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0篇
  免费   368篇
  国内免费   249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76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96篇
口腔科学   63篇
临床医学   388篇
内科学   326篇
皮肤病学   64篇
神经病学   62篇
特种医学   159篇
外科学   322篇
综合类   867篇
预防医学   372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386篇
  4篇
中国医学   429篇
肿瘤学   15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360篇
  2011年   375篇
  2010年   291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青年细支气管肺泡癌X线平片及CT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青年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胸片与CT表现特征性和病理学发生基础及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诊断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4例。经纤支镜,穿刺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胸片及CT表现以及转移灶的特征表现,探讨各型病变的影像学特征。结果:根据大体病理及相对影像上病变形态和分布特点,可将细支气管肺泡癌分为孤立结节型5例占21%,多发结节型11例占46%,弥漫型8例占33%。其中孤立结节型相对特异型征象较多,如分叶征,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多发结节型;胸片表现为两肺中下叶棉球样征象,但CT显示为两肺弥漫多发结节状,碎路石征象,常伴有胸膜牵拉等征象;弥漫粟粒型:两肺中下叶呈粟粒样改变,部分病例有融合,实变现象,临床上易误诊为粟粒型肺结核,转移瘤或肺炎等疾病。另外,细支气管肺泡癌骨骼转移灶呈浸润性破坏,分布较广,以肋骨和锁骨侵犯为多见。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表现复杂多样,对各型的征象表现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结合临床特点,可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出院带药处方的规范化和质量问题,提出改正措施。方法:抽取2006年8月-2008年8月全部出院带药处方37121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差错处方共3 906张,差错率为10.52%,涉及药物差错419张,占1.13%,书写规范化差错3406张,占差错处方的87.7%。结论:临床医师和药师均应加强《处方管理办法》和专业学习,提高开方和审方能力。  相似文献   
14.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再手术原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再次手术治疗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方法:对1993年1月~2003年2月间13例经再次手术治疗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影像学表现,分析致伤的病理基础与形成因素的特点。结果:患者再手术的原因主要有:(1)前次手术入路选择不当(8例);(2)前次手术中脊髓减压不彻底(5例)。再手术后均获随访(平均43个月),神经功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JOA评分改善率平均为40.6%)。结论:手术入路选择不当和减压不彻底是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再手术的主要原因,再次手术治疗应针对此类损伤致伤特点,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并矫正前次手术不当之处,可获得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脊肌萎缩症是一组常见的引起婴幼儿死亡的遗传病,因为缺乏治疗手段,该病研究曾不受重视.自1995年确定脊肌萎缩症致病基因是一种看家基因--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MN1)以来,围绕在这种疾病背后的谜团吸引了多国学者的兴趣,成为近年遗传病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就脊肌萎缩症遗传基础,SMN蛋白生物功能,脊肌萎缩症携带者检测及治疗方面新策略等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家庭社会经济状况(SES)与3岁以内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的关系,为我国儿童预防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源于201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的西安地区数据。研究共纳入父/母亲文化程度、父/母亲职业和家庭年收入5项指标因子,构建了SES综合指标作为自变量。结局变量为身长、体重和评估的营养状况结局。调整儿童性别和月龄后,分别建立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ES与身长体重和营养结局的关系。结果 研究共纳入3岁以内儿童12 017人,经评估营养不良者281人(2.3%),营养过剩者531人(4.4%)。调整儿童性别和月龄后,与低水平SES儿童相比,中等水平SES儿童身长增加0.32 cm(95%CI:0.16~0.47),发生营养过剩的风险降低20%(OR =0.80, 95%CI:0.65~0.98);高水平儿童身长增加0.77 cm(95%CI:0.61~0.92),体重增加0.06 kg(95%CI:0.006~0.12),发生营养过剩的风险降低33%(OR=0.67, 95%CI:0.53~0.83)。结论 较好的社会经济状况可能降低营养过剩的风险,有助于儿童的发育与营养健康。应改善家庭育儿环境,加强对低SES家庭的儿保宣教,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3~8岁是儿童脑功能发育的重要时期,该阶段儿童大脑及其功能具有较强可塑性,而早期经验的剥夺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停滞,甚至萎缩并构成永久性损害。儿童早期经验的获得大部分来自游戏,而游戏的开展离不开成年人的参与,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游戏力对脑功能的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综述成人游戏力对儿童脑功能发育,如在感觉和动作、注意力和意识、学习和记忆中的作用。本综述还简述了游戏类型对脑功能的影响及现有的挑战,以期从父母、教师等成人参与游戏的角度来促进儿童脑功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非传统脂质参数已被证实与心血管疾病有关,而内蒙古地区作为脑卒中高发和特定的血脂特征地区,非传统脂质参数与脑卒中风险的关联性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内蒙古地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探索内蒙古地区非传统脂质参数与脑卒中的关联。  方法  2015―2017年,收集中国北部内蒙古地区35~75岁常住人群的人口学基本信息及各项血脂指标,最终纳入32 518人参与本项研究。将各脂质参数分为四分位,以第1四分位为参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索非传统脂质参数与脑卒中的OR值及95% CI值。  结果  本研究含脑卒中患者1 949人,以脑卒中为因变量,调整相关因素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表明,以各非传统脂质参数第1四分位为参照,第4四分位的TC/HDL-C、LDL-C/HDL-C、TG/HDL-C与脑卒中有关,其对应OR值分别为1.390(95% CI: 1.206~1.601)、1.380(95% CI: 1.201~1.585)及1.473(95% CI: 1.276~1.699);且随着各脂质参数水平的升高,脑卒中风险增加(均有P < 0.001)。在不同性别、年龄中除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Non-HDL-C)外,TC/HDL-C、LDL-C/HDL-C及TG/HDL-C与脑卒中风险相关。  结论  TC/HDL-C、LDL-C/HDL-C及TG/HDL-C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相比于传统脂质参数,非传统脂质参数与脑卒中的关联更强,其可作为脑卒中风险分层及一级预防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9.
全反式维甲酸对培养的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 (ATRA)对培养的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 (VSMCs)迁移的影响。方法 :血管平滑肌细胞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 ,ATRA(2 .5× 10 -6mol/L)分别作用经PDGF -BB(2 0ng/ml)和 10 0 %FCS趋化作用下的VSMCs,采用改良的Boydenchamber方法检测VSMCs的迁移活性。结果 :ATRA作用的VSMCs对PDGF -BB和 10 0 %FCS的化学趋化活性明显减弱。结论 :ATRA具有抑制VSMCs迁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霍金斯 (Hawkins)征在诊断距骨颈垂直骨折致距骨体缺血性坏死的价值 ,以及移位程度与缺血性坏死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对 5 6例距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判断有无Hawkins征 ,确定距骨颈骨折Hawkins征分型及 3种类型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结果  2 4例缺血性坏死患者Hawkins征呈阴性 ,32例无缺血性坏死者呈阳性 ,三类骨折中移位较重的缺血性坏死发生率较高 (P <0 .0 1)。结论 Hawkins征在诊断距骨颈骨折致体部缺血性坏死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骨折移位程度是影响缺血性坏死发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