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93篇
  免费   5644篇
  国内免费   3291篇
耳鼻咽喉   589篇
儿科学   932篇
妇产科学   472篇
基础医学   5309篇
口腔科学   1065篇
临床医学   7045篇
内科学   6787篇
皮肤病学   697篇
神经病学   1955篇
特种医学   2399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5019篇
综合类   12711篇
现状与发展   22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5727篇
眼科学   838篇
药学   6746篇
  51篇
中国医学   4707篇
肿瘤学   3448篇
  2024年   139篇
  2023年   663篇
  2022年   1484篇
  2021年   2451篇
  2020年   1966篇
  2019年   1480篇
  2018年   1561篇
  2017年   1798篇
  2016年   1594篇
  2015年   2540篇
  2014年   3142篇
  2013年   3684篇
  2012年   5297篇
  2011年   5682篇
  2010年   4504篇
  2009年   3763篇
  2008年   4142篇
  2007年   3925篇
  2006年   3549篇
  2005年   2984篇
  2004年   2230篇
  2003年   2049篇
  2002年   1635篇
  2001年   1302篇
  2000年   974篇
  1999年   542篇
  1998年   261篇
  1997年   227篇
  1996年   169篇
  1995年   145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2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1970年   4篇
  1969年   6篇
  196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溃疡性结肠炎内镜、病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分级的方法描述219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以及53例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缓解者的内镜、病理组织学特点。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本组219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分级主要分布在Ⅱ~Ⅲ级,占59.8%。病理组织学分级主要分布在Ⅲ~Ⅳ级,占79.9%(r=0.1692,P=0.0122)。经治疗后4周~8个月间,53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内镜分级由治疗前的Ⅲ~Ⅳ级向Ⅰ~Ⅱ级转归,而病理组织学分级Ⅳ级为22.7%(r=0.3007,P=0.0287)。内镜分级与病理组织学分级两者间均无相关性。结论本组内镜及病理组织学分级描述溃疡性结肠炎病情以及疗效有不一致性。早期诊断以及近期疗效的判断不仅应依靠临床症状及内镜检查所见,更应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合理治疗方案。方法以1985年1月~2005年8月间收治的10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作研究对象,比较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率。A组:1985年1月~1993年12月以手术治疗为主41例;B组:1994年1月~2005年8月以早期非手术治疗为主61例。结果手术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手术组,两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采用早期非手术治疗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大多数重症急性胰腺炎可经非手术治愈。  相似文献   
53.
反义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对移植物血管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反义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基因治疗对移植物血管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建立BN至Lewis大鼠的腹主动脉移植模型。反义ERK1/2治疗组移植前取供者动脉血管段给予经脂质体包装的反义ERK1/2基因转染;腹主动脉移植术后1个月内受者每日从尾静脉或阴茎背静脉注入经脂质体包装的反义ERK1/2寡核苷酸100μl。对照组移植未经任何处理的血管段,移植后也无特殊处理。移植术后60d取移植段主动脉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内膜和胶原纤维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移植段血管ERK1/2基因的表达和CD4^+、CD8^+T淋巴细胞的浸润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的变化。结果移植术后60d,对照组的移植动脉呈慢性移植物血管病表现,血管内膜显著增厚,移植血管中ERK1/2基因高表达,CD4^+、CD8^+T淋巴细胞大量浸润;反义ERK1/2基因治疗组移植动脉呈血管内膜炎改变,ERK1/2基因表达不明显,内膜有少量CD4^+、CD8^+T淋巴细胞;对照组ICAM-1表达显著高于反义ERK1/2治疗组(P〈0.05)。结论反义ERK1/2基因治疗对移植物血管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减缓慢性移植物血管病的发生,这种保护机制可能和减少ICAM-1的表达以及减少移植血管T淋巴细胞的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54.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VEGF和PCNA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同一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BTCC临床、病理的关系,探讨二者与肿瘤血管形成和肿瘤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DP法对77例BTCC组织中VEGF和PCNA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BTCC组织中VEGF与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23%和51.94%,VEGF表达和PCNA表达均与BTCC的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浸润性肿瘤明显高于表浅性肿瘤(P<0.05);术后复发组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1);在VEGF阳性表达的病例中,PCNA表达随VEGF表达强度的升高而升高(P<0.05),且肿瘤复发率也升高,二者呈明显正相关性(P<0.05)。VEGF和PCNA阳性或同时表达阳性的患者复发迅速,PCNA阴性而VEGF阳性表达者较阴性表达者预后差。结论:VEGF和PCNA与BTCC组织学分级、恶性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BTCC是典型的血管依赖性和增殖性肿瘤。VEGF和PCNA均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参与了肿瘤血管形成和肿瘤细胞增殖的调控。  相似文献   
55.
目的对聚丙烯酰胺凝胶(PAG)注射式隆胸术后,出现并发症或合并乳腺其他病变的X线与MRI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PAG隆胸术后钼靶X线与MRI的影像表现。结果钼靶X线及MRI能显示充填物位置、形态,合并乳腺病变4例,X线全部漏诊,MRI能检出病灶。结论钼靶X线是PAG隆胸术后普查、随访的首选方法,但出现并发症或者合并乳腺病变时,MRI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6.
复方碘酊消毒液中和剂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复方碘酊消毒液是含有20 g/L碘和1 g/L三氯羟基二苯醚的酒精溶液,为选择出合适的中和剂,采用化学中和法的悬液定量试验和滤膜冲洗及中和剂加滤膜冲洗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硫代硫酸钠、硫代乙醇酸钠、吐温80、卵磷脂及其复方中和剂经悬液定量试验法和滤膜冲洗法,均不能中和复方碘酊消毒液对试验菌的残留作用。采用中和剂加滤膜冲洗法证明,用含5000 mg/L硫代硫酸钠+5000 mg/L吐温80+2000 mg/L硫代乙醇酸钠的磷酸盐缓冲液作为中和剂,均可有效去除复方碘酊消毒液对试验菌的残留作用;各中和剂及其中和产物对试验菌及培养基无不良影响。结论,选择复方碘酊消毒液的中和剂,不适宜用悬液定量试验法;宜采用滤膜过滤冲洗法。  相似文献   
57.
目的构建抑制黑色素瘤抗原-1(MAGE-1)的siRNA表达载体,鉴定其在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系SHG-44细胞中对MAGE-1基因表达的干涉作用。方法化学合成2对编码短发夹RNA序列的靶向MAGE-1基因寡核苷酸链,克隆到经BglⅡ、HindⅢ双酶切的pSUPER载体上,重组构建RNA干涉(RNAi)质粒载体。利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经稳定转染后SHG-44细胞中MAGE-1的表达,以了解siRNA的干扰效果。结果重组构建的pSUPER-MAGE-1载体经双酶切电泳及插入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寡核苷酸链成功插入到预计位点,并且序列与预期完全一致。稳定转染后G418筛选出的SHG-44多克隆细胞MAGE-1的表达经RT-PCR、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显微镜检测,2对siRNA均有较明显的干涉作用。结论成功构建了针对MAGE-1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抑制SHG-44细胞中的MAGE-1分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服用醋酸精氨酸对创烧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96例创烧伤患者(实际完成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例,服用醋酸精氨酸0.4 g·kg-1·d-1;对照组45例,服用安慰剂酪氨酸,剂量同前,均连用7 d。两组患者采用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疗法。比较患者创面(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创伤患者治疗组(29例)创面(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1.1±2.8)、(19±6)d,明显短于对照组(13.2±5.5)、(22±6)d(33例,P< 0.05);烧伤患者治疗组(12例)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各为(20±5)、(28±6)d,与对照组(22±8)、(29±8)d(12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为恶心、腹泻,其中治疗组1例占2.44%,对照组1例占2.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000)。以上不良反应停药后消失。结论服用醋酸精氨酸能显著促进创伤患者创面(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对烧伤患者的预后无明显改善,这可能与病例数较少有关,其确切疗效有待于通过大样本的临床试验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59.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癌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和提高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6例肾上腺皮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临床症状、内分泌功能测定、影像学特点做出诊断,手术治疗并随访。结果16例患者中,内分泌功能紊乱者8例,以库欣征、性征异常、醛固酮增多症为主。超声、CT、MRI测定肿瘤直径为4.8~19.5cm,平均7.8cm。3例有远处转移。行根治性切除术13例,侵及同侧肾脏者做肾和肾上腙切除术2例,肾上腺肿瘤并腔静脉癌栓切除2例,腔静脉部分切除1例。病理结果:Ⅰ其耳2例,Ⅱ期8例,Ⅲ期3例,Ⅳ期3例。随访3-62个月,手术2年以上的11例患者中有6例仍存活,但1例肺转移,1例骨转移;死亡5例,平均存活26个月。结论肾上腺皮质癌患者预后差。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症状是早期诊断的关键,根治性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褪黑素(MT)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M)模型细胞凋亡调控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手术移植法制备大鼠EM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MT高、低剂量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异位内膜Bcl-2、Fas、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同时检测脾脏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结果MT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异位内膜Bcl-2、ICAM-1表达明显下降,Fas表达明显升高,脾脏NK细胞活性显著增加。结论MT具有抑制异位内膜Bcl-2、ICAM-1表达以及增强Fas表达和脾脏NK细胞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