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111篇
  免费   12187篇
  国内免费   6662篇
耳鼻咽喉   1409篇
儿科学   2409篇
妇产科学   692篇
基础医学   7259篇
口腔科学   2127篇
临床医学   15806篇
内科学   10356篇
皮肤病学   1201篇
神经病学   2281篇
特种医学   4189篇
外科学   10857篇
综合类   36164篇
现状与发展   25篇
预防医学   15227篇
眼科学   1202篇
药学   16413篇
  157篇
中国医学   12439篇
肿瘤学   4747篇
  2024年   363篇
  2023年   1379篇
  2022年   3697篇
  2021年   4637篇
  2020年   4177篇
  2019年   2136篇
  2018年   2346篇
  2017年   3531篇
  2016年   2430篇
  2015年   4826篇
  2014年   6465篇
  2013年   8308篇
  2012年   11771篇
  2011年   12194篇
  2010年   11506篇
  2009年   10315篇
  2008年   10344篇
  2007年   10048篇
  2006年   9102篇
  2005年   7105篇
  2004年   5028篇
  2003年   3850篇
  2002年   2972篇
  2001年   2625篇
  2000年   1920篇
  1999年   712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4篇
  1965年   21篇
  1963年   11篇
  1962年   19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26篇
  1957年   30篇
  1956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阿魏酸钠 (SF)对实验性氧化损伤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 (LEC)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调控。方法:将SD大鼠双眼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过氧化氢 (H2O2)组、吡诺克辛 (PS)组和SF组。无菌操作摘除眼球并在手术显微镜下分离晶状体,使晶状体孵育在 300μmol·L-1H2O2 培养液中复制LEC凋亡模型,同时加入终浓度为 5mmol·L-1的SF,置二氧化碳培养箱共同孵育 2 4h。取晶状体前囊膜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1)正常SD大鼠LEC中BCl-2和Bax均有表达,BCl-2表达较Bax表达强。 (2)H2O2 组BCl-2表达显著下调,Bax表达显著上调 (Ridit检验,P <0.01);BCl-2 /Bax比率下降。(3)与H2O2 组比较,SF可明显上调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 (P <0.01),BCl-2 /Bax比率上升。 (4)PS与SF的调节作用相似,但SF的作用强于PS(P <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SF调控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可能是SF抑制LEC凋亡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在单磷酰脂A预处理的延迟阶段的作用。 方法: 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分别应用单磷酰脂A(MLA)、NF-κB的特异性抑制剂DDTC加MLA预处理心脏, 24 h对心脏进行较长时间缺血再灌注,检测心肌梗死范围、LDH释放及心肌细胞凋亡率。另外分组检测MLA预处理0 min、15 min、30 min、60 min、NF-κB抑制剂DDTC加MLA预处理后30 min时NF-κB活性。 结果: MLA预处理减小再灌注心肌梗死范围、降低血浆LDH活性、减少细胞凋亡(P<0.05 vs I/R)。同MLA预处理组相比, DDTC+MLA组心肌梗死范围增大、LDH活性增高, 细胞凋亡增加(P<0.05)。与预处理前相比,NF-κB活性在预处理后15 min明显升高、30 min达到高峰、60 min下降(P<0.01)。与MLA预处理后15 min、30 min、60 min相比, DDTC加MLA预处理后30 min时,NF-κB活性明显降低(P<0.01),而与MLA预处理0 min无显著差别(P>0.05)。 结论: (1) MLA预处理对24 h后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2) 核转录因子NF-κB参与心肌预处理后的延迟保护作用,MLA预处理后NF-κB快速的核转移并激活可能是药物预处理延迟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3.
儿童期有性受虐史成人女犯的认知损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成人女犯中有儿童期性受虐(child sexual abuse,CSA)史者的认知损害情况,及其与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关系。方法:对成人女犯CSA 受害组(简称CSA 组)21例,对照组21例进行韦氏记忆(WMS)、威斯康星执行功能(WCST)和划消注意测验,并分析其与创伤后应激症状(IES-R)的关系。结果: CSA 组记忆商数(MQ)(85.1±19.2)、长时(25.9±7.4)和短时记忆(55.6±11.3)三项记忆测验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5.6±14.7,t=3.89,P<0.01;34.5±4.7,t=4.48,P<0.01;65.0±7.3,t=3.56,P<0.01)。CSA 组总实验次数(92.2±24.4)和随机错误(44.8±21.6)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7.9±19.6,t=-3.48,P<0.01;22.3±14.6,t=3. 89,P<0.01)。CSA 组的净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1.9±72.4,171.0±45.9,t=2.09,P<0.05)。上述认知损害还与IES-R 总分、各亚症状分呈现相关,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成人女犯中有儿童期性受虐史者记忆、执行功能和注意力均受到明显的损害,且这种损害与创伤后应激症状有明显的关系。对成人女犯进行创伤事件的筛查、认知康复训练,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桥本甲状腺炎(HT)中的表达以及与vimentin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8例桥本甲状腺炎及9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NFκ-B及vimentin的表达。并从17例HT免疫组化阳性标本中选择3例作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检测CK8和vimentin、NFκ-B和vimentin的共表达。结果在正常及桥本甲状腺炎的滤泡上皮中,均可见CK8的阳性表达。vimentin在桥本甲状腺炎组(68.9±39.87()和正常甲状腺组(22.4%±34.63%)的阳性细胞百分数比较,两者差异显著(P=0.004)。NFκ-B在桥本甲状腺炎组和正常甲状腺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29%(18/28)和11.11%(1/9),两者差异显著(P=0.008);NFκ-B的阳性表达且与vim entin的阳性表达有正相关(r=0.662,P〈0.01)。免疫荧光双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CK8和vimentin、NFκ-B和vimentin明确共定位于HT滤泡上皮细胞的胞质中。结论桥本甲状腺炎滤泡上皮存在vimentin表达的明显增强,表明HT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存在上皮-间叶的免疫表型转化,而NFκ-B与vimentin表达增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95.
院外纳曲酮治疗酒精依赖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纳曲酮院外治疗酒依赖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 ,分别对纳曲酮组和安慰剂组各 2 3例和 2 2例 ,作总疗程 12周的临床观察。结果 :纳曲酮显著降低病人对酒精的渴求程度 ,其疗后 4、 8、 12周的保持率分别为 91 3 %、 77 9%、 73 3 % ,明显高于安慰剂。纳曲酮的副作用与安慰剂相当 ,其主要副作用为轻度的恶心、厌食、头晕。结论 :纳曲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酒依赖的药物  相似文献   
996.
EBVTK激酶基因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NPC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以Epstein-Barr病毒(EBV)TK激酶为抗原,建立简便、快速、敏感和特异的鼻咽癌(NPC)诊断方法。方法 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RSET-TK,在原核细胞BL21(DF3)中获得高效表达的TK激酶,以Western blot检测证明其抗原的特异性和应用于NPC检测的可行性。以纯化的TK激酶为抗原初步建立ELISA检测方法,检测NPC患者血清中TK/IgG抗体。结果 在NPC患者血清中含有特异的针对TK激酶的IgG抗体,Western blot TK/IgG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结论 初步建立了ELISA TK/IgG诊断NPC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评价重组人干扰素α-2b鼻腔喷雾剂对恒河猴感染SARS-CoV的预防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鼻腔喷雾法(剂量为60万单位/鼻孔)研究了重组人干扰素α-2b鼻腔喷雾剂对感染SARS-CoV的恒河猴预防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5只)和对照组(5只)相同时间检测的咽拭子等标本中,Real-time PCR检测和病毒分离均未检出病毒。攻毒后病毒导致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和IgG抗体的反应也较对照组弱。血液学指标检测结果表明试验组动物攻毒后各项指标较试验前比较没有显著性改变;病理结果显示试验组2只恒河猴肺组织形态基本正常,其余3只猴有肺间质性炎,表现肺间隔增厚、单核样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其中1只增厚的肺间隔有局灶相互融合,这3只猴肺部病变与对照组的病变表现相似,且病变累及范围较对照组小;其他各受检脏器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鼻腔喷雾剂可以有效阻断或减弱SARS-CoV对恒河猴的感染。  相似文献   
998.
人IL-31基因克隆、表达及在皮肤炎症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克隆人IL-31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研究hIL-31蛋白与皮肤炎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克隆人IL-31基因,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并通过IPTG诱导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用该目的蛋白刺激人表皮角质细胞HaCaT,RT-PCR检测趋化因子MIP-3β、TARC及TCA-3(I-309)mRNA的表达;小鼠皮内注射该目的蛋白,观察局部炎症表现,皮肤标本HE染色观察皮肤炎性特征,采血进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胸腺及脾脏T细胞亚群.结果 成功获得495bp的人IL-31基因,原核表达质粒构建正确,IPTG诱导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大量表达;该目的蛋白可刺激HaCaT表达趋化因子MIP-3β、TARC、I-309;小鼠皮肤注射部位有脱毛,HE染色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增高,脾脏CD4 T细胞百分比增高,CD8 T细胞百分比减少.结论 人IL-31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已获成功,hIL-31蛋白可刺激HaCaT细胞表达MIP-3β、TARC、I-309,诱导小鼠皮肤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HBV体外感染人胎盘滋养层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HBV体外感染人胎盘滋养层细胞.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HBsAg,PCR检测细胞培养上清和滋养层细胞中的HBV DNA.HBV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HBV DNA量(拷贝/ml).透射电镜观察滋养层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感染组滋养层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在PBS清洗后12 h时A值为0.942,96 h时上升为1.264.PCR检测感染组细胞培养上清和感染组细胞HBV DNA均为阳性.PBS彻底清洗后0、12、36、60、84 h感染组细胞培养上清的HBV DNA分别为:<103,3×104,6×105,5×105,3×105拷贝/ml.透射电镜观察到感染组滋养层细胞膜附近存在包涵素(Clathrin)形式的内吞小体形成,并且发现内吞小体内存在病毒颗粒样结构.在感染组细胞粗面内质网内发现HBsAg特异性的纤维丝状结构.结论 HBV可能经包涵素依赖的细胞内吞形式进入滋养层细胞,进而实现感染细胞或通过胞释作用将病毒排至细胞的对侧而实现穿越滋养层细胞屏障.  相似文献   
1000.
The effector mechanisms of T cell-dependent acute glomerular injury were studied in autologous phase anti-GBM glomerulonephritis (GN) in rats. Acute proliferative GN was induced in sensitized rats by a subnephritogenic dose of sheep anti-rat GBM antibody. Injury was manifested by proteinuria and glomerular leucocyte infiltration composed predominantly of macrophages but also CD4+ and CD8+ T cells. T cell depletion, using an anti-CD5 MoAb, demonstrated that glomerular leucocyte infiltration and proteinuria were T cell-dependent. Inhibition of T helper cell function using an anti-CD4 MoAb prevented proteinuria and glomerular macrophage and CD4+ T cell influx, but not accumulation of CD8+ T cells. Depletion of CD8+ T cells also prevented proteinuria and the influx of macrophages and CD8+ T cells, but not accumulation of CD4+ T cells. Macrophage depletion, using micro-encapsulated clodronate, prevented proteinuria and glomerular macrophage infiltration, but not the accumulation of CD4+ or CD8+ T cells, indicating that macrophages are the common cellular effectors for both CD4 and CD8 T cell-dependent injury. Evidence for cytotoxic mechanisms of injury (increased numbers of apoptotic cells or accumulation of natural killer (NK) cells in glomeruli) could not be demonstrated.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acute glomerular injury in anti-GBM GN is the result of macrophage recruitment, which is dependent on both CD4 and CD8 T cells, and that direct T cell-mediated injury (cellular cytotoxicity) is not invol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