院,住院时间8~22d,平均15d;获随访25例,随访3~6个月,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密切动态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做好中转手术的准备,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是安全可行的,是一种重要保脾手段,对非手术治疗期间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或发生延迟性出血者应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