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37篇
  免费   894篇
  国内免费   731篇
耳鼻咽喉   76篇
儿科学   163篇
妇产科学   56篇
基础医学   626篇
口腔科学   123篇
临床医学   1281篇
内科学   786篇
皮肤病学   222篇
神经病学   236篇
特种医学   399篇
外科学   659篇
综合类   2529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1033篇
眼科学   194篇
药学   1324篇
  16篇
中国医学   1198篇
肿瘤学   43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273篇
  2020年   252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212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362篇
  2014年   448篇
  2013年   675篇
  2012年   955篇
  2011年   987篇
  2010年   901篇
  2009年   809篇
  2008年   932篇
  2007年   886篇
  2006年   765篇
  2005年   637篇
  2004年   422篇
  2003年   362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90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9年   2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6 毫秒
991.
目的 了解非典型鳞状细胞(ASC)的两种不同亚型--ASC-US和ASC-H患者临床结局的差异,以及HPV-DNA分型检测在两种不同亚型中的意义.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宫颈脱落细胞学判读为ASC的1256例(其中580例同时行HPV-DNA分型检测)行阴道镜及活检,并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在1256例ASC中ASC-US和ASC-H分别占90.1%和9.9%,经阴道镜和宫颈活检病理诊断CIN2及以上的分别为8.5%和24.2%(P=0.000).在ASC-US组HPV高危亚型的感染率为67.2%,不同的HPV-DNA检测结果与阴道镜以及病理检查结果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ASC.H组HPV高危亚型的感染率为47.3%,不同的HPV-DNA检测结果与阴道镜以及病理检查结果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结论 ASC的两种不同亚型患者的临床结局不同,应区别对待.HPV-DNA分型检测在ASC-US患者分层处理中有意义,但对于ASC-H患者建议全部行阴道镜检查.  相似文献   
992.
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后复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75年4月至2005年4月间收治的97例早期低位直肠癌行局部切除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Tis、T1和T2期病变者分别为28例、48例和21例;有17例(17.5%)患者出现复发,其中局部复发13例.局部复发伴远处转移2例.局部复发率15.5%;Tis、T1和T2期病变者局部复发率分别为7.1%、12.5%和33.3%:另有2例远处转移。局部切除术后复发时问为4~173(中位时间27)个月。肿瘤大体类型和T分期为局部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P〈0.05)。T2期病变者局部切除术后行和未行辅助治疗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1.4%和57.1%(P=0.127)。带蒂肿瘤、无蒂肿瘤和溃疡型肿瘤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0.5%、13.7%和3/5。15例局部复发者经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为59.6%。结论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后T分期和肿瘤的大体类型是局部复发的主要因素,T2期病变局部切除后需行辅助治疗或行根治性切除术。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手术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TUVR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5例TUVRP诊疗过程,按年龄分成3组:A组91例,年龄〈70岁;B组127例,年龄71~79岁;C组67例,年龄〉80岁。结果术前A组前列腺重量(53.15±24.15)g,B组(67.83±39.73)g(与A组相比,P〈0.05),C组(60.00±43.86)g。A组伴有BPH并发症74例(81.32%),B组109例(85.83%),C组59例(88.06%)(P〉0.05)。A组伴有影响排尿功能疾病18例(19.78%),B组13例(10.24%),C组14例(20.90%)(P〉0.05)。C组伴有内科全身性疾病多于其他两组(P〈0.001);ASA体格情况分级随年龄增高而增加(P〈0.001);术前和术后Hgb含量随年龄增高而减少(P〈0.01)。手术时间、术后膀胱持续冲洗人数和天数、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和生活质量(QOL)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最大尿流率和平均尿流率随年龄增高而减少(P〈O.01)。结论伴随着老年男子的衰老进程前列腺体积逐年增大,到中龄老年时可能已达到峰值。高龄老年不会加大手术操作难度,但是可以降低患者身体素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注意膀胱逼尿肌功能。TUVRP可以有效改善高龄老年BPH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94.
Cold perfusion of liver can significantly alleviate the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caused by hepatic blood flow occlusion. We have modified the technique of cold perfusion of liver and applied it to total pancreatectomy for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head carcinoma complicated with metastasis to the body and tail of pancreas and with portal invasion. After skeletonization of the hepatoduodenal ligament, the amputation of the portal vein and blockage of the superior mesentoric vein were performed before portal perfusion. Meanwhile, pancreatic head resection, duodenectomy, subtotal gastrectomy and partial resection of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and portal vein were carried out. 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and portal vein bypass grafting was achieved with artificial vessels. The digestive tract was reconstructed after it was freed of the spleen and resection of the body and tail of pancreas to the left side of 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greater omentum and intestine from the end of the colon to splenic flexure of colon. The patient was followed up for 3 months, and the general condition was good, although diarrhea frequently occurred. No tumor metastasis occurred.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慢性乙醇中毒对大鼠海马、小脑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及行为学改变的影响,以探讨慢乙醇中毒对中枢群经系统损害的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用60%(V/V)白酒灌胃12周,第1周每天给酒5ml/kg,1次灌胃,第2周至第3周每天给酒10ml/kg,分2次灌胃,第4周每天给酒15ml/kg,分3次灌胃,至第12用,同时给子低浓度(体积分数0.1—0.2)的乙醇随意饮用;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Morris水迷宫法分别检测大鼠小脑和海马中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和γ-氨基丁酸(gamma 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的变化以及逃逸潜伏期(escape latency,EL)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大鼠小脑和海马中Glu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小脑的GABA的含量明显减少(P〈0.05),海马的GABA含量显著减少(P〈0.01),且小脑和海马中Glu和GABA的比值分别显著升高(P〈0.01)和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的EL值随水迷宫测试次数的增加而逐渐缩短,但实验组大鼠的EL值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乙醇中毒引起行为学改变可能与小脑和海马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大黄是否对由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胰岛素抵抗有改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家兔20只,随机分为两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和大黄治疗组(实验组)。实验组0.5%大黄液5ml灌胃,1次/d,连续5d,对照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1次/d,连续5d。建立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血清葡萄糖、胰岛素、C肽及TNF-α值。结果实验组血清葡萄糖、胰岛素、C肽及TNF-α值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大黄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胰岛素抵抗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腹腔巨噬细胞(peritoneal macrophages,PMs)对实验性胰腺炎大鼠腹腔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胰胆管逆行注射2%去氧胆酸钠制作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大鼠模型,使用氯屈磷酸二钠脂质体(Liposome-CL2MBP)腹腔注射特异性清除腹腔巨噬细胞,采用纯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腹腔巨噬细胞保留/PMs(+)组、腹腔巨噬细胞清除/PMs(-)组和假手术/SO组。造模后12h活杀大鼠取标本,做胰腺病理学检查,血清淀粉酶测定,腹水定量,检测腹水细胞因子和一氧化氮水平。结果:PMs(-)组和PMs(+)组间在胰腺病理学评分、血清淀粉酶水平方面无显著差异,两组在腹水定量、腹水细胞因子和一氧化氮水平方面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巨噬细胞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腹腔炎症反应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调控HepG-2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EGF和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PD98059对HepG-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检测其对HepG-2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RT-PCR检测细胞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EGF能够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增强其体外迁移能力,而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PD98059对HepG-2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则具有抑制作用;RT-PCR显示,EGF能增加HepG-2细胞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而抑制剂PD98059能逆转EGF的作用,使survivin mRNA的表达下降。结论:EGF能够促进HepG-2细胞的增殖和体外迁移能力,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MAPK信号通路上调survivin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测定不同严重程度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上清液白细胞介素17A(IL-17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探讨气道慢性炎症的特点及可能机制。方法按标准纳入慢性持续哮喘患者41例:健康对照者15例,采用诱导痰技术对痰炎性细胞进行分类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痰上清液IL-17A、IL-8、MMP-9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重度组患者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比值[(62.6±15.7)%]与正常对照组[(26.3±10.3)%]、轻度组[(42.3±18.7)%]及中度组[(46.1±14.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重度哮喘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比值[(8.2±3.9)%]与轻度组[(4.9±3.4)%]及对照组[(1.0±0.8)%]比较增高(P〈0.01或0.05),与中度组[(5.4±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痰上清液IL~17A水平轻度组[(154±91)pg/ml]和对照组[(55±23)pg/ml]与重度组[(262±162)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组哮喘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增高(P〈0.01);重度组MMP-9水平[(451±251)ng/ml]与轻度、中度组患者[(166±99)ng/ml,(189±110)ng/ml]及对照组[(158±109)n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中度和重度哮喘患者诱导痰IL-8水平[(387±227)pg/ml,(390±194)pg/ml,(480±217)pg/ml]与健康对照者[(203±104)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比值与IL-17A、IL-8、MMP-9呈正相关(r=0.323,P〈0.05;r=0.493,P〈0.01;r=0.344,P〈0.01)。结论中性粒细胞浸润性气道炎症是重度持续性哮喘的重要特征,IL-17A、IL-8、MMP-9构成的复杂炎症介质网络可能是气道损伤的关键机制之-。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