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923篇
  免费   7128篇
  国内免费   4393篇
耳鼻咽喉   730篇
儿科学   1515篇
妇产科学   439篇
基础医学   4477篇
口腔科学   1205篇
临床医学   9617篇
内科学   6927篇
皮肤病学   921篇
神经病学   1589篇
特种医学   306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942篇
综合类   21382篇
现状与发展   31篇
预防医学   8385篇
眼科学   1042篇
药学   8979篇
  106篇
中国医学   6800篇
肿瘤学   3295篇
  2024年   201篇
  2023年   784篇
  2022年   2000篇
  2021年   2663篇
  2020年   2388篇
  2019年   1193篇
  2018年   1375篇
  2017年   1815篇
  2016年   1372篇
  2015年   2563篇
  2014年   3485篇
  2013年   4534篇
  2012年   6844篇
  2011年   7125篇
  2010年   6560篇
  2009年   6096篇
  2008年   6359篇
  2007年   6271篇
  2006年   5535篇
  2005年   4519篇
  2004年   3304篇
  2003年   2854篇
  2002年   2249篇
  2001年   2168篇
  2000年   1545篇
  1999年   608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65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3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4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11篇
  1957年   11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国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研究方法介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国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研究常用的方法进行介绍,包括3个方面,分别是患者依赖性分类法、疾病严重程度分类法和护理强度测定方法,旨在为我国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柯里拉京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柯里拉京(Corilagin)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技术。结果 Corilagin显著抑制了Bxpc-3细胞的增殖,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Corilagin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S期,同时也作用于G2-M期。并且有凋亡峰出现。结论 Corilagin可有效抑制Bxpc-3细胞增殖,阻滞细胞于S期和诱导凋亡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建立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α干扰素受体1(IFNAR1)及检测诱导表达α干扰素(IFN-α)的方法,评价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细胞免疫功能与α干扰素治疗的关系。方法Poly IC体外刺激正常对照组和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组患者PBMC,利用病毒保护试验研究干扰素治疗前后患者PBMC表达的干扰素抗病毒生物学活性差异;IFN-α治疗前后,RT-PCR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不同干扰素应答组患者PBMC IFNAR1表达的变化。结果对照组PBMC分泌的干扰素活性显著高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答组患者(P<0.001);干扰素应答组患者PBMC分泌的干扰素活性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增加,治疗1个月后显著高于无应答组患者PBMC分泌的干扰素活性(P<0.01),后者始终处于低下水平;IFN-α治疗期间干扰素应答组患者PBMC IFNAR1水平从治疗前的高表达而逐渐减少,正常对照和干扰素无应答组患者PBMC IFNAR1的表达始终较低。结论慢性HCV感染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不能正常表达IFN-α,但应答组患者经干扰素治疗后IFN-α表达能力逐渐恢复;干扰素无应答组患者PBMC IFNAR1表达受到严重抑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IFN-α活性检测及IFNAR1检测结果也许可以作为干扰素治疗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4.
探索临床技能培训和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培训前考核、观看教学片、指导教师示范、模拟练习、现场点评、培训后考核等方式,比较培训前后考核成绩.通过短期集中培训,使实习生在临床技能方面快速提高.学生们很快掌握了临床基本技能操作规范,为更好地投入到临床实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5.
以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后以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12周,结果显示GSH治疗组较糖尿病组心肌组织病理学损害改善,NF—κB活性降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106.
距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距骨骨折的特点、类型、手术方法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1998年12月至2004年12月,共治疗距骨骨折39例,根据Hawkins分型方法,型骨折5例,型骨折25例,型骨折9例。型骨折采用松质骨拉力螺钉内固定;、型骨折行急诊手术,其中型骨折采用前外侧切口暴露,解剖复位,2枚松质骨拉力螺钉交叉内固定;型骨折采用踝前内侧切口暴露,解剖复位,松质骨拉力螺钉内固定,伴有内踝骨折时同时复位内固定,并以自体髂骨块跨骨折线嵌入植骨。术后短腿管形石膏外固定12~24周,X线片示骨折线模糊后拆石膏行不负重下踝关节活动,骨折线消失后恢复伤前活动。结果除2例失访外,3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6年,平均3年。根据Hawkins疗效标准判定,优12例(32.4%),良17例(45.9%),可6例(16.2%),差2例(5.4%),优良率为78.4%。结论距骨骨折虽然并发症多且后果严重,但是通过急诊手术、解剖复位、有效内固定、自体髂骨块嵌入植骨、局部封闭、理疗等综合治疗,可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评价早期胃癌不同扩大手术的实际意义,以选择合理的胃切除和淋巴结清除范围。方法以临床病理资料完整、施行规范D2及扩大手术的217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施行不同扩大手术的原因、淋巴结清除的必要性及第Ⅱ站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胃上部癌行全胃切除术6例,No.5、6淋巴结均未见转移;联合脾、脾动脉切除2例,No.10、11p、11d淋巴结均未见转移;胃下部癌联合横结肠系膜切除3例,No.15淋巴结未见转移。以上病例术中多数误认为进展期胃癌而扩大了胃切除或淋巴结清除范围,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较多。胃下部癌清除的第Ⅱ站淋巴结中No.11p、12a、14v均未见转移;黏膜下癌(sm癌)中,No.7、8a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黏膜内癌(m癌)(P〈0.05);淋巴管癌栓阳性者No.7淋巴结转移较阴性者明显增多(P〈0.001),No.1、13淋巴结转移仅出现在淋巴结转移高危病例(sm、癌灶大于3.0cm、凹陷型,淋巴管癌栓阳性)。结论早期胃癌不需施行淋巴结扩大清除术和联合脏器切除。早期胃上部癌不需施行全胃切除术。早期胃下部癌中No.11p、12a、14v淋巴结不需清除.但对胃下部癌淋巴结转移高危病例,应行标准D2淋巴结清除术。  相似文献   
108.
兔VX2肝癌模型的制作及CT、MRI表现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建立稳定的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分析少血供移植性肝恶性肿瘤的CT及MRI影像特征,与病理学相对照。方法取荷瘤兔后腿肌肉内VX2肿瘤,剪成小块后,经开腹种植于30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左叶或肝中叶,于种植后第2周、第3周分别进行CT及MRI增强扫描,统计肿瘤种植成功率,观察肿瘤体积及生长指数,分析肿瘤CT及MRI平扫和增强表现,区分富血供、少血供肿瘤;分别处死2只实验兔进行病理分析,与影像学相对照。结果VX2移植瘤种植成功22只;成瘤率为73%。2周与3周时肿瘤生长率有显著差异(P<0.01)。VX2移植瘤在CT及MRI上表现为占位性病变,呈类圆形或分叶状低密度或低信号结节,增强后发现少血供VX2移植瘤14只,表现为肿瘤无强化或轻微强化,肿瘤主体保持为低密度或低信号;富血供肝移植瘤8只,表现为肿瘤中度强化或明显强化,肿瘤主体密度或信号明显高于肝实质。光镜下肿瘤新生毛细血管虽较丰富,但纤细。结论经开腹种植法制作兔VX2肝移植瘤模型是一种简单、成功率高的建模方法,但易发生转移。CT及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是检测肿瘤生长和血供的可靠方法,兔VX2肝移植瘤模型在CT与MRI上主要是一种少血供肝癌模型。  相似文献   
109.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Ⅱ型胶原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Ⅱ型胶原的实验研究方法。方法利用β1转化生长因子腺病毒表达载体(Ad—TGFβ1)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观察转染后的Ⅱ型胶原表达。结果细胞转染后Ⅱ型胶原在免疫印记和免疫组化检测下均呈强阳性表达。结论Ad—TGFβI转染兔骨髓MSCs可使其细胞内Ⅱ型胶原表达阳性。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观察脂质体阿霉素联合治疗高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脂质体阿霉素联合COP为主的方案化疗或联合利妥昔单抗等其他治疗方案治疗34例患者,观察患者应用脂质体阿霉素过程中及其后的毒副反应及疗效.结果 全组34例患者共接受176个疗程化疗,平均每个患者累计应用脂质体阿霉素127.0 mg治疗,总有效率(CR+PR)为88.2%(30/34),其中CR 24例(70.6%),PR 6例(17.7%),SD 1例(2.9%),PD 3例(8.8%).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未出现严重感染.心脏毒性发生率14.7%(5/34),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 脂质体阿霉素联合治疗高龄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