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联合带血管骨瓣植骨治疗距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5年3月收治的7例距骨颈骨折患者,按Hawkins分型:Ⅱ型6例,Ⅲ型1例,分别采用手法闭合复位(1例)和切开复位(6例)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7例患者均在上述处理后加外固定支架跨关节固定联合带血管的骨瓣植骨治疗。术后观察骨愈合、骨坏死及后足功能情况。结果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3~24个月,平均17个月。7例均获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缺血性骨坏死。后足功能按Maryland评分系统进行评估,结果:优5例,良2例。1例合并距骨体骨折患者出现明显的胫距关节骨关节炎,最后行胫距关节融合术。结论外固定支架联合带血管骨瓣植骨能有效地防止距骨颈骨折后缺血性骨坏死,但远期效果尚须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2.
踝关节骨折在临床上很常见,X线片是其最基本的检查手段,可以满足骨折脱位的筛查需要,但对于复杂的踝关节骨折X线片诊断的敏感性一般或较差.  相似文献   
43.
异体肌腱移植在临床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深低温冷冻处理的异体肌腱在临床修复中的应用。方法1995年3月~2002年6月,应用深低温冷冻处理的异体肌腱,移植修复96例肌腱断裂、缺损。其中手部屈肌腱缺损32例,伸肌腱缺损19例,肩喙锁韧带断裂36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4例,跟腱断裂2例,足趾伸肌腱缺损3例。损伤至手术时间1d~5个月。肌腱缺损长度4~12cm,平均7cm。术中选择相匹配的异体肌腱,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肌腱粘连者行二期松解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3.4年,术后无排斥反应,无移植肌腱再断裂,优良率达92.71%。结论深低温冷冻处理的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愈合机制、功能与自体肌腱相似,效果满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4.
踝关节骨折在临床上很常见,X线片是其最基本的检查手段,可以满足骨折脱位的筛查需要,但对于复杂的踝关节骨折X线片诊断的敏感性一般或较差.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活动型牛津膝单髁置换术在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SONK)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骨科2015年1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采用活动型牛津膝单髁置换术治疗的32例(32膝)SONK患者,其中单柱活动型牛津膝单髁置换14例,双柱活动型牛津膝单髁置换18例。术中患者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屈膝90°取髌骨旁内侧至胫骨结节内侧入路,彻底清除股骨内髁病变坏死病变组织,根据病灶周围硬化骨完整度和强度选择截骨深度。小缺损以骨水泥填塞,较大缺损建议采用已清除的骨赘块制作细小碎骨柱填塞。安装单柱/双柱双柱活动型牛津膝假体。再次检查膝关节活动范围及稳定性,彻底止血,充分冲洗切口,关节周围注射鸡尾酒镇痛混合剂,常规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弹力绷带包扎固定。术后24 h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1~2 d拔除引流管,术后常规给予抗凝、镇痛等对症治疗,麻醉结束后主动进行股四头肌训练和踝泵练习。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记录患者术后1、3、6、12、24、36个月患膝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收集并比较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情况[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膝关节活动度];测量并比较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下肢力线情况[膝关节股胫角、胫骨内髁后倾角及胫骨平台角];比较2种假体患者末次随访时的膝关节功能情况及下肢力线情况。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32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5.0~70.0 min,平均手术时间(45.5±6.9) min;住院时间5.0~8.0 d,平均6.5 d。32例患者中,1例双柱活动型牛津膝单髁置换患者于术后1个月出现半月板垫片脱位,予以翻修后好转;1例行单柱活动型牛津膝单髁置换后,于术后24个月出现下肢力线改变和假体松动,翻修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好转。其他患者均无血管神经损伤、围手术期感染、假体松动、半月板垫片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患者膝关节HSS评分、KSS和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85.6±4.4)分、(88.4±5.2)分、(108.8±8.2)°,均显著高于术前[(66.8±5.2)分、(61.3±9.8)分、(97.5±7.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61、13.81、5.71,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膝关节股胫角、胫骨平台角分别为(174.4±5.6)°、(84.6±3.6)°,均显著低于术前[(179.5±3.8)°、(88.1±2.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6、4.80,P<0.05);膝关节胫骨内髁后倾角末次随访时为(82.8±3.4)°,较术前[(84.2±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131)。末次随访时,单柱活动型牛津膝单髁置换患者HSS评分、KSS、膝关节活动度、股胫角、胫骨内髁后倾角、胫骨平台角分别为(84.8±4.2)分、(89.2±6.0)分、(107.6±9.0)°、(175.8±6.0)°、(82.0±4.1)°、(83.8±3.2)°,与双柱活动型牛津膝单髁置换患者[(86.3±4.6)分、(87.8±4.5)分、(109.8±7.9)°、(173.4±5.4)°、(83.5±3.6)°、(85.3±4.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活动型牛津膝单髁置换在SONK患者的治疗中取得满意效果,并发症发生少,能明显改善患膝功能和部分纠正下肢力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外侧高尔夫锁定钢板结合闭合复位微创技术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上段多节段骨折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加长高尔夫锁定钢板结合闭合复位微创技术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上段多节段骨折23例。结果 23例平均手术时间60 min(45~70 min),术后平均随访13个月(6~24个月)。均骨性愈合,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13例,良8例,可2例。结论外侧高尔夫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上段多节段骨折是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单结构和双结构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其适应证。方法:2015年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23~69 (38.1±12.9)岁。根据不同股骨干骨折部位分别采用InterTan或PFNAⅡ固定(单结构),以及逆行髓内钉+空心钉固定(双结构)。术后定期随访功能及并发症情况。单结构固定10例,股骨颈骨折均为基底型,股骨干骨折位于峡部近端;双结构固定11例,9例为股骨颈基底型,2例经颈型,股骨干骨折位于峡部及其远端。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7个月。所有单结构固定患者未发生股骨头坏死、畸形、延迟和不愈合,股骨干骨折未发生延迟愈合、不愈合;末次随访Harris评分(91.8±4.1)分,优8例,良2例。所有双结构固定患者股骨颈骨折获得了良好的愈合,未发生股骨头坏死,1例股骨干骨折延迟愈合;末次随访Harris评分(92.4±5.9)分,优7例,良3例,一般1例。结论:良好的复位和固定是治疗这类骨折的关键。单结构和双结构固定均是良好选择,应根据股骨干和股骨颈骨折部位选择适合的固定方式。对于股骨干骨折位于峡...  相似文献   
48.
周围神经损伤常导致肢体局部运动、感觉功能障碍,虽然周围神经具有再生能力,但神经损伤修复后其功能恢复仍不尽如人意,损伤神经的修复与再生成为目前神经外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外源性促神经生成的药物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弥可保(甲钴胺,苏州卫才制药)是VitB12的甲基化活性制剂,口服、肌注、静脉等方法给药后甲钴胺均能  相似文献   
49.
神经缝合口周围应用甲钴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神经缝合口周围持续给甲钴胺 (CH3 VitB1 2 ,弥可保 )后对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 60只 ,实验侧坐骨神经切断后直接缝合 ,按给药的不同分为 3组 ,每组 2 0只兔。A组 :弹力输液泵给药组 ,神经缝合口周围持续给甲钴胺 1 0 0 μg- 1 ·d- 1 × 5d;B组 :肌肉注射甲钴胺组 ,甲钴胺1 0 0 μg- 1 ·d- 1 × 5d;C组 :弹力输液泵生理盐水组 ,神经缝合口周围持续给生理盐水 1 2ml- 1 ·d- 1 × 5d。术后 6、1 2周取材 ,从形态学、肌电图、组织学检测 ,观察神经再生的情况。结果  (1 )形态学 :A组再生神经质量最好 ,C组最差。 (2 )肌电图 :MNAP的潜伏期A组最短 ,C组最长 ;MNAP的波幅A组最高 ,C组最低。 (3)正常侧和损伤侧脊髓前角外侧核及脊神经节ACP染色 :阳性颗粒面积的百分率A组明显高于B、C组。结论 弹力输液泵在神经缝合口周围持续给甲钴胺后 ,能明显促进神经再生 ,疗效优于肌肉注射组  相似文献   
50.
脊髓损伤(SCI)所造成的截瘫是一个长期未能解决的医学难题之一。目前,有关此类问题的实验和临床报道很多。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脊髓损伤后截瘫研究及治疗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