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64篇
  免费   2328篇
  国内免费   1379篇
耳鼻咽喉   325篇
儿科学   270篇
妇产科学   131篇
基础医学   1360篇
口腔科学   260篇
临床医学   2854篇
内科学   1976篇
皮肤病学   189篇
神经病学   351篇
特种医学   927篇
外科学   2224篇
综合类   6550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2670篇
眼科学   267篇
药学   2791篇
  24篇
中国医学   2436篇
肿瘤学   1061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94篇
  2022年   717篇
  2021年   915篇
  2020年   776篇
  2019年   411篇
  2018年   459篇
  2017年   632篇
  2016年   512篇
  2015年   840篇
  2014年   1222篇
  2013年   1487篇
  2012年   2109篇
  2011年   2212篇
  2010年   2137篇
  2009年   1909篇
  2008年   1928篇
  2007年   1857篇
  2006年   1618篇
  2005年   1191篇
  2004年   842篇
  2003年   756篇
  2002年   526篇
  2001年   516篇
  2000年   405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了解人体前胸矢状面倾斜度的大小及对放疗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选择126例患者行胸部CT扫描并予正中矢状面重建。分别测定上中下胸廓层面前后体表中线至脊髓距离及各层上下间距,计算出前胸倾斜度。查TMR表得出中平面深度及脊髓深度处上中胸及中下胸层面剂量误差。结果前野各层面至脊髓距离变化较大,后野变化较小。人体前胸倾斜度范围为25~56°。上中胸段组的上下缘剂量误差较大,躯体中平面平均相差8%,脊髓17%。中下胸段组剂量误差较小,躯体中平面4%,脊髓7%。误差随倾斜角度增加而增加。根据倾斜度得出合适的楔形板修正角度大约为10~35°。结论人体前胸矢状面存在自然倾斜度,这种倾斜影响前野剂量分布,应予以个体化修正。建议根据角度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头足向楔形板优化。  相似文献   
32.
7例睾丸静脉和2例卵巢静脉变异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睾丸静脉和卵巢静脉的变异。方法:观测了73具(146侧)成人尸体(男58,女15)两种静脉的形态结构。结果:发现两种静脉有变异者7例,其中睾丸静脉5例,卵巢静脉2例,另外,作者还对变异与国内文献作了比较。结论:本研究为探讨睾丸静脉和卵巢静脉曲张发生原因及治疗等提供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33.
香砂六君颗粒防治脾虚胃病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香砂六君颗粒对脾虚胃病的防治机理。方法 采用酸性乙醇反复损伤,复金用饥饱失常、劳倦过度方法造成脾虚症和胃粘膜损伤的动物模型,并用香砂六君颗粒防治,观察胃粘膜屏障、免疫、胃肠运动等多项指标。结果 香砂六君颗粒有对抗胃粘膜上皮损伤,增加胃粘膜磷脂含量和胃粘膜粘液量;使外周血和胃粘膜CD4计数上升,CD8计数降低,CD4/CD8比值升高;升高MTL、GAS水平,降低SS水平,促进胃排空和降低小肠推进比。结论 香砂六君颗粒有保护胃粘膜屏障、调节免疫和胃肠运动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异位妊娠的腹腔镜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电视腹腔镜手术治疗内出血异位妊娠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8月 ̄2004年8月该院电视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5例伴有内出血的异位妊娠(出血量大于800mL,观察组)及同期30例无明显内出血异位妊娠病人的临床资料(对照组)。结果15例病人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及并发症发生,两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后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随着腹腔镜手术操作技巧、麻醉和监护技术的提高,腹腔镜手术治疗内出血甚至休克型异位妊娠在一定条件下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5.
<正>膀胱癌是我国泌尿外科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占第一位的肿瘤,约80%为浅表性移行细胞癌。但是,目前常规的病理学检查无法为临床提供指导性的治疗意见。细胞增殖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检测膀胱癌增殖活性对于判断其恶性程度、预见其生物学行为和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具有重大意义。Kj-67抗原(简:Kj-67)是近年来受  相似文献   
36.
经鼻肠管肠内营养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鼻肠管肠内营养(EN)在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72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中,34例术后行肠外营养(PN)治疗,38例应用鼻肠管于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EN)治疗。结果术后EN组的血红蛋白和血清蛋白与PN组基本相同,而AKP、GGT和TB明显低于PN组。结论经鼻肠管的EN比PN更适合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37.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前的定位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支气管动脉(BA)灌注化疗前的定位价值。方法分析15例经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前的的肺癌病例,中央型13例,周围型2例。15例均行螺旋CT增强扫描,后传至工作站利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观察支气管动脉。结果13例中央型肺癌均由肿瘤性支气管动脉供血,重建图像清晰显示肿瘤性支气管动脉的起点、分支情况及走行特点;其中2例右侧肿瘤性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共干。2例周围型肺癌中有1例由肿瘤性支气管动脉供血,1例找不到明确发自支气管动脉的供血血管。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够显示肺癌特别是中央型肺癌的肿瘤性支气管动脉并能为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提供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糖尿病状态下血管吻合口愈合规律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将8周病程的糖尿病组和对照组SD大鼠各20只的双侧颈总动脉切断后行间断缝合,于吻合术后1d、3d、7d、14d分别取材,观察其通畅情况,并对血管吻合口行组织学、超微结构观察和图像分析。同时,各时间点检测血清TNF-α浓度变化。结果对照组吻合口血管内膜损伤小,管壁各层次结构清晰,炎症反应轻;糖尿病组血管内膜损伤重,管壁各层次结构紊乱,有断裂痕迹,管壁周围肉芽组织增生明显。吻合术后7d糖尿病组吻合口血管内膜平均再内皮化明显延迟(3745.18±1045.31μm2比1298.21±224.66μm2,p<0.01);吻合术后14d,糖尿病组血管吻合口内膜增生明显,I/M值达0.71±0.05。与对照组比较,血清TNFα浓度显著增加(术后7d:5.48±0.34ng/ml比0.73±0.09ng/ml,p<0.05;术后14d:5.15±0.12ng/ml比0.51±0.03ng/ml,p<0.05),血清TNF-α浓度与血管吻合口部位内膜增生程度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改变了血管吻合口正常的愈合规律,使正常的吻合口愈合过程转变为慢性炎性、纤维增殖过程,血管吻合口部位的重塑呈现病理性,其中TNF-α在糖尿病血管吻合口重塑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对比研究动脉血质子自旋标记(ASL)与动态磁敏感对比(DSC)MRI在急性脑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7例发病3d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均采用3.0TMR行脉冲式ASL和DSCMR检查。观察2种技术的灌注表现,包括灌注不足、正常灌注、延迟灌注、过度灌注等,采用Mann—Whitney检验做定性分析。在扩散加权成像显示的病变部位及对侧正常半球的镜像区域分别确定3个感兴趣区(ROI),测量信号强度并计算信号强度比(病侧/对照侧),并将结果做配对t检验。结果定性分析显示27例患者中,2l例2种技术检查结果一致(灌注不足14例,正常灌注5例,过度灌注2例)。6例2种技术不一致,其中4例ASL显示灌注不足而DSC显示延迟灌注,2例ASL显示正常灌注而DSC显示延迟灌注,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量分析示,2种技术的病侧与对照侧信号强度比值ASL为0.7l±0.46,DSC为0.73±0.42,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性ASL技术在检测灌注异常时与DSCMRI有相似的敏感性;ASL可与常规MR检查相结合,为临床诊断急性缺血性卒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40.
目的 研究h-BMP-2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复合煅烧骨、β-TCP或直接植入裸鼠股部后的成骨能力。方法 通过影像学、组织学和形态计量学等方法,观察未经诱导、OS液诱导和h-BMP-2基因转染BMSCs在复合煅烧骨,或多孔β-TCP后植入裸鼠皮下,或直接制成细胞悬液注入,在4、8、12周诱导成骨和材料降解情况。结果 在裸鼠皮下,单纯生物陶瓷不能诱导成骨,而复合了未诱导、OS液诱导和h-BMP-2基因转染BMSCs的生物陶瓷均能成骨,成骨量为h-BMP-2基因转染组>OS液诱导组>未经诱导组(P<0.05),B-TCP可随骨长入而降解;注入裸鼠肌肉的OS液诱导的和h-BMP-2转染的BMSCs均能诱导成骨,而未经诱导MSCs则不能成骨。结论 复合人BMP基因转染BMSCs的β-TCP是一种理想的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