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242篇
  免费   10381篇
  国内免费   6235篇
耳鼻咽喉   750篇
儿科学   1660篇
妇产科学   741篇
基础医学   6771篇
口腔科学   2022篇
临床医学   13226篇
内科学   9623篇
皮肤病学   909篇
神经病学   2407篇
特种医学   3801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9033篇
综合类   27372篇
现状与发展   44篇
预防医学   12027篇
眼科学   1448篇
药学   13346篇
  125篇
中国医学   9435篇
肿瘤学   5111篇
  2024年   322篇
  2023年   1289篇
  2022年   3076篇
  2021年   4178篇
  2020年   3586篇
  2019年   2161篇
  2018年   2229篇
  2017年   2950篇
  2016年   2305篇
  2015年   4242篇
  2014年   5505篇
  2013年   6672篇
  2012年   9456篇
  2011年   9860篇
  2010年   8846篇
  2009年   7780篇
  2008年   8137篇
  2007年   7935篇
  2006年   6926篇
  2005年   5660篇
  2004年   4008篇
  2003年   3472篇
  2002年   2671篇
  2001年   2195篇
  2000年   1771篇
  1999年   802篇
  1998年   322篇
  1997年   292篇
  1996年   237篇
  1995年   205篇
  1994年   180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9篇
  1979年   4篇
  1963年   7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2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白黎芦醇对GH3细胞增殖和PRL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白黎芦醇对垂体腺瘤GH3细胞增殖和泌乳素合成的影响,及其对雌激素的拮抗作用。方法 在无血清无酚红的培养条件下,白黎芦醇单独或与雌二醇联合作用于GH3细胞,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用免疫荧光法、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测定泌乳素的表达情况。结果 白黎芦醇对GH3细胞增殖具有刺激和抑制双相作用,呈时间一剂量依赖性。并且白黎芦醇使GH3细胞中PRL阳性细胞比例下降。同时,白黎芦醇抑制泌乳素的合成。白黎芦醇对雌二醇诱发的细胞增殖和泌乳素合成均有拮抗作用.但对泌乳素合成的拮抗作用较强,而雌二醇刺激细胞增殖作用较其诱发泌乳素合成作用强。结论 白黎芦醇对GH3细胞增殖和泌乳素合成均有抑制作用,从两方面发挥着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组织中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及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R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36例甲状旁腺腺瘤,10例正常甲状旁腺组织及10例甲状旁腺增生中cyclin-D1及Rb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腺瘤组cyclin-D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及增生组(P<0.05),正常组同增生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Rb的表达正常组、增生组和腺瘤组三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yclin-D1过度表达和Rb表达与肿瘤大小、血清钙水平及甲状旁腺素(PTH)水平无关。结论cyclin-D1的过度表达在甲状旁腺腺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cyclin-D1过度表达导致Rb磷酸化或表达下调而失去细胞抑制效应可能为甲状旁腺腺瘤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3.
ISO13485:2003《医疗器械 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被等同的采用为YY/T0287-2003,其中7.5.2.2是对无菌医疗器械的专用要求,ISO13485:2003的应用指南ISO/TR1969:2004《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ISO13485:2003应用的指南》中指出灭菌过程的认证应参照以下标准:(1)ISO11134《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工业湿热灭菌》;  相似文献   
84.
绍兴市区志贺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及耐药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绍兴市区志贺菌感染的分布特点及耐药状况,为细菌性痢疾的防治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粪便常规培养,鉴定致病菌,用Kirby-Bauer法检测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在1 760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志贺菌63株,以福氏志贺菌为主。其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最高,复方新诺明和哌拉西林次之,对第3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药物也有一定的耐药性;对痢特灵最敏感。[结论]福氏志贺菌是本地区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原菌,对目前常用的抗菌药物已表现出一定的耐药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5.
组织工程用外科植入物-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改性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组织工程用外科植入物-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基本情况.重点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我们的工作,首先我们合成了三种可降解材料:聚羟基烷酸酯、两亲性聚氯酯弹性体、可注射性水凝胶.利用各种方法制造了多种复杂形状的组织工程支架,并对医用支架材料表面进行了改性。  相似文献   
86.
一枚圆圆的铜钱,中间透着棱角分明的小方孔。这个古人设计出的“万能”的小东西,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它能启示我们做人的道理就是要外圆内方。“方”,就是做人的正气,具有优秀的品质;“圆”,就是处世灵活,善用技巧。一个人如果过分方正,就像生铁一样,容易折断;一个人如果圆滑  相似文献   
87.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胸、腰椎结核外科治疗中,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对清除结核病灶,对脊髓神经的减压及重建脊柱稳定性的重要性。方法对2000年10月~2004年6月共收治的胸、腰椎结核患者46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38例,异体深冻骨植骨并胸、腰椎前路钛钢板内固定8例。结果经过平均18个月的随访,长达1~1.5年的抗结核治疗,44例患者结核治愈,植骨融合时间平均为5.2个月。术前截瘫、不全瘫或伴有神经症状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1例内固定松动、异体深冻骨植骨未融合;1例复发,但其异体深冻骨植骨块及内固定位置良好,经继续抗结核治疗6个月后结核治愈。结论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钛钢板内固定对胸、腰椎结核疗效肯定,异体深冻骨植骨存在融合慢或不融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诺和锐胰岛素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10例应用诺和灵短效胰岛素联合诺和灵中效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儿以超短效胰岛素诺和锐等量替代短效胰岛素联合诺和灵中效胰岛素治疗1个月,观察HbA1c等代谢指标变化。结果:用诺和锐治疗后患儿餐后2 h血糖、HbA1c显著下降,P<0.01,平均下降值分别为3.51±1.10 mmol/L与0.64%±0.19%。胰岛素用量与血脂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低血糖。结论:超短效胰岛素诺和锐替代短效胰岛素可进一步控制餐后血糖.并显著降低HbA1c,有利于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89.
脊髓损伤大鼠的阴茎海绵体肌电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海绵体肌电图诊断脊髓性勃起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将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300~400 g)分成:对照组、T9和L6损伤组(每组8只)。损伤脊髓1周后,用肌电图仪采集注射阿朴吗啡前后阴茎肌电数据,采集频率20~3 000 Hz、扫描速度5 ms/d、灵敏度10 μV/d。用t检验方法分析统计数据。结果对照组使用阿朴吗啡10 min均方根振幅为(5.60±0.89)μV, 大于T9损伤组(3.60±1.14)μV(P<0.05);使用阿朴吗啡前、使用后5 min和10 min高/低功率比均为0.05±0.03,小于L6损伤组0.13±0.04、0.15±0.07、0.13±0.07(P<0.05)。T9损伤组使用阿朴吗啡后5 min和10 min平均频率分别为(122.40±47.99)、(151.80±76.42)Hz,较L6损伤组(278.83±118.66)、(265.00±81.35)Hz低(P<0.05)。结论海绵体肌电图对脊髓性勃起功能障碍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0.
目的采用LuxS缺失突变株模型对B型链球菌中数量感应相关分子LuxS的功能及与其相关的自诱导因子-2数量感应通路进行研究,以探索其毒力调控机制。方法采用RT-PCR法、菌落印迹分析、生长曲线测定、cAMP因子测定等方法对该缺失突变菌株的表型特性进行了研究。最后应用哈氏弧菌作为报告菌株,通过生物发光测定法分析了突变株对B型链球菌诱导报告菌株中的生物发光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此缺失突变可导致B型链球菌中scpB基因表达的上调;与野生株相比,突变株的生物发光诱导活性比野生株降低了大约两倍。结论本研究结果证实了LuxS在GBS中AI-2数量感应通路中的重要性,并为GBS中毒力调控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