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探讨应用重建钢板治疗陈旧性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2000年2月至2011年2月,对24例陈旧性骨盆骨折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男10例,女14例;年龄20~62岁,平均4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3~64d,平均35d。经X线及CT诊断,按Tile分型:C型11例,B型13例。根据Majeed疗效评价标准评定疗效。结果:18例获得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24个月。根据Majeed疗效评价标准,优9例,良5例,可4例,平均(84.4±11.5)分。结论:对陈旧性骨盆骨折应积极手术治疗,准确进行术前评估,精确复位固定,术后进行合适处理,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ovine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大鼠角膜紫外线损伤后的修复作用。方法 选取30只健康无眼疾SD大鼠(♂,200~250 g),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外,其余2组大鼠紫外线照射42 d,造模后,治疗组给予bFGF滴眼液;照射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滴眼,14 d后取材。治疗期间每7 d进行裂隙灯检查、荧光素染色及泪膜破裂时间测定。TUNEL检测角膜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Bax、Bcl-2表达。结果 造模结束后,模型大鼠角膜混浊,新生血管增生。照射组治疗后新生血管蔓延、角膜混浊严重。与照射组相比,治疗组新生血管只在角膜缘且角膜基本透明;角膜混浊程度减轻(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泪膜破裂时间平均值提高;角膜细胞凋亡指数下降(P<0.05);Bcl-2/Bax显著升高(P<0.05)。结论 bFGF可显著减轻紫外线照射导致的角膜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的蛋白表达从而上调Bcl-2/Bax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93.
目的比较髓内钉与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2部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随机抽取的30例明显移位的肱骨2部分骨折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15例应用髓内钉固定,另外15例应用锁定接骨板固定。结果影像学比较,髓内钉固定组的颈干角平均为124°。锁定接骨板固定组平均为120°。6个月随访时,髓内钉固定组的肩关节外展角度平均为134°.锁定接骨板固定组平均为1410。2组肩关节活动度和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髓内钉固定或者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2部分骨折均能达到固定满意、肩关节活动好的临床效果。2组术后并发症虽然无显著性差异,但髓内钉固定操作难度大,容易出现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4.
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纯化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皮细胞是衬于脉管系统的一种单层扁平上皮细胞,与机体各个时期的生理性、病理性和肿瘤性血管生成密切相关[1]。1971年Folkman提出了肿瘤的生长依赖于血管生成的假说:在肿瘤形成的早期如缺乏新生血管,肿瘤直径将仅限于2~3 mm,细胞数不超过100万个;而在肿瘤细胞分泌血管生长因子的情况下,肿瘤组织可不断生成新的血管,延伸生长,发生转移。如无新生血管的延伸,那么肿瘤将在长到一定程度时因血供不足而坏死[2]。肿瘤性血管的生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内皮细胞的特性决定了肿瘤性血管的生成模式,研究内皮细胞的形态特征、基因组的组成和蛋白质组的…  相似文献   
95.
模拟课堂探究学习教学模式是将模拟课堂和探究式学习相结合,就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自行设计教学方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牢固掌握知识的同时,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这种模式分为前期准备、教学实施、总结评价三个阶段。通过分析在眼科学基础课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这种模式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角膜穿孔(corneal perforation,CP)患者的临床发病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07/2010-07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确诊的CP患者72例72眼,分析其患者临床特点。

结果:福建地区角膜溃疡穿孔发病率逐年上升,男女发病率比为 17:7 , 48岁为发病集中年龄,产业工人 23例(32%),23例有明确外伤史,菌属鉴定结果:前两位为:真菌感染和棘阿米巴原虫感染。 其中10例有糖皮质激素用药史。

结论:外伤、真菌性、棘阿米巴角膜炎、蚕食性角膜炎等所致CP的原发病因多种多样,福建地区CP多发于中老年的男性,多数外伤为诱因,致病菌属以真菌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非融合治疗新鲜齿状突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共28例小于50岁的新鲜齿状突Ⅱ型骨折患者,其中男17例,女11例。均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未植骨融合,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观察颈椎旋转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齿状突骨折均维持解剖复位。随访时均行CT三维重建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术后3~6个月骨折愈合,平均5个月。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行颈椎功能位检查,所有患者稳定性良好。初期颈椎旋转功能明显降低,经指导功能锻炼及理疗3个月后,所有旋转功能改善接近正常。结论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具有稳定的三维固定效果,能满足年轻患耆新鲜齿状突Ⅱ型骨折愈合需要,而不需寰枢椎融合,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有利于恢复上颈椎旋转功能。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DSA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联合经腹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老年T1b期肾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辽宁省肿瘤医院因罹患T1b期肾癌而行肾部分切除术的22例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前1~12 h先在介入手术室行DSA超选择性肾肿瘤靶动脉栓塞,然后再行经腹腹腔镜下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对于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情况、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所需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组织病理学指标等进行统计分析,并且术后进行随访统计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改开放病例,无死亡病例,仅1例因肿瘤切除过程中出血较多,采用动脉夹暂时阻断肾动脉主干,阻断时间约为14 min。术中手术时间为(152.22±7.34) min,术中出血量为(102.27±66.82) ml,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1.45±0.60) d,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为(2.91±0.75) d,术后住院时间为(6.27±1.12) 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09%,术中和术后输血率分别为4.54%和4.54%。所有患者均术后随访12~36个月,暂未发现肿瘤复发与转移。结论: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联合经腹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老年T1b期肾癌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大鼠视网膜细胞线粒体钙含量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a etivator,TPA)活性的变化,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提高眼压法造成视网膜缺血后,恢复眼压形成血流再灌注。实验分正常对照组和缺血1h再灌注1h组、缺血1h再灌注2h组、缺血2h再灌注1h组、缺血2h再灌注2h组四个实验组,每组各取10例测定视网膜细胞线粒体钙浓度与TPA活性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视网膜细胞线粒体钙含量与TPA活性随缺血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01),两者之间呈显著相关性(r=0.524,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可引起视网膜细胞线粒体钙含量的升高,从而导致视网膜组织TPA活性的增高,引起视网膜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0.
川芎嗪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保护作用的机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防治作用的机理。方法 :用链脲佐菌素 (STZ)制作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 ,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糖尿病川芎嗪治疗组 ,于第 12周测定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NOS和AR活性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其VEGF表达的变化。结果 :川芎嗪治疗组大鼠视网膜组织NOS和AR活性、VEGF的表达显著低于糖尿病对照组。结论 :川芎嗪能够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NOS和AR活性 ,减少VEGF的表达 ,从而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起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