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50篇
  免费   5388篇
  国内免费   4573篇
耳鼻咽喉   553篇
儿科学   501篇
妇产科学   527篇
基础医学   6472篇
口腔科学   823篇
临床医学   7630篇
内科学   7652篇
皮肤病学   459篇
神经病学   2923篇
特种医学   21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4篇
外科学   5302篇
综合类   10135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一般理论   5篇
预防医学   3682篇
眼科学   1403篇
药学   6184篇
  62篇
中国医学   3596篇
肿瘤学   4810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800篇
  2022年   1350篇
  2021年   2770篇
  2020年   2180篇
  2019年   1908篇
  2018年   2018篇
  2017年   1773篇
  2016年   1738篇
  2015年   2700篇
  2014年   3128篇
  2013年   2650篇
  2012年   4048篇
  2011年   4368篇
  2010年   2789篇
  2009年   2107篇
  2008年   2786篇
  2007年   2875篇
  2006年   2908篇
  2005年   2707篇
  2004年   2064篇
  2003年   2284篇
  2002年   2005篇
  2001年   1743篇
  2000年   1502篇
  1999年   1402篇
  1998年   1020篇
  1997年   925篇
  1996年   676篇
  1995年   692篇
  1994年   597篇
  1993年   300篇
  1992年   400篇
  1991年   337篇
  1990年   266篇
  1989年   266篇
  1988年   192篇
  1987年   141篇
  1986年   127篇
  1985年   96篇
  1984年   46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Guo H  Li Z  Zhang Z  Sun C  Xu L  Li W  Wang S  Wu M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0,22(6):548-550
目的:探讨如何延长食管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生存期。方法:回顾性分析1961 ̄1992年我院1098例食管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PCR及RT-PCR方法检测1996年30例信管癌新鲜标本的抑癌出因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的缺失情况。结果:食管恶性肿瘤手术切除率不断提高,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不断降低,但术后5年生存率无明显改变,延误诊断及非根治性切除影响了术后长期生存。FHIT基因的cDNA缺失在食管癌组织为64.2%,在癌旁组织为20%。结论: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和FHIT基因在食管及其癌旁组织的缺失分别是早期食管癌诊断的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指标,后者也可作为食管癌切除范围的指标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根治性切除及术后营养支持对延长术后生存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分析趋化性细胞因子 SDF- 1α、 IP- 10、 KC、 MCP- 1和 RANTES在小鼠胸腺基质细胞系 MTEC1、 MTDC、 D2SC、 MTECB、 TEC 1C8、 TNC及原代培养胸腺基质细胞的半定量表达情况,并检测重组的趋化性细胞因子纯品 SDF- 1α、 IP- 10、 MCP- 1和 RANTES对小鼠胸腺细胞的趋化活性。方法以β- actin为内对照,用 RT- PCR方法,对上述 5种趋化性细胞因子进行 30个循环 PCR扩增,用凝胶成像系统观察扩增结果 ,并对各电泳带进行积分光密度扫描分析。用 Boyden小室法检测重组趋化性细胞因子 SDF- 1α、 IP- 10、 MCP- 1和 RANTES对全胸腺细胞的趋化活性,并计算其趋化指数。结果 SDF- 1α、 IP- 10、 KC、 MCP- 1和 RANTES在被检测胸腺基质细胞系的表达谱不同,表达强度亦有差异。 SDF- 1α和 MCP- 1在 D2SC和 TEC 1C8中未出现可见扩增条带;在 TEC 1C8中也未见 KC的扩增条带。重组趋化性细胞因子 SDF- 1α、 IP- 10、 MCP- 1和 RANTES对胸腺细胞的趋化指数分别为 3.7、 4.5、 6.2和 2.6。结论不同的胸腺基质细胞系,其趋化性细胞因子的表达谱和表达强度不同, 4种重组趋化性细胞因子对胸腺细胞表现出不同的趋化活性。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雷公藤单体T4对经IL-1刺激的体外培养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关节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和产生IL-6的影响。方法 关节滑膜组织来自行关节置换术或滑膜切除术的类风湿患者。滑膜组织经体外消化使细胞分散后,传代培养,以培养3代后的滑膜成纤维细胞为对象,先给予IL-1刺激,再加入雷公藤T4单体。结果 T4可抑制由I-1刺激的滑膜成纤维增殖,但不影响IL-6的产生。结论 T4的上述作用可能是其  相似文献   
994.
5,7双羟色胺对不同功能运动神经元群调质CGRP配布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5,7双羟色胺(5,7-DHT)对不同功能运动神经元(Mn)群调质CGRP配布式样的影响。方法 利用霍艉毒素B亚单位结合胶体取长补短地标记神经元复合化学的非荧光双标记方法。结果 大鼠比目鱼肌(慢肌)Mn(SOL-Mn)群和趾长伸肌(快n(EDL-Mn)群CGRP配布式样不同,即SOL-Mn群含较高比率(CGRP-LI)阴性和弱阳性Mn,EDL-Mn群含较高比率CGRP-LI强阳性Mn,于  相似文献   
995.
半面痉挛(HFS)病因机理不清,有神经冲动短路、局部癫痛、微血管压迫学说,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本文报告经鼓室探查术进路行面神经水平段减压术治疗HFS6例,平均随访1.2年,显效4例,复发2例,但程度减轻。5例术中未分离砧镫关节,听力不变。HFS行水平段神经梳理术不复杂,安全有效,是多种手术疗法中可取的一种。作者介绍提高手术效果的几点经验:①鼓室探查术外耳道鼓膜皮瓣比常现大一点,有利于暴露面神经水平段;②镫骨上层结构及砧镫关节是定位面神经骨管的重要标志;③为保持听力,一般不要分离砧镫关节;④面神经水平段骨管近卵圆窗缘较薄,可用细钩针挑开;⑤根据面痉挛病程和痉挛程度的不同,进行不同强度的梳理;⑥对病情顽固者,可行第二次梳理术。  相似文献   
996.
慢性鼻窦炎内窥镜手术上颌窦粘膜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了对行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上颌窦粘膜的术后超微结构变化进行评价,利用扫描电镜及图像分析技术对16例(20侧)术中和术后上颌窦粘膜及自然孔粘膜的纤毛面积进行定量测定。发现术前上颌窦及其自然孔粘膜纤毛细胞明显减少,杯状细胞,微绒毛细胞增多,部分病例有鳞状上皮化生。术后6个月 ̄1年,大部分病例受损的纤毛细胞明显恢复,纤毛细胞覆盖面积增加,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内窥镜手术,改善上颌窦的通气、引流、  相似文献   
997.
直流电脉冲刺激豚鼠耳蜗基底膜振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在活体上研究哺乳类动物耳蜗基底膜的电-机械特性、将一对铂-铱电极分别置于30只豚鼠耳蜗底回的前庭阶和鼓阶。用矩形直流脉冲电刺激蜗管,用激光多普勒汛速仪测定电刺激诱发的耳蜗基底膜振动的幅度和速度。结果表明,在听敏度正常豚鼠的耳蜗,电刺激可诱发基底膜向正电极方向位移,其位移波形类似于电脉冲的矩形波。在矩形脉冲的起始沿和结束沿,由于外毛细胞的瞬态反应,可诱发与该部位特征频率一致的共振运动。据分析,这  相似文献   
998.
正常与病态下嗓音的客观指标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58例正常人和136例各种喉疾病患者连续元音[i]发声时的平均气流率、声强、频率、频率微扰商和发声效率同步进行了测定.并对各测定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频率微扰商是表示连续元音发声时声带振动相邻周期间的微细变动量;发声效率反映平均气流率与声能的有效转换率.在低、中和高强度发声时.随发声强度的提高,平均气流率.频率和发声效率随之提高而频率微扰商则变小.中等声强发声时.平均气流率与声强,声强与频率均呈正相关;而平均气流率与发声效率.声强(男性)和频率(女性)与频率微扰商均呈负相关.多数喉疾病患者显示出较正常人高的平均气流率和频率微扰商,发声效率则降低.当声强和频率作为参考指标时,平均气流率,频率微扰商和发声效率可作为评价喉发声功能的客观、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999.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血清中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伏祥茂  景在平 《上海医学》1997,20(6):324-325
为了探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血清中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测定了30例TAO病人红细胞免疫附促进因子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花环率。结果表显示:TAO组RFERR明显降低,RFIRR明显为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00.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dietary intake of pregnant adolescents during the second and third trimester of pregnancy, and to compare their nutrient intake with that of pregnant adults. DESIGN: Two 7-day food records (14 days) from subjects participating in a larger randomized clinical calcium trial: the first at 19 to 21 weeks and the second between 29 and 31 weeks gestation. Intake of energy and selected nutrients wer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with dietary standards. SUBJECTS/SETTING: Fifty-nine pregnant adolescents and 97 pregnant adults recruited from prenatal clinics at a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hospital. STATISTICAL ANALYSES: Two sample t tests, equality of variances, and repeated measures (analysis of variance). RESULT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mean nutrient intakes between the second and third trimesters. Using two 7-day food records, we found mean intakes for energy, iron, zinc, calcium, magnesium, folate, and vitamins D and E to be below recommended standards in both groups. Other nutrients examined met or exceeded reference values. Total daily intakes for energy and 11 nutr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adolescent compared to the adult diets (P < .05). These differences were not evident when nutrient values were corrected for energy, indicating that increased energy intake in the teen-aged population was contributed by nutrient-dense foods. APPLICATIONS: This study indicates the need for continued dietary monitoring of pregnant adolescents and pregnant adults, including nutrition guidance that stresses food sources of calcium, magnesium, zinc, iron, fiber, folate, and vitamins D and E, the nutrients found deficient in their die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