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眼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目的 观察玻璃体胶原纤维的空间结构及纤溶酶对其空间结构的影响。 方法 取新鲜猪眼玻璃体20个,随机分2组,一组的10个玻璃体中分别加入用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buffered saline,PBS)配制的浓度为3 U/ml的人纤溶酶消化液1 ml, 另一组的10个玻璃体中分别加入等量的PBS作为对照。均置于密闭的容器,在37oC的细胞培养箱中孵育24 h, 固定剂固定。分别取玻璃体基底部、皮质和中央区的标本进行冷冻断裂、深度蚀刻联合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 结果 玻璃体的胶原纤维形成有机的网状结构,具有稳定的空间构像。各部位纤维密度不均,基底部最密集,皮质部次之,中央区胶原纤维稀疏。纤维之间具有更加细小的纤维丝相连,以纤维交汇处为著。经过纤溶酶消化后,玻璃体胶原纤维的网状结构破坏。 结论 玻璃体内胶原纤维呈三维空间结构,纤溶酶能够破坏玻璃体胶原纤维的网状结构。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179-18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溶血性贫血(溶贫)和再生生贫血(再障)发病过程中红细胞(RBC)膜的构架蛋白与细胞寿命的关系。方法:制备杂种家贫血动物模型,用冷冻蚀刻电镜技术和形态计量法观察分析溶贫兔、再障兔和正常兔RBC膜蛋白颗粒的形态、分布数量和大小。并用^51Cr标记技术检测RBC寿命。结果:溶贫兔和再障兔RBC质量片劈裂面和外片劈裂面均见蛋白颗粒呈约莫钱状、丛簇状分布,数量较正常兔减少(P〈0.01)内外片劈裂  相似文献   
13.
狭叶红景天预防高原对大鼠脏器损害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狭叶红景天能有效地预防平原大鼠进入海拔4475m高原后其心、肺、肾组织超微结构发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兼有中药生脉饮和丹参川芎合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大鼠和小鼠精子发生过程中线粒体结构增殖和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连凯  鲁崎唔 《解剖学报》1989,20(3):314-318
本研究采用超薄切片和冷冻蚀刻复型膜技术,制备大鼠和小鼠曲细精管样品,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种生精细胞内线粒体的形态、数量、分布和膜结构。线粒体的增殖、发育和分布,与精子发生过程密切配合,表现为:1.线粒体的数量以休止期精原细胞最少;初级精母细胞线粒体自身分裂,迅速增殖,数量增加;精子细胞中数量比较恒定。2.线粒体的分布在精原细胞中随机分布,精母细胞内集中成群,高尔基期精子细胞线粒体分散在高尔基复合体附近或质膜下,头帽期、顶体期移至尾侧,成熟精子线粒体规则地排列在尾部中段密纤维外。3.线粒体的形态和发一育,在精原细胞线粒体为圆形或椭圆形,嵴平行,精母细胞线粒体延伸成杆状,并分裂形成新线粒体。新形成的线粒体缺少嵴,线粒体基质电子密度很低,成熟精子的线粒体嵴不规则。线粒体膜为三夹层结构,蛋白颗粒主要分布在外膜,内嵴蛋白颗粒很少,或缺少蛋白颗粒。  相似文献   
15.
用冷冻蚀刻方法研究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前者细胞及核比较规则,核膜孔较少,胞浆内细胞器不丰富,紧密连接显著,而裂隙连接少见,后者则细胞及核形状不规则,核膜孔较多,胞浆内细胞器丰富,细胞间隙扩大,裂隙连接增多.本文结合实验讨论了恶性肿瘤并非均缺乏裂隙连接,在肿瘤不同的型和期也可有差别.裂隙连接的多少似与细胞的活性和代谢活动有关,鳞状细胞癌显示细胞活性增高,代谢活功增强.而基底细胞癌侵袭能力较低,转移很少,可能与胞浆内细胞器不丰富,紧密连接显著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颈动脉迂曲与前循环动脉瘤形成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头颈部CTA检查测量2018年1-6月100例前循环动脉瘤住院患者与同期100例无颅内动 脉瘤住院患者的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迂曲指数(tortuosity index,TI)、颈内动脉 (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TI、颈动脉夹角(ICA角)等指标,来衡量颈动脉的迂曲程度。Pearson相关 分析CCA TI、ICA TI、ICA角与一般危险因素的关系,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 迂曲与前循环动脉瘤形成的关系。 结果 前循环动脉瘤组高脂血症病史(43% vs 58%,P =0.034)、缺血性卒中病史(39% vs 58%, P =0.007)比例低于对照组,而C CA TI(1.409±0.135 vs 1.352±0.137,P =0.004)、I CA TI (1.592±0.186 vs 1.523±0.149,P =0.005)、ICA角(46.450°±6.465°vs 44.303°±6.409°,P =0.016) 均高于对照组。前循环动脉瘤组CCA TI与冠心病病史正相关(r =0.220,P =0.027),ICA TI与男性正相 关(r =0.244,P =0.025)。I CA TI(OR 4.694,95%CI 0.999~1.099,P =0.018)、I CA角(OR 1.052,95%CI 1.389~23.308,P =0.039)是前循环动脉瘤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缺血性卒中史患者较少发生动脉瘤 (OR 0.569,95%CI 0.313~1.017,P =0.045)。 结论 颈内动脉迂曲程度与男性相关,颈总动脉迂曲程度与冠心病病史相关,颈动脉迂曲程度是前 循环动脉瘤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缺血性卒中史患者较少发生动脉瘤。  相似文献   
17.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30例,经治疗缓解的20例。健康对照30例。 二、方法 1.RBC寿命的测定方法参见文献。 2.RBC冷冻蚀刻样品制备方法参见文献。电镜下拍照RBC质膜膜内颗粒照片(放大120000倍),测量其颗粒数/cm~2、颗粒直径(mm)和颗粒间隙  相似文献   
18.
应用冷冻蚀刻技术及细胞化学方法,在透射电镜观察下,探讨结合在心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能量代谢的关系,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来研究糖蛋白的定位、定性、结构与功能的改变.观察三磷酸腺苷 氯化镁对缺氧缺糖后再给氧给糖幼狗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进一步阐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作用机理。方法:应用^51C标记技术和冷冻蚀刻电镜技术对30例CAA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的红细胞寿命进行了测定,对其膜蛋白形态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并与健康人作对照。结果:CAA患者RBC寿命缩短,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RBC寿命延长并接近健康人;治疗前RBC质膜内片劈裂面和外片劈同均见蛋白微粒料形态异常,数量减少和分布,治疗后膜蛋白微粒好转,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