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43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 毫秒
91.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ri)抑制体外培养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bovine Lens epithelial cell,BLECs)增殖及其机制。方法:取第4代BLECs,用MTT比色法检测增殖抑制率,观察Tri浓度为20μg/L,不同时间(6,12,24,48,72h)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荧光指示剂Fura-2/AM测定Tri对胞浆内游离Ca2+的影响。结果:同一浓度的Tri,于不同时间作用在处于增殖状态LECs,均出现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其增殖抑制率升高呈现明显的时间依赖性。而增殖抑制组细胞内Ca2+浓度明显升高。结论:Tri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它影响细胞增殖的作用机理之一可能是通过胞浆内游离Ca2+。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复方SZ滴眼液(Co-SZ)抑制H2O2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凋亡的作用及信号转导机制。为将Co-SZ作为防治白内障的有效药物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1)将H2O2与Co-SZ和SD大鼠晶状体共同孵育后:TUNEL法检测LEC凋亡率。透射电镜观察LEC超微结构改变及凋亡形成。(2)H2O2与Co-SZ和体外培养的牛LEC共同孵育后,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不同浓度的Co-SZ抑制LEC凋亡率。流式细胞仪(FCM)检测LEC细胞核内DNA含量。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LEC内游离Ca2+浓度。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LEC内环化腺苷酸(cAMP)和环化鸟苷酸(cGMP)浓度。 结果: TUNEL法检测Co-SZ组LEC凋亡率显著低于H2O2组。Co-SZ组LEC超微结构变化也显著轻于H2O2组。MTT检测Co-SZ组细胞活性明显高于H2O2并具有剂量依赖关系。Co-SZ组LEC核内DNA含量增加。Co-SZ使LEC内游离Ca2+、cAMP降低、cGMP升高。结论:Co-SZ能有效抑制H2O2诱导的LEC发生的凋亡 。Co-SZ抑制LEC凋亡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LEC核内DNA降解,并通过抑制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升高、阻断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和Ca2+-蛋白激酶C信号转导途径。  相似文献   
93.
老年性白内障的锌代谢异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老年性白内障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探讨老年性白内障的病因、研究其发生发展的机理,寻求预防甚至逆转晶体混浊的方法,一直是重要的研究课题。近年来,随着微测定技术的发展,微量元素锌与老年性白内障在病因学和发病学中的关系已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16例老年性白内障及G例健康对照者锌代谢的研究,探讨锌与老年性白内障之  相似文献   
94.
蜕皮甾酮对氧化损伤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蜕皮甾酮(ECR)对氧化损伤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B3)凋亡有无抑制作用。方法:本研究在终浓度300μmol/LH2O2培养液中复制HLEC凋亡模型,并以雌二醇(E2)作为阳性对照,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HLEC-B3超微结构的改变,采用FCM法检测HLEC-B3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超微结构研究显示,H2O2组绝大多数HLEC-B3发生凋亡,并呈凋亡各期改变的全过程;E2、ECR组仅少数HLEC-B3发生凋亡,并多为早期或中期的轻微改变。FCM结果显示:H2O2组HLEC凋亡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E2和ECR组凋亡率均低于H2O2组(P0.01)。H2O2组线粒体跨膜电位比对照组显著下降;E2组和ECR组的线粒体跨膜电位均比H2O2组升高(P0.01)。结论:ECR可减轻实验性氧化损伤的HLEC凋亡程度,为寻求防治老年性白内障的药物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榄香烯(effects of elemene,Ele)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s B3,HLE-B3)内Ⅰ型胶原蛋白和Ⅲ型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利用1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诱导HLE-B3增殖,将80mg/L的Ele作用在处于增殖状态下的HLE-B3,24h后采用双抗体夹心ABC-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Ele作用后HLE-B3内Ⅰ型胶原蛋白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结果:rhbFGF作用后HLE-B3内Ⅰ型胶原蛋白浓度为53.5±5.4μg/L,较正常组(38.5±2.3μg/L)明显升高,Ele作用后HLE-B3内Ⅰ型胶原蛋白的浓度为29.5±2.9μg/L,较rhbFGF组明显下降(P<0.01)。rhbFGF作用后HLE-B3内Ⅲ型胶原蛋白浓度为1.27±0.29μg/L,较正常组(0.83±0.12μg/L)明显升高,Ele作用后HLE-B3内Ⅲ型胶原蛋白的浓度为0.69±0.11μg/L,较rhbFGF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Ele抑制rhbFGF诱导的HLE-B3增殖的同时也能抑制HLE-B3内Ⅰ,Ⅲ型胶原蛋白合成,干扰HLE-B3纤维化,可望成为防治后囊膜混浊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96.
目的: 研究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s)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情况及中药植物雌激素异补骨脂素(ISR)对ER表达的影响,为中药植物雌激素防治老年性白内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本研究将ISR与HLEC共同孵育,以雌二醇(E2)作为阳性对照,再用H2O2对HLECs造成氧化损伤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的ISR对ER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正常HLECs存在ERα、β的表达;H2O2组HLECs ERα、β表达明显下降,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E2和ISR高、中、低浓度组HLECs的ERα、β表达明显升高,与H2O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且随ISR浓度的增高ERα、β表达逐渐升高,呈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 结论: E2、ISR能上调经H2O2处理的HLECs的ERα、ERβ表达,并呈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其抗氧化损伤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ERα、ERβ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Cur)抑制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HLEC)增殖及[Ca^2+]i、cAMP、cGMP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将U-Ⅱ诱导体外培养的HLEC发生增殖,并用不同浓度的Cur与其共同孵育后,用MTT法检测HLEC的活性;用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er,FCM)检测HLEC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HLEC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HLEC内环化腺苷酸(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和环化鸟苷酸(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浓度。结果:U-Ⅱ组HLEC活性、PCNA蛋白表达和cGM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Cur组HLEC活性、PCNA蛋白表达和cGMP浓度均比U-Ⅱ组降低(P〈0.01)。U-Ⅱ组HLEC[Ca^2+]i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U-Ⅱ组cAMP浓度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Cur组与U-Ⅱ组比较[Ca^2+]i、cAMP浓度显著升高(P〈0.01)。结论:Cur可抑制U-Ⅱ诱导的HLEC增殖。[Ca^2+]、cAMP-PKA、cGMP-PKG是其重要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Cur有可能成为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8.
目的:对五种天然药物姜黄素(curcumine,Cur)、榄香烯(elemene,Ele)、三氧化二砷(arsenitetrioxide,As203)、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ri)、莪术(rhizomacureumae,Re)抑制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诱导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1ensepithelial cell,LEC)增殖效应进行比较。方法:将rhbFGF诱导体外培养的LEC发生增殖,并用Cur、Ele、As20,、Td、Rc分别与其共同孵育后,用MTT法检测LEC的活性;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er,FCM)检测LEC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结果:增殖组LEC活性、PCNA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ur组、Ele组、As,O,组、Tri组、Rc组的LEC活性、PCNA蛋白表达均比增殖组显著降低(P〈0.01)。其中Cur、Ele的作用最强,A鄢O,的作用次之,畅作用较弱,Rc作用最弱(P〈0.01)。Cur和Ele的作用相近(P〉0.05)。结论:五种天然药物Cur、Ele、As,Q、%、Rc均可抑制LEC增殖。Cur和Ele的作用最佳,有希望成为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对牛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LEC)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牛LEC,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0μg.L-1、1μg.L-1、10μg.L-1、20μg.L-1、50μg.L-1、100μg.L-1、1000μg.L-1rhEGF,加药后72h采用MTT法,在酶标仪49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并观测细胞增殖变化。结果0μg.L-1、1μg.L-1、10μg.L-1、20μg.L-1、50μg.L-1、100μg.L-1、1000μg.L-1的rhEGF作用于LEC72h后MTT法测得的OD值分别为0.166±0.029、0.195±0.017、0.232±0.034、0.263±0.019、0.315±0.009、0.261±0.005、0.206±0.043。结论rhEGF对牛LEC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呈浓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0.
白内障术后房水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房水一氧化氮(NO)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用新西兰白兔动态观察对照组、晶状体囊外摘出术组(ECCE)和晶状体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组(ECCE+IOL)眼内炎症反应及房水一氧化氮合酶(NOS)和NO2-/NO3-的活性。结果:白内障术反应与房水NOS和NO活性呈动态变化,ECCE+IOL组明显高于ECCE组,且上两组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房水NO的变化与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