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6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3篇
内科学   45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99篇
综合类   218篇
预防医学   57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67篇
  2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针对H.264/AVC主要档次去块效应滤波器的特点,提出一种混合递增的滤波流水线及片上存储架构.采用混合递增的去块效应滤波顺序,通过6级流水线实现像素点的并行滤波.该流水线的存储器架构可以有效支持主要档次的行/列和帧/场数据访问模式,利用滤波数据的相关性提高重用粒度,减少流水线阻塞和片外DRAM的访问.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相关工作比较,流水线架构能够取得较好的性能和资源消耗比,在25.7K门和768ByteSRAM的硬件资源代价下,可以实现3路1080P HDTV的H.264主要档次视频实时去块效应滤波.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急性颈脊髓损伤低蛋白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2012年1月收治的335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其中未行气管切开187例(A组),行气管切开148例(B组)。分析患者入院至出院前白蛋白指标的变化特点。患者入院后即采用静脉三升袋营养配合胃管鼻饲,每周行2次白蛋白检测,根据所测指标调整营养成份及剂量,对于A组伴有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可同时以人血白蛋白静滴,能自主进食鼓励加强饮食;加强抗感染及水电解质平衡治疗。对比分析2组白蛋白变化趋势及在入院时、入院后每3d的血清白蛋白含量;对2组白蛋白指标差异及白蛋白静滴例数对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院时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白蛋白最低在入院后12d,为(31.8±3.7)g/L;B组白蛋白最低在入院后9d,为(29.8±3.2)g/L。入院前18d,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白蛋白指标变化趋势大致相同;B组静滴白蛋白例数明显多于A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颈椎脊髓损伤后血清白蛋白迅速降低,纠正困难,气管切开加重低蛋白血症;采用静脉三升袋营养配合胃管鼻饲,鼓励自主进食,必要时静滴人血白蛋白静滴,是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3.
74.
Objectives To evaluate the changes of the plasma endothelin level in patients with dilated cardiomyopathy, an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lasma endothelin level and the severity of heart failure, heart size,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with or not with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the changes of the plasma endothelin level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Methods The plasma endothelin level of 30 patients with DCM, 30 healthy control subjects, and their LVEF, PAP, heart size, plasma endothelin level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The plasma endothelin level in DCM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 135.93 ± 70. 65pg/mL) vs(43.65 ± 12.07pg/mL), P < 0.05 ; there was a correlation between ET level and heart size ( r = O. 4580, P = 0. 0109 ) ;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VEF of DCM and ET level( r = -0. 6922 ,P =0. 0021 ) ;and it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T level an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腰椎旁阻滞治疗腰椎退行性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宁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腰椎退行性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物理治疗,包括物理牵引、低周波、超短波、中药熏蒸等多种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腰椎旁阻滞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情况及腰部功能进行评价对比。结果:两组进行1~3个疗程的治疗后疼痛状况与腰部功能等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的VAS评分、JO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旁阻滞治疗腰椎退行性椎管狭窄症操作简便、起效快、痛苦小、疗效确切,并能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病情,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分析防旋股骨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不同效果,旨在为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提供建议.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于宽甸满族自治县中医院骨科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11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PFNA治疗组60例和DHS治疗组59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PFNA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1.7%,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2.1&#177;2.7)d,不良反应发生率6.7%,与DHS组数据比较,经统计软件分析,P&lt;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FNA与DHS均能够有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其中PFNA恢复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不均一型核糖核蛋白A2B1(hnRNPA2B1)基因抑制剂对淋巴瘤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196例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9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hnRNPA2B1基因抑制剂治疗。治疗10周后,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淋巴瘤增生(2.1±0.3)cm,小于对照组的(3.4±0.5)cm(P〈0.01);观察组淋巴瘤转移率与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hnRNPA2B1基因抑制剂治疗淋巴瘤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淋巴瘤转移率与复发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OxfordⅢ单髁系统治疗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4年8月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60膝),所有患者选择OxfordⅢ单髁系统给予临床治疗。其中所有病例均获得良好随访,男20例(20膝),女40例(40膝),年龄58~75岁,平均67岁。通过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疼痛的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HSS功能评分,分析OxfordⅢ单髁系统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没有出现切口皮缘坏死现象以及感染现象等相关的并发症。随访时间为5~24个月,平均14个月。末次随访膝关节VAS评分由术前平均6.3分降低到术后1.7分,活动度由术前平均102°提高到术后125°,膝关节HSS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59分提高到术后88分,优良率达90.9%。结论 OxfordⅢ单髁系统治疗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近期效果肯定,假体类型的选择、严格的手术指征以及术前前交叉韧带功能的评估对手术结果影响较大,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应用半腱肌肌瓣修复坐骨结节难治性褥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坐骨结节难治性褥疮患者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31~76岁,平均46.5岁;病程3~26个月,平均8.6月;按褥疮程度分级:III级8例,IV级13例。全部病例在清创病灶清除后应用半腱肌肌瓣填塞修复创面。结果 21例肌瓣全部存活,无坏死。其中18例切口一期愈合,3例切口部分坏死愈合不良,经过换药后切口愈合。术后随访4个月~2年,其中2例由于护理不当长时间压迫致褥疮再发,经过换药后切口愈合。结论应用半腱肌肌瓣修复坐骨结节难治性褥疮具有成活率高、复发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80.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手术适应证在不断扩大。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正确选择和运用各种手术方法及手术材料,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