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55篇
  免费   6903篇
  国内免费   4231篇
耳鼻咽喉   714篇
儿科学   1496篇
妇产科学   435篇
基础医学   4340篇
口腔科学   1156篇
临床医学   9371篇
内科学   6775篇
皮肤病学   886篇
神经病学   1536篇
特种医学   2952篇
外科学   6708篇
综合类   21009篇
现状与发展   32篇
预防医学   8272篇
眼科学   1018篇
药学   8732篇
  105篇
中国医学   6614篇
肿瘤学   3138篇
  2024年   201篇
  2023年   768篇
  2022年   1974篇
  2021年   2611篇
  2020年   2323篇
  2019年   1147篇
  2018年   1327篇
  2017年   1785篇
  2016年   1321篇
  2015年   2493篇
  2014年   3410篇
  2013年   4446篇
  2012年   6722篇
  2011年   6984篇
  2010年   6445篇
  2009年   6002篇
  2008年   6202篇
  2007年   6141篇
  2006年   5421篇
  2005年   4432篇
  2004年   3202篇
  2003年   2716篇
  2002年   2118篇
  2001年   2070篇
  2000年   1510篇
  1999年   568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3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4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11篇
  1957年   11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43.
Rg1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对大鼠肠黏膜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大鼠存活情况、肠上皮黏膜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探讨人参皂苷单体Rg1对大鼠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紫外分光法测定各组动物处理后肠黏膜组织中SOD活性、MDA含量、LDH活力;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肠上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观察各组动物存活情况及肠黏膜组织病理形态改变。结果失血性休克导致实验大鼠肠黏膜组织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LDH活力显著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P〈0.01)。Rg1治疗显著提高肠黏膜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提高LDH活力;稳定肠上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P〈0.01),显著改善动物存活情况及病理形态改变。结论Rg1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道上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异常凋亡、抗脂质过氧化、保护线粒体功能及结构完整有关。  相似文献   
44.
在细胞凋亡的调控过程中,Bcl-2家族蛋白发挥了关键作用。BFL1/hA1是Bcl-2家族中分子结构、作用途径和转录调控研究得比较深入的一个分子。BFL1/hA1通过与Bcl-2家族促凋亡成员Bid的功能形式tBid的BH3结构域紧密结合,阻止了tBid与促凋亡蛋白Bak和Bax相互作用,从而阻止了细胞色素C向胞质中释放,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佛波酯(phobol ester)和炎症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等可以有效地诱导BFL1/hA1的表达。包括NF-κB在内的多种转录因子通过蛋白质和蛋白质及蛋白质和DNA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大的转录调控复合物——增强体结合到BFL1/hA1基因的5’调控区,促进其转录水平的上调。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与事件相关电位(ERP)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和52例正常健康者分别进行了SSR和ERP测定,并将结果加以比较。结果卒中后抑郁组中SSR和ERP测定中的P300成分异常率分别为87.3%(48/55)和83.6%(46/55),两者异常吻合率为76.4%(42/55)。卒中后抑郁组SSR测定结果中,SSR潜伏期和波幅值较对照组延长和降低,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ERP测定中N2、P3波潜伏期和P3波幅较对照组分别延长和降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N2、P3波潜伏期与SSR测定中潜伏期以及波幅与波幅之间呈正相关(r=0.29~0.36,P<0.01),而两者潜伏期与波幅之间呈负相关(r=-0.32~-0.33,P<0.01)。结论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和事件相关电位测定可作为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诊断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6.
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取肘后内侧切口,尺神经常规前置,尺神经沟置针与桡侧克氏针交叉固定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结果]46例病人随访1 a以上,肘关节功能优良,其中1例轻度肘内翻畸形,无继发性尺神经伤.[结论]此方法一期解决骨折复位固定并避免术后并发症,创伤小,患者易接受,适合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47.
甲胎蛋白阴性肝癌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阴性肝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1年间(1994-2004年)76例AFP阴性肝癌患者和2年间(2002-2003年)102例AFP阳性肝癌患者在性别、临床表现、合并疾病[乙型肝炎和(或)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γGT)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FP阴性肝癌患者消瘦乏力、腹痛、腹部肿块的症状少于AFP阳性肝癌患者(分别为55.3%vs82.4%、56.6%vs75.5%、13.2%vs45.1%,均P<0.05),合并乙型肝炎较AFP阳性肝癌少(68.4%vs93.1%,P<0.05),Child-Pugh分级中A级显著多于AFP阳性肝癌(56.6%vs32.4%,P<0.05),而C级显著少于AFP阳性肝癌(2.6%vs16.7%,P<0.05);AFP阴性肝癌患者中γGT异常者的比例少于AFP阳性肝癌(64.5%vs84.3%,P<0.05)。两组患者在黄疸、腹水、肝硬化和Child-Pugh分级中B级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FP阴性肝癌患者临床表现较轻且缺乏特异性,诊断...  相似文献   
48.
自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2003年3月~2005年3月采用肩人路顺行自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32例肱骨干骨折患者,其中新鲜骨折30例,陈旧性骨折骨不连2例。术后根据肩、肘关节活动范围对其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4~18个月(平均9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12~20周。肩、肘关节功能按陈子华等标准进行评价:优23例,良8例,差1例,优良率为96.9%。术后无继发性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及骨不连发生。结论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干扰轻等优点,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良好,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9.
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手术的炎性反应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手术患者全身和腹腔炎性反应的差异,为腹腔镜手术对结直肠肿瘤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51例2004年4-8月间收治的乙状结肠和直肠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手术25例(LAP组),开腹手术26例(OPEN组)。术毕骶前留置引流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炎性反应及与手术相关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ASA分级、术前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肿瘤Dukes分期和手术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中,LAP组占有明显优势(P<0.05)。腹腔引流量在术后第1天,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4 d,LAP组明显低于OPEN组(P<0.05)。LAP组术后第1天,周围血中性粒细胞[(7.30±2.62)×10~9/L]、白介素(IL)-10[(19.46±3.31)pg/ml]和C反应蛋白(CRP)[(2.76±2.17)mg/dl]水平均显著低于OPEN组(P<0.05)。术后第4天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腹腔引流液的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及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天LAP组IL-10 [(22.53±15.47)pg/ml]明显低于OPEN组(P<0.05)。结论术后早期,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腹腔炎性反应与开腹手术相当,而全身炎性反应较开腹手术轻。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临床上体现出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天数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50.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癌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分析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癌(ACC)的CT表现及其动态增强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CC11例,术前均经CT平扫、动脉期(30S)和门静脉期(70—80S)扫描,复习CT扫描表现并和手术病理作对照。结果11例ACC中,右侧5例,左侧6例。直径4.1—16.0cm,其中,〈5.0cm者2例,5.0—10.0cm者4例,〉10.0cm5例;肿瘤境界清楚3例,邻近脂肪间隙见条索状异常密度影3例,邻近实质脏器受侵犯5例。肿瘤实质成分平扫、动脉期和门静脉期CT值分别为21.9~46.7HU(平均35.3HU)、30.5~65.8HU(平均47.1HU)和52.6~97.0HU(平均74.2HU)。肿瘤中央坏死形成假囊肿4例,网络状改变6例,实质为主伴小囊变1例;6例网络状改变者动脉期可见显著强化的不规则肿瘤血管:结论ACC具有较明显的形态学和血液动力学特征,动态增强扫描尤其是动脉期扫描有明显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