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3 毫秒
61.
目的探讨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建立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雄性C57BL/6小鼠用无创性动脉夹夹闭左肾动脉,置于32℃温箱后1h松开血管夹,取出右肾。Sham组操作同上,但不夹闭左肾动脉。再灌注0,6,12,24,48h后处死小鼠,收集外周血及肾脏标本。测定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HE染色观察Sham组和缺血再灌注24h组(IR24h组)肾脏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ham组和IR24h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VEGF-C)在肾脏的表达及分布,连续切片检测VEGF-C与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共定位。Westernblot检测缺血后不同灌注时间VEGF-C的表达变化。结果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SCr和BUN水平上升,且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肾功能损伤逐渐加重,再灌注24h时肾功能损伤最明显,再灌注48h时肾功能已经有部分恢复。与Sham组比较,缺血再灌注24h肾脏组织肾小管管腔扩张,内有管型形成,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空泡变性,刷状缘坏死脱落,并且伴有炎性细胞侵润,而肾小球未见明显病变。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缺血再灌注24h肾脏VEGF-C及其受体VEGFR-3的表达均明显增加,二者存在着共定位现象,且主要表达在肾脏皮髓质交界处及髓质部的肾小管。Westernblot结果显示随着缺血后再灌注时间的延长,VEGF-C的表达增加。结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存在肾脏VEGF-C的表达上升,且与其受体VEGFR-3的表达增加呈共定位,推测VEGF-C可能参与了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在筛查胎儿畸形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产前超声筛查的检查结果,总结胎儿畸形的检出率、系统分布以及严重程度。结果:2012年在我院接受产前超声检查的32 667例孕妇中,胎儿畸形的检出率为1.27%(414/32 667)。各系统畸形中,以心血管系统畸形最为常见(23.43%,97/414),其次为神经系统畸形(17.15%,71/414);严重畸形占所有检出畸形的54.59%(226/414),其中以神经系统畸形最为常见(27.88%,63/226)。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对筛查胎儿畸形,减少出生缺陷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与超声声像图、门脉血流动力学和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0年5月我院15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不同中医证候患者的超声声像图、门脉血流动力学和肝功能分级的差异。结果:血瘀证肝硬化患者肝左叶上下径最小,除脾肾阳虚证外,显著低于其他各证型(P<0.05);湿热内蕴证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直径显著低于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和血瘀证各组门脉直径(P<0.05),血瘀证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显著低于湿热内蕴证、脾虚湿盛证和湿热内蕴证肝硬化患者(P<0.05),肝气郁结证肝硬化患者血流量显著高于脾肾阳虚证和血瘀证肝肾患者(P<0.05);肝气郁结证和湿热内蕴证以A级为主,且明显高于脾肾阳虚证肝硬化患者(P<0.05),而脾肾阳虚证和血瘀证肝硬化者C级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湿热内蕴证肝硬化患者(P<0.05);肝气郁结证肝硬化患者总蛋白(STP)水平显著高于血瘀证肝硬化患者(P<0.05),肝气郁结证和湿热内蕴肝硬化患者白蛋白(ALB)水平显著高于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肝硬化患者(P<...  相似文献   
64.
花椒果皮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果皮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半制备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花椒果皮中的各成分,通过多种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花椒果皮的乙酸乙酯提取液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7-甲氧基香豆素(Ⅰ)、反-7-羟基-3,7-二甲基-1,5-辛二烯-3-醇-乙酸酯(Ⅱ)、对羟基苯丙烯酸甲酯(Ⅲ)、diplofuranone A(Ⅳ)、lanyulactone(Ⅴ)、花椒油素(Ⅵ)、hydroxylycopersene(Ⅶ)、(10RS,11RS)-(2E,6Z,8E)-10,11-dihydroxy-N-(2-hydroxy-2-methylpropyl)-2,6,8-dodecatrienam-Ide(Ⅷ)、6,11-dihydroxy-N-(2-hydroxy-2-methylpropyl)-2,7,9-dodecatrienamide(Ⅸ)、羟基-β-山椒素(X)和羟基-γ-山椒素(Ⅺ).结论 化合物Ⅰ、Ⅱ、Ⅲ、Ⅳ、Ⅴ和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5.
目的 研究藏药樱草杜鹃Rhododendron primulaeflorum的叶和嫩枝的黄酮类成分。方法 利用色谱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并通过光谱方法及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樱草杜鹃中分离得到10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 O-β-D-刺槐双糖-7-O-β-D-葡萄糖苷(1)、反-花旗松素-3-O-α-吡喃阿拉伯糖苷(2)、杨梅素-3′-O-β-D-吡喃木糖苷(3)、棉花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4)、金丝桃苷(5)、槲皮素(6)、花旗松素(双氢槲皮素,7)、(?)-表儿茶素(8)、杨梅素(9)、双氢杨梅素(10)。结论 除化合物26外,其他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6.
目的 研究藏角蒿Incarvillea younghusbandii 花中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应用NMR和MS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乌苏酸(3)、rengyolone(4)、芹菜素(5)、木犀草素(6)、槲皮素(7)、calceolarioside A(8)、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9)、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甲酯(10)、管花苷 B(11)、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甲酯(12)、毛蕊花糖苷(13)、2-(4-羟基-3-甲氧基苯基)乙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14)、红景天苷(15)、rengyoside B(16)、异毛蕊花糖苷(17)。结论 17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7.
双花千里光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双花千里光中的黄酮类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分离化合物,光谱法鉴定结构。结果从双花千里光中分得5个黄酮及1个酚类化合物,鉴定为槲皮素、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山奈酚、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1→6)-O-β-D-葡萄糖苷和咖啡酸乙酯。结论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68.
背景:人工髋关节翻修中髋臼骨质缺损常常是难以定位及定量的,因而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加工技术进行置换前准备可减少髋臼重建的难度及风险。目的:探讨Mimics软件在个体化全髋关节假体翻修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将全髋关节翻修患者髋关节CT扫描图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重建髋关节三维模型。测量髋关节假体前倾角、外翻角、颈干角、股骨头直径、髋臼壁厚度/直径以及假体松动破碎情况,对髋臼骨质缺损范围进行定位以及定量,同时通过模拟翻修,设计植骨范围,拟植入全髋关节假体规格。结果与结论:通过Mimics三维窗口,精确定位该破碎假体,碎片最大纵径预测33.68mm,距离股骨头假体距离48.93mm,距离髋臼假体20.14mm。髋臼选取130.47mm2可视区域平均阈值339.98,骨质缺损区130.47mm2可视区域平均阈值-481.25,缺损面积21.41mm×21.38mm,根据三维模型评估骨质缺损并分类:AAOS分类ⅠB型,Gross分类ⅡA型,Engh分类Ⅰ型。结果证实,在髋关节翻修中借助Mimics软件可优化置换方案及方式,减少并发症,降低置换风险。  相似文献   
69.
前段时间网上出现一条新闻,说的是广东有一男子,被老婆嫌弃没钱没本事,一怒之下甩了老婆一巴掌。这一巴掌打下去不要紧,老婆跑了,半月不肯回家。无奈之下,这位挺有性格的老公干了件"大事"——跑到过街天桥当众下跪向老婆负荆请罪,边跪还边嘟囔着赔罪:"老婆,我错了!我不要自尊了,你回来吧!"  相似文献   
70.
蛋白质组学检测β-原肌球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比较结肠腺癌与正常结肠黏膜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寻找与结肠腺癌发生相关的蛋白质,筛选结肠癌诊断的分子标志物。方法: 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8例结肠腺癌组织和8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进行胶内差异双向电泳(2-D),选择差异表达超过2倍的蛋白质进行MALDI-TOF/TOF质谱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结肠癌组织中表达下调的蛋白β-原肌球蛋白(TM β)进行Western blotting验证。结果: 成功建立结肠腺癌和正常结肠黏膜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结肠腺癌和正常黏膜组织凝胶电泳图谱中平均蛋白质斑点数分别为3 289和3 066,其中表达差异超过2倍的斑点共有31个,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共鉴定出18种蛋白质,包括cytokeratin 8、cytokeratin 10、S100A6、TM β、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 等。从功能分析,这些差异蛋白与癌细胞的发生、增殖、分化、转移等相关;TM β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结果与电泳结果一致。结论: 蛋白质组学能有效地分离和鉴定结肠腺癌组织与正常结肠组织间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下降的TMβ,可能成为结肠癌诊断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