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832篇
  免费   11150篇
  国内免费   6423篇
耳鼻咽喉   1132篇
儿科学   1925篇
妇产科学   964篇
基础医学   9408篇
口腔科学   2138篇
临床医学   13929篇
内科学   12858篇
皮肤病学   1900篇
神经病学   3597篇
特种医学   46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篇
外科学   9716篇
综合类   24382篇
现状与发展   32篇
一般理论   4篇
预防医学   10899篇
眼科学   1834篇
药学   12962篇
  131篇
中国医学   8503篇
肿瘤学   6404篇
  2024年   269篇
  2023年   1386篇
  2022年   2996篇
  2021年   4983篇
  2020年   4060篇
  2019年   2845篇
  2018年   2988篇
  2017年   3414篇
  2016年   2984篇
  2015年   5061篇
  2014年   6456篇
  2013年   7211篇
  2012年   10383篇
  2011年   10832篇
  2010年   8519篇
  2009年   7345篇
  2008年   8074篇
  2007年   7674篇
  2006年   6874篇
  2005年   5613篇
  2004年   3947篇
  2003年   3449篇
  2002年   2817篇
  2001年   2023篇
  2000年   1589篇
  1999年   973篇
  1998年   409篇
  1997年   435篇
  1996年   296篇
  1995年   273篇
  1994年   255篇
  1993年   154篇
  1992年   166篇
  1991年   149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0篇
  1974年   7篇
  1972年   8篇
  1939年   6篇
  193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52.
Recent studies have reported an association between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and atrial fibrillation (AF).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valuate whether AF is one of the risk factors for GERD occurrence.In this hospital-based, retrospective, case–control study, the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into 2 groups. The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new AF were assigned to the AF group (n = 1612); those diagnosed without AF and GERD were assigned to the control group (n = 1612). The subjec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elected from outpatients of total healthcare center without a history of AF or GERD, and matched for age and gender. We evaluated the incidence of GERD and risk factors for GERD occurrence between the 2 groups.The number of patients experiencing occurrence of GERD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AF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129 patients vs 98 subjects, P = 0.037). The incidence of GER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AF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by Kaplan–Meier analysis with log-rank test (P = 0.008). The AF group''s adjusted hazard ratio of GERD occurrence against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1.37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16–1.57; P = 0.009) according to Cox''s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The presence of AF appears to increase the incidence of GERD and may be considered a risk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ERD. Further, large prospective and cohort studies will be required to better establish the correlation of GERD with AF.  相似文献   
5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治疗方法丰富,但部分患者疗效欠佳,发展成难治性IBS。目前国内外关于针灸治疗难治性IBS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尚不多见。本文立足试验方案设计的“PICOS”原则,从研究对象及诊断标准、干预措施、对照措施、结局指标四个方面入手,重点探讨针刺辅助治疗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试验设计的关键要点。从选择特色优势病种、明确诊断标准、制定符合临床实际的干预方案、运用符合目标的安慰针刺、结合研究设计和目的选定结局指标几个角度,阐述试验相关环节设计的原因和思考。  相似文献   
54.
目的将简明膳食自评工具(SDSAT)应用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评价其信度和效度。 方法本研究通过3个研究分别测量SDSAT的评定者间信度、重测信度和预测效度。研究A选择食管癌术前患者60例,由2位研究者分别进行SDSAT的测量,评价评定者间信度。研究B最终纳入食管癌术后1个月患者30例进行SDSAT的测量,间隔2周复测1次,比较2次结果,评价重测信度。研究C最终共纳入171例食管癌患者通过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3个时间点测量,评价SDSAT对前白蛋白含量的预测程度。 结果评定者间信度是0.854(P<0.01)。 重测信度是0.782(P<0.01)。通过广义预测方程发现SDSAT对患者的前白蛋白含量预测效果好(P<0.01)。结论SDSAT信效度好,适合应用于评价食管癌术后患者的饮食状况。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壮医龙盘止咳方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证的患儿,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壮医龙盘止咳方治疗,对照组予小儿宣肺止咳颗粒治疗,治疗5d后观察2组患儿的疗效、白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NF-γ)含量的变化情况,并进行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66%(26/29),对照组为76.67%(23/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L-4高于对照组,INF-γ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龙盘止咳方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证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评价电针深刺八髎穴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将60例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盆底肌训练,治疗组给予电针深刺八髎穴(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33.3%,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及漏尿量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组ICIQ-SF评分及漏尿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长针深刺八髎穴能改善压力性尿失禁女性临床症状,疗效优于盆底肌训练.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加味五子散热熨联合综合康复措施促进乳腺癌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将108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2组均给予综合康复措施,如予布洛芬缓释片、氨酚曲马多片控制疼痛,以绷带加压包扎,并结合空气压力泵治疗仪缓解淋巴水肿,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锻炼,并给予常规术后护理措施;观察组加用加味五子散热熨。2组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与治疗7 d、14 d、28 d评定手术部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统计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治疗前后使用上肢功能评定量表(DASH)评价上肢活动情况。统计并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逐渐下降(P0.0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 d、14 d、28 d,观察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4 d和28 d,观察组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24.07%和5.56%,低于同期对照组的44.44%和2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DASH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DASH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康复措施的基础上加用加味五子散热熨干预乳腺癌术后患者,能显著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减少上肢肿胀的发生,促进上肢活动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并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改良单图像法手工测量髌骨不稳患者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tibial tuberosity-trochlear groove,TT-TG)间距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髌骨不稳患者30例。高年资手术医师A、B,使用改良单图像法手工测量髌骨不稳患者TT-TG间距,对比高资年影像学医师C,使用双图法测量髌骨不稳患者TT-TG间距。应用Cronbach′s alpha系数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应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价结果的可重复性。使用Bland-Altman分析图评价结果的一致性。 结果 高年资手术医师A、B使用改良单图像法手工测量髌骨不稳患者TT-TG间距分别和高年资影像学医师C使用双图法测量髌骨不稳患者TT-TG间距比较,Cronbach′s alpha系数分别为0.913和0.959,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13和0.958。Bland-Altman分析图显示,TT-TG间距差值(mm)的均值为-0.276(95%CI:-3.526~2.974)和0.143(95%CI:-3.110~3.397)。A、B医师之间使用改良单图像法手工测量髌骨不稳患者TT-TG间距比较,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91,组内相关系数为0.891。Bland-Altman分析图显示TT-TG间距差值(mm)的均值为-0.276(95%CI:-3.526~2.974)。 结论 改良单图像法手工测量髌骨不稳患者TT-TG间距操作简单,可以准确测量出髌骨不稳患者的TT-TG间距,该方法和双图法可以相互替换使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究下颌磨牙区即拔即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江门市口腔医院收治的60例需进行下颌磨牙区种植的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给予即拔即种,B组给予延期种植,比较两组留存率、浅蝶形骨吸收率、种植12个月后PIS指标及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随访12个月两组留存率均为100%,浅碟形骨吸收率A组前磨牙为16.67%、磨牙为22.22%,B组前磨牙为10.00%、磨牙为25.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植入30个种植体,60个牙间乳头,其中3度29个、2度24个、1度7个,B组植入30个种植体,60个牙间乳头,其中3度14个、2度24个、1度22个,A组牙间乳头PIS指标优于B组,且A组牙间乳头PIS评分(2.36±0.52)较B组(1.87±0.48)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对治疗效果满意率为93.33%较B组66.67%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下颌磨牙区缺牙患者可采取即拔即种的方法修复,缩短缺牙时间,促进咬合和咀嚼功能恢复,舒适且美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究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方法:72例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观察组采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PR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灰度差异、时间指标、瘢痕程度、疼痛、不良反应及视觉评估。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36.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灰度差异率均减小,且观察组患者的灰度差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炎性渗出时间、红肿时间、愈合时间、停工时间及瘢痕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疼痛度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PRP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瘢痕程度,减少治疗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迅速回归正常工作与生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