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365篇
  免费   30240篇
  国内免费   17644篇
耳鼻咽喉   3171篇
儿科学   4973篇
妇产科学   1738篇
基础医学   17615篇
口腔科学   6176篇
临床医学   35764篇
内科学   24794篇
皮肤病学   3422篇
神经病学   6453篇
特种医学   12631篇
外科学   25351篇
综合类   86253篇
现状与发展   71篇
预防医学   35043篇
眼科学   3372篇
药学   37463篇
  506篇
中国医学   32264篇
肿瘤学   13189篇
  2024年   1077篇
  2023年   3827篇
  2022年   9844篇
  2021年   12197篇
  2020年   10564篇
  2019年   5534篇
  2018年   6233篇
  2017年   8592篇
  2016年   6582篇
  2015年   12081篇
  2014年   15392篇
  2013年   19879篇
  2012年   28504篇
  2011年   30149篇
  2010年   27156篇
  2009年   24403篇
  2008年   25015篇
  2007年   23784篇
  2006年   20941篇
  2005年   16277篇
  2004年   11311篇
  2003年   9122篇
  2002年   6825篇
  2001年   6426篇
  2000年   4619篇
  1999年   1674篇
  1998年   327篇
  1997年   285篇
  1996年   282篇
  1995年   209篇
  1994年   230篇
  1993年   125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25篇
  1964年   9篇
  1959年   25篇
  1958年   28篇
  1957年   27篇
  1956年   17篇
  1955年   19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眼睛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由葡萄膜黑色素细胞发育来,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肝脏,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40%~80 9/6的病人有肝脏转移[1,2].过去认为恶性黑色素瘤病人肝转移为Ⅳ期病人,不适合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992.
介绍中药黄芪制刺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方面现代研究的成果。并对中药学的性味归经及药理学的化学成分作简要概括。就黄芪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从临床应用、疗效原理以及病生理的角度进行纵向综述。  相似文献   
993.
彩超、增强磁共振动脉造影对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术前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彩超、增强磁共振动脉造影(CEMRA)对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了93例因颅外颈动脉狭窄而接受介入治疗患者的术前彩超、CEMRA检查结果。结果 超声检查可判断狭窄性质和狭窄程度,CEMRA能显示颈动脉全程,显示多发狭窄。但两者对狭窄程度都有过高评估的倾向,对斑块溃疡难以显示。结论 就目前彩超和磁共振机器的性能,尚无法替代DSA检查。必须有机地结合彩超、CEMRA和DSA检查,以多侧面、全方位地了解狭窄的颈动脉,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94.
目的通过PET-CT明确18F-氟脱氧葡萄糖在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中摄取程度,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60例受检者,包括正常对照者6例,大动脉粥样硬化病例54例。测定主动脉壁粥样硬化部位标准化摄取值(SUV)和CT值,并依据CT值将54例主动脉壁局部18F-FDG高摄取的动脉粥样硬化病例分成3组,软斑块组CT值小于60HU,中等斑块组CT值介于60 ̄100HU之间,钙化斑块组CT值大于100HU。第4组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软斑块组42个测量部位的平均SUV为1.553±0.486;中等斑块组30个测量部位的平均SUV为1.393±0.296;钙化斑块组36个测量部位的平均SUV为1.354±0.189;正常对照组33个测量部位的平均SUV为1.102±0.141。多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78.909,P=0.000);正常组与各斑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8F-FDG在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具有不同程度的摄取,其中软斑块对18F-FDG的摄取最高,提示18F-FDG PET-CT是诊断不稳定性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价值方法。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内膜中膜比和巨噬细胞变化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正常组每天肌肉注射生理盐水,普通饲料喂养,对照组高脂喂养,1周后行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并每日肌肉注射生理盐水,小檗碱干预组高脂喂养,1周后行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并肌肉注射小檗碱,5周时取手术侧的颈动脉做弹力纤维染色,计算内膜中膜比;巨噬细胞免疫组化检测巨噬细胞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变化,计算巨噬细胞的阳性率。结果对照组内膜厚度明显增加,中膜萎缩变薄,经计算I/M为1.20±0.007,小檗碱组的I/M为0.65±0.008。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巨噬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对照组内膜下和中膜有大量巨噬细胞,小檗碱干预组内膜和中膜下也可以见有巨噬细胞沉积,通过计算巨噬细胞阳性率,小檗碱干预组的巨噬细胞阳性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檗碱可以降低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血管内膜厚度、减少粥样斑块中的巨噬细胞数目,从而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青壮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1例50岁以下青壮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PFN治疗,并对其骨折类型、合并症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随访3个月~3年,患者无螺钉断裂、松动、股骨头切割等,无感染、髋内翻、患肢短缩外旋畸形,无股骨头缺血坏死及骨折延期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髋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为95.8%。结论PFN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少、手术时间短的优点;轴心固定符合股骨转子间的生物力学要求,内固定可靠,能早期获得功能锻炼,减少了术后并发症,适合术后活动要求高的青壮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天然细胞生长调控因子(NCGCF)对原代培养的神经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取Wistar大鼠乳鼠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作原代细胞培养,将培养皿编号后分别在奇数孔加入NCGCF,偶 孔加入对照剂,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两组神经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加入NCGCF的实验组的神经细胞其突起长度较对照组长,生存时间也较对照组延长,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NCGCF具有促进神经细胞突起的生长并延长神经细胞生存时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头部外伤诱发颅内肿瘤卒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复习文献,对颅内肿瘤引起的颅内出血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进行探讨,旨在引起临床医师们的重视,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本文报告9例误诊为外伤性颅内血肿的瘤卒中患者,其中5例术中发现颅内肿瘤同时切除,3例术后复查CT发现颅内肿瘤,二次手术切除。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6月,4例死亡,5例存活。结论 对疑为瘤卒中的颅内血肿患者,除仔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查外,术中应仔细寻找出血源,观察周围脑组织的改变,对可疑病变组织、血块及其腔壁一并切除,分送病检,从而作出正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研究模拟微重力对肺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分离大鼠肺T淋巴细胞,利用旋转式细胞组织培养系统(RCCS)即旋转生物器模拟微重力条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γ-干扰素(IFN-γ)生成;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表面抗原CD69.结果 普通细胞培养容器组培养的T淋巴细胞,刀豆球蛋白A(ConA)组与对照组比较,T淋巴细胞蛋白激酶C(PKC)活性增强,IFN-γ生成增加,表面表达CD69的细胞数目增多(t=11.11、19.86、15.42,P<0.01);模拟微重力条件下,与普通细胞培养容器培养的T淋巴细胞相比较,ConA刺激后,PKC活性减低,IFN-γ生成减低,表面表达CD69细胞数目减少(t=7.69、6.73、7.63,P<0.01);而在模拟微重力条件下,加入PKC特异的激动剂12-肉豆蔻酰-13-乙酸佛波酯(PMA)和ConA共同培养的T淋巴细胞组,与同样条件下ConA组相比,PKC活性略增强、IFN-γ生成的量、表面表达CD69的细胞数目增加(t=5.42、5.91、5.27,P<0.01).结论 模拟微重力条件下,T淋巴细胞的激活受到抑制;PMA对T淋巴细胞的功能有部分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覆膜支架在外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覆膜支架在外周血管病变中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其他动静脉畸形,最近有人将其应用于创伤性病变和PTA、TIPS等介入操作之中,效果显著,但是术后内皮化进程较长以及较高的再狭窄率仍是困扰覆膜支架临床应用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