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3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评价中药活性成分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影响的方法。方法:显微解剖获取大鼠背根神经节,通过胰蛋白酶消化,过筛,用DF-12和抗有丝分裂培养液交替培养纯化,获得原代大鼠DRG神经元细胞,并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测定DRG神经元细胞纯度;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LSCM),观察细胞内Ca2 荧光强度的变化,并对Ca2 荧光强度变化率进行分析,探讨芍药苷对DRG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及辣椒素受体的影响。结果:采用上述方法分离得到的DRG细胞纯度可高达95%以上,辣椒平可通过阻断辣椒素激活的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V1)的作用而抑制细胞内Ca2 的增加。芍药苷表现出与CAP类似的作用,可以阻断细胞外Ca2 内流。结论:芍药苷可能是通过作用于TRPV1通道,而抑制DRG细胞内Ca2 大量增加,本方法可以用于评价药物对大鼠DRG细胞内Ca2 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前后血浆B型脑钠肽(BNP)的变化,以及丹红注射液对BNP的影响,以探讨中成药在维持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4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并以40例窦性心律的体检者为对照,观察两组间血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随后比较4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然后将4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丹红组,每组20例,其中丹红组加用丹红注射液30ml,1次/天,疗程2周,比较治疗后两组间血BNP、HsCRP浓度,LAD、LVEF的变化,以及房颤复发比例的差异。结果:阵发性心房颤动组血BNP、HsCRP浓度和LAD值高于对照组(P<0.01,P<0.05),LVEF低于对照组(P<0.05);心房颤动患者转为窦性心律后血BNP、HsCRP浓度明显降低(P<0.01),LVEF值升高(P<0.05),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可进一步降低血BNP、HsCRP浓度(P<0.01),缩小LAD、提升LVEF (P<0.05),同时减少心房颤动复发比例(30% vs 5%,P<0.05);结论:血BNP浓度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升高,转复为窦性心律后降低,提示心房颤动可导致血BNP升高;丹红在维持窦性心律方面具有辅助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BNP,提升左心室射血分数有关。  相似文献   
33.
<正>冠心病是多种因素作用于冠状动脉,导致冠状动脉内膜损伤,形成粥样斑块,致心肌细胞发生缺血、坏死,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中白细胞,尤其是单核细胞、粒细胞在斑块不稳定、破裂、炎症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小板活化是继发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笔者观察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在冠心病中的表达情况,及丹参多酚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和C反应蛋白(Hs CRP)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4.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病理基础之一。抗炎是防治As的一条有效途径,一些新型的抗炎药物已经进入了临床研究阶段。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炎症消散的缺失也是As斑块形成和破裂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抗炎治疗在As防治中的研究进展,从炎症消散的角度出发,系统总结了炎症消散各方面的缺失对As斑块形成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了胞葬作用在As早期和As斑块成熟期的变化及其所呈现出不同结果的原因。此外,本文结合As炎症消散缺失的作用机制,思考并探讨中医药干预As炎症消散可能的作用靶点,为寻求针对抗炎和促炎症消散双方面调节的抗As药物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运动高血压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和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变化,以及其与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高血压病1级、2级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各30例,均接受运动平板实验,分别测量运动前、运动亚极量、运动后的血压情况,按照运动高血压的标准分为运动高血压组和运动血压正常组,测定血hs- CRP和baPWV,分析运动高血压与hs- CRP、baPWV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患者hs- CRP浓度和baPWV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运动高血压组hs- CRP浓度、baPWV值高于运动血压正常组(P<0.05);亚极量运动时的SBP、PP与baPWV、hs- CRP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运动高血压患者较运动血压正常者炎症反应和动脉硬化程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在心力衰竭病人中跨室壁复极离散度与射血分数及心率变异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2月之间住本院心内科的心力衰竭患者的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射血分数及心率变异性分别进行测量,并计算其相关性。结果:跨室壁复极离散度与射血分数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674,P〈0.01),与心率变异性时域功率多个指标呈负相关[与总体标准差(SDNN)之间存在负相关(r=-0.475,P=0.019),与均值标准差(SDANN)之间存在较为显著负相关(r=-0.405,P=0.05),与标准差的增均值(SDNN Index)之间存在负相关(r=-0.499,P=0.013)]。结论:心力衰竭病人中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大,则射血分数下降,心率变异性下降,可能导致患者猝死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37.
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药学监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床药师协助医师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关注患者用药期间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提供合理的药学服务和健康教育计划,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路径和方法 . 结果表明,通过实施药学监护,可明显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8.
患者男,36岁,因反复活动后胸闷气短6年,呼吸困难1 d人院.自幼经常容易“感冒”,近6年来反复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活动耐力明显下降,乏力,无胸痛晕厥,无发热咳嗽,曾因“先天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多次就诊,平时不正规间歇性自服“利尿剂”治疗,症状相对稳定.人院前1d晚上受凉后突发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卧,经休息以及服用“呋塞米、速效救心丸”等药物后症状无缓解,遂急诊住院.既往无哮喘病史,否认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  相似文献   
39.
笔者对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并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以探讨丹红注射液在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积极作用和可能机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次发病且在发病72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50~80岁,平均71.22岁;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的价值。方法32例患者采用30(°)~45(°)半卧位,在超声心动图定位指导下,按Seldinger方法,经剑突旁途径穿刺心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连接引流袋引流心包积液。结果32例都能一次穿刺置管成功,无气胸、出血和心脏误伤等严重并发症。引流1h左右临床症状都明显缓解,心功能改善。置管引流时间3~58d,平均12.3±5.8d。其间有17例经多次心包引流液的病理检查而获病因确诊。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可达到一次置管而集急救、诊断、治疗于一体的目的,且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导管可较长时间保留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