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906篇
  免费   24795篇
  国内免费   14174篇
耳鼻咽喉   2606篇
儿科学   4534篇
妇产科学   1502篇
基础医学   14294篇
口腔科学   4724篇
临床医学   31584篇
内科学   21936篇
皮肤病学   3081篇
神经病学   4915篇
特种医学   9228篇
外科学   23419篇
综合类   72990篇
现状与发展   70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30749篇
眼科学   2809篇
药学   32575篇
  353篇
中国医学   24967篇
肿瘤学   10538篇
  2024年   764篇
  2023年   2966篇
  2022年   7712篇
  2021年   9752篇
  2020年   8821篇
  2019年   4433篇
  2018年   4811篇
  2017年   7001篇
  2016年   5216篇
  2015年   9555篇
  2014年   12959篇
  2013年   16561篇
  2012年   23747篇
  2011年   25109篇
  2010年   22917篇
  2009年   20998篇
  2008年   21310篇
  2007年   20337篇
  2006年   18224篇
  2005年   14722篇
  2004年   10169篇
  2003年   8220篇
  2002年   6231篇
  2001年   5801篇
  2000年   4491篇
  1999年   1556篇
  1998年   343篇
  1997年   285篇
  1996年   293篇
  1995年   254篇
  1994年   251篇
  1993年   155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61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42篇
  1963年   17篇
  1962年   18篇
  1958年   13篇
  1956年   16篇
  1955年   16篇
  1954年   12篇
  194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纤维连接蛋白 (FN)在膀胱癌化疗药物耐受中的作用。方法 :将T2 4膀胱肿瘤细胞分别接种于包被FN、牛血清蛋白 (BSA)的培养板上孵育 2 4h ,加入不同浓度的丝裂霉素C(MMC)作用 2h ,用MTT比色法检测作用后不同时间肿瘤细胞的存活率 ,用ANNEXINⅤ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不同时间肿瘤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FN黏附的膀胱肿瘤细胞在不同浓度MMC作用 2h、12h和 2 4h后的平均存活率为 6 8.3%、4 5 .7%及 5 9.1% ,与BSA黏附的膀胱肿瘤细胞平均存活率 4 5 .0 %、2 1.3%、2 6 .6 %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FN黏附的膀胱肿瘤细胞在不同浓度MMC作用 2h和 12h后平均凋亡率分别为 1.4 %和 1.0 % ,而BSA组的细胞平均凋亡率为4 .9%和 8.2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与FN黏附后的膀胱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MMC的敏感性下降 ,细胞存活率增高 ;FN能抑制MMC引起的膀胱肿瘤细胞凋亡 ,产生药物耐受。  相似文献   
992.
陈艳平 《职业与健康》2006,22(20):1649-1651
目的了解工艺改进后金属酸洗岗位职业危害因素及浓度降低效果,控制岗位人员职业危害因素接受量,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方法通过对某钢铁厂金属酸洗车间工艺改进前后酸洗和天车操作两个岗位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工艺改进对控制岗位职业危害的效果。结果天车操作室:硫酸雾合格率由60.2%上升到88.9%,盐酸雾合格率由63.0%提高到100%;酸洗操作岗位:硫酸雾合格率由37.0%上升到87.9%,盐酸雾合格率由49.0%提高到99.1%。经统计学分析,工艺改进前与工艺改进后硫酸雾、盐酸雾总体合格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说明工艺改进后主要岗位职业危害因素减低的合格率均有较大提升。结论工艺改进对控制酸洗岗位职业危害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男性创伤性尿道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男性创伤性尿道狭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14例同时联合尿道造影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1例超声结果与术中所见一致。14例联合检查中,造影检查有2例前尿道狭窄漏诊,2例狭窄近侧结石未发现,2例正常后尿道误诊为狭窄,2例后尿道狭窄长度不能估计;2例会阴部瘘管造影清晰显示而超声显示不佳。结论超声在狭窄定位、长度测量、瘢痕范围估测及显示继发结石等方面优于造影,造影显示瘘管清晰,必要时两者应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中子和γ射线照射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死亡方式及其意义。方法采用不同剂量中子和^60Coγ射线全身照射350只BALB/c小鼠,通过光镜、电镜、流式细胞术、原位末端标记和DNA凝胶电泳等观察造血细胞凋亡与坏死情况。结果中子照射后小鼠骨髓中坏死和凋亡的造血细胞均明显增多,5.5Gy组以坏死为主;而γ射线照射后则以凋亡为主,且呈剂量相关性。凋亡的细胞表现为核染色质浓缩、边移,呈半月型、环状或不规则状,凋亡小体形成,电泳下见DNA梯状图谱。坏死的细胞表现为核肿胀、溶解,线粒体膜、核膜等膜性结构破坏。结论2.5~5.5Gy中子及5.5~12Gy γ射线照射可使骨髓造血细胞死亡方式不同:中子照射见凋亡与坏死并存,5.5Gy组以坏死为主;而γ射线照射则以凋亡为主。  相似文献   
995.
陈波 《黑龙江医学》2003,27(11):820-821
目的 比较 2种方法排齐上颌尖牙唇向低位的效果。方法  2 0例主要表现为尖牙唇向低位的上颌重度牙列拥挤患者随机分成 2组 ,全部拔除 4个第 1双尖牙 ,然后 1组采用钛镍丝全部入槽 ,末端回弯 ,尖牙远中结扎的方法排齐尖牙 ,2组采用在尖牙托槽上加牵引钩 ,用橡皮筋在尖牙和下颌磨牙颊侧牵引钩之间进行牵拉矫治。结果 第 2组支抗控制情况明显优于第 1组。结论 采用类似于Ⅱ类牵引的方法排齐上颌尖牙唇向低位效果良好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6.
输尿管硬镜处理复杂肾结石残余结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复杂肾结石的治疗水平。方法:采用输尿管硬镜在术中从肾实质切口,术后从肾造接口取肾内残余结石。结果:5例手术中取石,4例取净;11例手术后取石,其中3例一次取石,5例二次取石,3例三次取石,7例取净。结论:复杂肾结石术中、术后配合输尿管硬镜取石可有效处理残余结石。  相似文献   
997.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暴露的处理和预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修复较大范围的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暴露。方法:将异体巩膜覆盖于义眼台表面,然后严密缝合球筋膜与球结膜,共治疗20例患者。结果:19例修复成功,1例未成功而取出义眼台。结论:应用异体巩膜修复义眼台暴露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8.
头面部复杂动静脉畸形的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经导管栓塞技术在头面部动静脉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3 0例头面部动静脉畸形患者共接受 40次栓塞治疗。其中使用国产TH胶栓塞者为 18例 2 0次 ,使用进口PVA微粒栓塞者为 12例 2 0次。结果  3 0例患者均成功实行瘤灶供血动脉栓塞术。所有患者栓塞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如瘤体缩小甚至消失 ,皮温降低 ,搏动感和血管杂音减弱或消失等。术后随访3~ 6个月 ,12例复发。全部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头面部动静脉畸形的患者来说 ,经导管栓塞术是一种较好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在栓塞剂的选择方面 ,则以PVA微粒栓塞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利用链延伸反应的原理延长引物链以提高石英谐振式基因传感器表面的质量负载,从而提高传感器检测MRSA的灵敏度。方法:以不对称PCR的反应产物做为长链探针,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片段为短链探针,在基因传感器阵列表面分别固定上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和femA的长链及短链探针共4种探针片段,与相应的靶序列杂交后,加入Klenow酶,37℃进行链延伸反应1h。结果:长、短链探针均有效地固定了传感器表面。mecA,femA短链探针在链延伸反应前的检测灵敏度为0.5nmol/L,但经链延伸反应后检测灵敏提高到了0.05nmol/L;而长链探针却无法与相应的基因组靶序列发生杂交。结论:短链探针链延伸反应有效地提高了石英谐振式基因传感器的灵敏度,但该法不适用于链探针。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受体(TRAIL)对肝细胞肝癌的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绿色荧光蛋白融合TRAIL质粒,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SMMC7721细胞后,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检测 TRAIL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凋亡,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体内实验建立裸鼠肝癌皮下模型,pIRES-EGFP-TRAIL直接瘤体注射,并观察TRAIL的抑癌作用。结果 真核表达质粒TRAIL体外转染肝癌细胞后,RT-PCR和 Western blot证实了肝癌细胞中有 TRAIL的表达,但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无显著性的抑制作用。体内直接瘤体注射 pIRES-EGFP-TRAIL 2周,RT-PCR证实瘤体有 TRAIL mRNA强表达,癌旁组织 TRAIL mRNA呈弱表达,正常肝无 TRAIL mRNA表达,但两组间肿瘤大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肝细胞肝癌对TRAIL诱导的凋亡有耐药现象,提示HCC中存在抑制TRAIL诱导凋亡的因素,单一的TRAIL治疗HCC疗效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