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79篇
  免费   1237篇
  国内免费   697篇
耳鼻咽喉   170篇
儿科学   203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698篇
口腔科学   235篇
临床医学   1499篇
内科学   1045篇
皮肤病学   169篇
神经病学   337篇
特种医学   554篇
外科学   1078篇
综合类   3640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620篇
眼科学   179篇
药学   1461篇
  15篇
中国医学   1289篇
肿瘤学   482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401篇
  2021年   519篇
  2020年   478篇
  2019年   287篇
  2018年   280篇
  2017年   394篇
  2016年   265篇
  2015年   526篇
  2014年   624篇
  2013年   849篇
  2012年   1210篇
  2011年   1202篇
  2010年   1160篇
  2009年   1025篇
  2008年   1091篇
  2007年   1000篇
  2006年   802篇
  2005年   723篇
  2004年   440篇
  2003年   348篇
  2002年   282篇
  2001年   256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8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8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上矢状窦旁脑膜瘤致上矢状窦阻塞时侧支静脉通路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分析上矢状窦旁脑膜瘤致上矢状窦(SSS)阻塞时其侧支静脉通路的建立情况,确定其在肿瘤切除术中的意义。方法 总结归纳86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行MRA及DSA检查时的静脉系表现。结果 27例发生SSS完全阻塞,59例部分阻塞。18例在阻塞的SSS周围出现了由表浅皮层静脉所形成的侧支静脉环;通过表浅皮层静脉与蝶顶窦及小脑幕静脉系建立端—端吻合的16例;通过与Troland或Labbe静脉建立吻合的14例;通过大脑镰与下矢状窦吻合的9例;通过脑膜静脉并经板障静脉引流到颈外静脉系的17例;混合型12例。结论 上矢状窦旁脑膜瘤致SSS阻塞时,肿瘤周围存在广泛侧支静脉通路,术中应注意保护。脑DSA及MRA检查对术前了解SSS通畅性及侧支静脉通路建立有帮助。  相似文献   
42.
Cervifix在陈旧性寰枢椎脱位并高位颈髓压迫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Cervifix内固定系统治疗陈旧性寰枢椎脱位并脊髓不全损伤的价值。方法:36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并脊髓不全损伤行后路融合、Cervifix内固定。男23例、女13例,年龄15~62岁,平均38.3岁。陈旧性外伤21例,先天性畸形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寰椎前脱位6例。结果:随访8~42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脊髓功能按JOA17分法评定,改善率为71.4%。全部患者均获骨性融合,内置物无松动、断裂及脊髓损伤加重等并发症。结论:Cervifix内固定可提供坚强有效的节段性固定,提高融合率。同时,可预防单纯减压融合术后早期失稳导致的高位脊髓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提上睑肌三阶梯手术矫正上睑下垂的适应范围及效果。方法 根据提上睑肌肌力和上睑下垂的程度,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为提上睑肌肌力好,上睑呈轻度下垂者。单纯采用提上睑肌徙前术矫正。B组为提上睑肌有一定的肌力,上睑呈中度下垂者。在提上睑肌徙前术的基础上。行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C组为提上睑肌肌力差,上睑呈重度下垂者。在提上睑肌徙前、缩短术的基础上行提上睑肌反折悬吊术矫正。结果 87例患者术后随访6~30个月,上睑缘位于角膜缘下1mm.眼睑弧度自然,两眼对称,眼睑闭合自如,无暴露性角膜炎及结膜脱垂等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 提上睑肌徙前、缩短、反折悬吊三阶梯手术,可广泛适用于矫正不同程度的上睑下垂。  相似文献   
44.
高血压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疾病。有研究证实人类的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减退,后者又加速了高血压靶器官的损害。目前认为血管内皮细胞所分泌的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的失衡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内皮细胞是"内皮-高血压-心血管事件"链的始动因子和载体[1]。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骨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LD-VT)的危险因素。方法2003年8月~2006年8月收治的350例骨科住院患者中,确诊为LDVT者38例,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项单因素相关分析中有9项有显著性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危险因素为: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阳性,4周内有手术史以及有外伤史。结论对上述危险因素存在的骨科住院患者,应警惕LDVT发生,如有D-二聚体测定阳性等危险因素应予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46.
婴幼儿癫痫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婴幼儿癫痫外科的手术意义。方法从2002-2005年有12例婴幼儿因海绵状血管瘤(4例)、发育不良神经上皮肿瘤(DNTs)(2例)、Sturge.weber综合征(1例)、半侧巨脑病(2例)、外伤后脑膜脑疤痕(1例)、脑脓肿疤痕组织(1例)、脉络丛乳头瘤(1例);由分别位于额(2例)、颞(4例)、顶(2例)、枕(2例)与额顶及颞顶(各1例)病变所致均为灾难性癫痫。当年龄在9—32(平均21.5)个月龄时做了病变及致痫灶切除/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癫痫开始于出生后5~20 (平均11.8)个月,每天或每周发作多次,抗痫药物治疗无效。患儿做手术评估是6—22(平均12.8)个月。3例患儿有偏瘫,7例显示有缓慢发展的认知功能减低表现。MRI、PET及V-EEG都证实了病灶及致痛灶。结果手术后无死亡及新的神经症状缺失。8例解除了癫痫(EngelⅠ级);2例罕有发作(EngelⅡ级);2例有值得的(worthwhile)改善(EngelⅢ级),7例认知功能也有改善,3例偏瘫者2例有改善。结论灾难性癫痫婴幼儿仔细选择手术病例,外科可以减轻、解除癫痫的疾苦。  相似文献   
47.
颈椎管哑铃形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颈椎管哑铃形肿瘤的手术方法,总结其主要优点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2004年5月至2006年7月共收治16例颈椎管哑铃形肿瘤,其中5例肿瘤最大径超过5cm。5例巨大肿瘤中4例位于上颈段,采用侧方改良的极外侧入路(后外侧肌间入路), 1例外院手术复发的巨大肿瘤位于中颈段,采用分次后正中和前路联合切除并行后方和前方内固定加前方植骨融合;1例肿瘤椎管外部分向前方生长,采用颈前入路切除后行前方植骨融合加内固定,其余10例采用后正中入路,其中1例超过中线的肿瘤采用全椎板切除加椎管成形,7例半椎板切除, 1例复发肿瘤原路切除,1例未切除椎板切除肿瘤。结果手术全切肿瘤14例,次全切2例。所有病例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其中2例巨大肿瘤患者术后出现低氧血症,重新气管插管后逐渐恢复, 1例巨大肿瘤患者术后脑脊液漏皮下积液,经穿刺置管引流数日后恢复正常。其中12例随访9-18个月,无一例复发或出现脊柱不稳定的情况。结论对于颈椎管哑铃形肿瘤,应尽可能采用创伤小的手术方式,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减少棘突、韧带、椎板以及小关节的破坏,减小创伤和对脊柱稳定性的破坏,预防脊柱后凸和侧凸畸形的发生。极外侧入路适用于微创切除体积较大的高颈段椎管哑铃形肿瘤,较小的肿瘤可以采用后正中入路半椎板开窗手术,对骨质破坏严重者需在切除肿瘤后行内固定手术。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人急性胰腺炎早期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s,PBMCs)表面Tb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4,TLR4)、CD14表达变化。方法收集发病24h内入院的早期急性胰腺炎病人36例,采集入院当日及第3、第7日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表面TLR4、CD14表达变化情况。同时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研究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胰腺炎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4发病后表达上调,在轻症病人渐下降,1周左右恢复正常。TNF-α的变化一致。结论人急性胰腺炎早期可能通过先天性免疫门户蛋白TLR4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导致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  相似文献   
49.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胫骨骨不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旭  雷勇  林亚  朱慧 《临床骨科杂志》2006,9(4):374-374
胫骨骨不连,特别是胫骨中下段骨不连临床上较常见,治疗较困难。2000年3月~2005年3月,我们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胫骨骨不连5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52例,男39例,女13例,年龄17~62岁。胫骨中段骨折14例,下段骨折38例。开放性骨折47例,闭合性骨折5例。粉碎性骨折38例,伴有骨缺损者19例。首次内固定采用钢板11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28例,外固定架固定9例,双矩形钉内固定3例,管形石膏1例。经二次手术内固定16例。病程6~21个月。1.2治疗方法手术在硬膜外麻醉下分两组进行。先将需修复部位的瘢痕组织切除,彻底切…  相似文献   
50.
99Tcm-MIBI显像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显像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CT)疗效的价值。方法 35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LABC)患者术前化疗前后分别触诊估测肿瘤最大垂直长径及行^99Tc^m-MIBI显像,术后对乳腺癌标本行病理检查及P-糖蛋白(P-gP)、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注射^99Tc^m-MIBI后60min显像图。采用目测法和半定量法,以病灶/本底(T/N)放射性比值降低〉35%为有效。临床疗效按WHO标准评价。化疗后肿瘤细胞病理形态学改变以Ⅱ、Ⅲ级定为显效,Ⅰ级定为弱效。结果 病理检查显效与弱效组间,显像目测法分析NCT有效率分别为75%和9%,差异有显著性(P〈0.01),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5%、91%和80%;半定量法评价NCT疗效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4%、80%和83%;临床测量肿瘤最大垂直长径则分别为50%、64%和54%。^99Tc^m-MIBI显像评价疗效的灵敏度、准确性明显高于临床确诊。24例病理检查示显效的患者中,^99Tc^m-MIBI摄取与PCNA水平相关,与P-gP水平无关。结论 ^99Tc^m-MIBI显像可有效监测LABC患者术前NCT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