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5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99篇
内科学   14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01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372篇
预防医学   131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39篇
  5篇
中国医学   159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腺苷类似物R-苯异丙基腺苷的镇痛作用及三磷酸腺苷敏感型钾通道调控剂对其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2/11在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生理实验室完成。选取雄性SD大鼠35只,体质量300~350g,随机分为7组,每组5只,①R-苯异丙基腺苷0.5μg组。②R-苯异丙基腺苷1.0μg组。③R-苯异丙基腺苷2.0μg组。④三磷酸腺苷敏感型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尼可的尔组,注射尼可的尔5.0μg。⑤三磷酸腺苷敏感型钾离子通道抑制剂格列本脲组,注射格列本脲2.0μg。⑥尼可的尔+R-苯异丙基腺苷1.0μg组。⑦格列本脲+R-苯异丙基腺苷1.0μg组。术后第7天经导管分别注射到蛛网膜下腔10μL以上药物,测定注药后鼠尾对光热刺激的疼痛反应及鼠尾逃离时间的变化。结果:①蛛网膜下腔注入R-苯异丙基腺苷0.5~2.0μg可产生明显的剂量时间依赖性镇痛作用。镇痛作用在10min起效,时间长达60min。随剂量增加作用增强,R-苯异丙基腺苷0.5,1.0,2.0μg,注射10min时最大有效百分比分别为32.1±7.2,60.3±1.7,86.2±7.9,注射30min后分别为28.4±2.5,50.6±9.1,79.4±4.1,注射60min后分别为12.3±10.2,39.8±6.3,55.1±13.4。②蛛网膜下腔单独注射尼可的尔5.0μg最大有效百分比为14.2±5.4,注射格列本脲2.0μg最大有效百分比为9.3±1.7,注射生理盐水最大有效百分比为6.6±2.3,均不影响甩尾时间,无镇痛作用(P>0.05),③尼可的尔5.0μg与R-苯异丙基腺苷1.0μg联合蛛网膜下腔注射最大有效百分比为81.2±7.9,能明显增强R-苯异丙基腺苷1.0μg的镇痛作用。④格列本脲2.0μg与R-苯异丙基腺苷1.0μg合用最大有效百分比为41.6±6.8,明显抑制R-苯异丙基腺苷1.0μg的镇痛作用。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R-苯异丙基腺苷可产生明显的剂量依存性镇痛作用,此作用受三磷酸腺苷敏感型钾通道调控剂调节。  相似文献   
102.
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与认知功能的训练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 :探讨生活自理能力和认知功能训练在护理老年痴呆患者过程中的效果。方法 :在生活自理能力和认知功能训练前后 ,采用自编“痴呆患者功能缺陷评估表”对 36例患者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患者的缺陷程度在训练前后有明显差异 ;卫生、营养、安全性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 ,而在着装、活动能力、居家生活等方面改善不明显。结论 :生活自理能力和认知功能训练能够促进老年痴呆患者认知能力的康复 ,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适应能力 ,改善其生存质量 ,有效地延缓痴呆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氦氖激光重复照射能诱导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进一步探讨氦氖激光功率密度与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于1999—02/10在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以不同功率密度氦氖激光(10,50,100和150mw/cm^2)照射培养人瘢痕成纤维细胞,照射时间分别为10,30min,1次/d,连续照射3d后24h,采用TUNEL技术、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细胞凋亡,锥虫蓝染色法检测细胞坏死。结果:10,50mW/cm^2照射细胞10min或30min,无凋亡细胞出现;100mW/cm^2照射细胞10,30min时凋亡率分别为(7.20&;#177;0.43)%,(12.73&;#177;0.75)%;150mW/cm^2照射细胞10,30min时凋亡率为(14.47&;#177;0.68)%,(16.27&;#177;0.96)%,分别大于同期100mW/cm^2照射(t=0.36,P&;lt;0.01,t=0.24,P&;lt;0.001);DNA裂解片段分析示100,150mW/cm^2照射30min时可见特征性梯带存在;所有功率密度照射培养细胞10min或30min,都无坏死细胞出现。结论:以100mW/cm^2或150mW/cm^2功率密度氦氖激光重复照射能诱导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就诱导细胞凋亡而言,激光的功率密度比能量密度更重要。  相似文献   
104.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及康复的护理李学云孙秀华张爱英刘金叶(德州市人民医院,253014)急性心肌梗塞(AMI)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占80%。60%发生在75岁以上者[1]。为提高老年AMI的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对51例...  相似文献   
105.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干扰素治疗期间生存质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叶  尹建红  李德华 《护理研究》2008,22(36):3313-3314
慢性乙型肝炎有自然加重的趋势,如不实施有效的治疗,会逐渐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抗病毒治疗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根本方法,它通过清除或抑制病毒复制,可减轻肝脏炎症,延缓或阻止病情进展.随着科学的进步,治疗成功的概念界定为在保证病人生存质量的同时,改善症状,延长生命,因此有关病人生存质量的研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6.
例1患者男,46岁。胃癌(毕Ⅰ式吻合)术后1年,恢复良好,近2个月开始上腹胀并呕吐,渐加重,不能进食,经胃镜检查诊断为吻合口狭窄,经内镜气囊扩张治疗无效,放置一18mm×60mm金属内支架,近端位于吻合口上方,远  相似文献   
107.
食管平滑肌瘤是一种良性、起源于平滑肌组织的消化道肿瘤,可来自黏膜肌层和固有肌层,分为内生型、外生型和混合型[1-2].随着内镜检查和超声内镜检查的普及应用,目前食管平滑肌瘤的早期诊断率非常高,诊断时病变常常小于2cm,因此为病变的内镜治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对于起源于固有肌层的平滑肌瘤患者一般采用外科治疗或内镜外科联合治疗,而对于黏膜肌层起源的食管平滑肌瘤一般认为可随访观察或内镜治疗,现总结2007年以来我中心的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LMA)在小儿短小腹腔镜手术中正压通气的可行性,并与气管内插管通气(TT)同类手术比较。方法选择小儿腹腔镜单纯阑尾炎手术8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喉罩组(LMA组)40例和气管插管组(TT组)40例,在相同药物诱导与维持麻醉下观察两组患儿在诱导前和LMA(TT′)置入前、后及拔除前及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数值,观察监测术中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变化,并对苏醒情况及气道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LMA组在置入前后的HR、BP无明显差异(P0.05);TT组在插管前后的HR、BP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气道压力、SPO2、PETCO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苏醒时间、气道并发症方面比较,LMA组要优于TT组。结论 LMA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对呼吸循环无明显影响,对气道损伤小,苏醒较快,在小儿麻醉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评价伴肝脏转移的胰头癌患者内镜胆道内支架引流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门诊就诊和转院的胰头癌伴有肝脏转移患者,如具有严重的梗阻性黄疸则符合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救治指征,然后按照知情同意的原则进入治疗研究计划.均应用内镜胆道内支架引流技术,包括金属内支架和塑料支架.治疗出院后随访观察至患者死亡.结果:16例患者进入治疗研究,其中伴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5例.均采用内镜胆道支架引流术,其中应用胆道金属支架12例,胆道塑料支架4例,胰管内支架6例.治疗后1 wk时梗阻性黄疸缓解率100%,精神状况明显好转75.0%(12/16),食欲改善25.0%(4/16),睡眠改善37.5%(6/16).治疗后的患者最短生存期为9d,最长生存期为134 d,平均81.4 d±50.2 d.随访数据表明治疗有意义的97%,治疗效果满意的11例.结论:对于伴有肝脏转移的胰头癌患者,内镜胆道内支架引流技术不仅能解除梗阻性黄疸,而且可以一定程度的改善生存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耳针加化石利胆汤配合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EST、网篮取石术、鼻胆管引流术(ENBD),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在抗感染和补液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化石利胆汤并给予耳针治疗;对照组100例,仅常规抗感染和补液治疗。监测术后第1、7天患者总胆红素、淀粉酶、白细胞总数和症状体征评分。[结果]ERCP、EST、网篮取石术,第一次取石成功率为95%,二次为100%,术后治疗组总胆红素、淀粉酶、白细胞总数均下降,其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痛、腹胀、排便三项症状积分下降幅度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针加化石利胆汤配合ERCP、EST、网篮取石术,可以减少胆道感染及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使胰腺、肝脏功能恢复更快,并明显减轻术后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