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21.
目的 评价麻醉深度指数(CSI)在靶控输注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麻醉诱导过程中预测患者麻醉深度的精确程度.方法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患者44例,ASA分级Ⅰ~Ⅱ级,以效应室靶浓度4 ng/mnl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输注10 min时开始靶控输注丙泊酚,丙泊酚初始效应室靶浓度均为1.5 μg/ml,每4min增加0.5 μg/ml,改良警觉/镇静评分为1分时给予强直刺激,直至改良警觉/镇静评分为0分后1min停止试验.试验中监测患者CSI、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每20 s行改良警觉/镇静评分、靶控输注系统预测效应部位浓度.结果CSI随改良警觉/镇静评分下降而下降,改良警觉/镇静评分5分时CSI为91±5,4分时为77±7,3分时为70±7,2分时为62±6,1分时为49±12,0分时为36±10,两个相邻改良警觉/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及心率在两个相邻改良警觉/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SI与改良警觉/镇静评分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预测概率值均大于CSI与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CSI与丙泊酚靶控输注预测效应部位浓度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决定系数为0.812,P<0.01).结论在成年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麻醉诱导状态下,CSI能够准确地区分清醒和麻醉后的不同意识水平,可靠地预测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硬膜外与静脉自控镇痛在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比较及其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取济南军区总医院于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8例择期实施剖宫产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4例.实验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方式进行术后镇痛,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方式进行术后镇痛,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运动神经阻滞评分(Bromage评分)、24h内的哺乳次数、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人工喂养添加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在48h内各时间点的Bromage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0、0.52、1.22、0.27、0.38、0.54,均P>0.05),而实验组在4h、6h、12h、24h时间点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值分别为4.23、2.89、4.32、18.38,均P<0.05).实验组患者48h内的哺乳次数为(15.92 ±9.06),显著高于对照组(11.12±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P<0.01);实验组人工喂养添加率为24.1%,显著低于对照组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62,P<0.05).实验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3.7%,显著低于对照组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28,P<0.05);两组患者的尿潴留发生率和皮肤瘙瘁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816、0.626,均P>0.05).结论 临床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作为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方式比静脉自控镇痛的镇痛效果更好,并且对母乳喂养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丙泊酚或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子宫切除术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9月济南军区总医院94例宫颈癌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经过常规诱导后,研究组持续泵入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对照组持续泵入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4、1.42、1.21,均P>0.05),两组患者平均清醒时间、麻醉诱导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51、-0.97、0.31,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肌肉震颤、躁动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86、5.28,均P<0.05),两组患者呕吐、恶心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34、1.01,均P>0.05).结论 BIS指导下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子宫切除术麻醉效果良好,安全高效并且对心血管影响小,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结合七氟烷喉罩全麻对宫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麻醉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80例在济南军区总医院行宫腔镜手术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两组各40例,观察组经生理盐水静脉泵注并结合七氟烷全麻,实验组经右美托咪定结合七氟烷喉罩全麻,并对比分析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麻醉起效时间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实验组泵注后3 min、喉罩置入后3 min时平均动脉压、心率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3.85、-4.24、-4.36、-4.15,均P<0.05),且实验组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较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t值分别为-2.21、-3.98、-6.87、-5.63,均P<0.05).实验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均较观察组显著缩短(t值分别为-3.78、-4.14,均P<0.05),且其Ramesay镇静程度、OAA/S清醒程度评分均较观察组高(t值分别为4.25、6.96,均P<0.05);实验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发生率较观察组低(χ2值分别为13.04、16.98、12.75,均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结合七氟烷喉罩全麻能够改善宫腔镜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且能够缩短麻醉诱导时间及苏醒时间,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性、可靠性较高,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心血管稳定性及VAS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来济南军区总医院行宫颈癌根治术的宫颈癌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者术后镇痛均使用舒芬太尼,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时加用右美托咪定.在术后1h、术后6h、术后12h、术后1d、术后2d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各时间点心血管稳定性.结果 术后1h、术后6h、术后12h、术后1d、术后2d时,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患者术后1h、术后6h、术后12h、术后1d、术后2d各时间点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86、4.48、6.75、4.70、5.46,均P<0.01).术后观察组患者术后1h、术后6h、术后12h、术后1d、术后2d各时间点呼吸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39、9.28、10.81、12.24、10.75,均P<0.01).自术后6h起,术后12h、术后1d和术后2d时观察组患者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0、3.94、5.07、2.94,均P<0.05).术后1h时,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P>0.05).术后6h、术后12h、术后1d、术后2d时对照组患者VAS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t值分别为4.89、3.35、3.08、4.21,均P<0.01).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镇痛比单用舒芬太尼镇痛的患者心血管稳定性和VAS评分更高.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 测定老年男性和女性患者瑞马唑仑预防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所致肌阵挛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行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43例。按性别分为男性组21例和女性组22例。采用序贯法确定瑞马唑仑的剂量,相邻剂量间隔为0.05 mg/kg。2组患者瑞马唑仑首次静脉注射剂量均为0.2 mg/kg, 1.5 min后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给予舒芬太尼0.2μg/kg和罗库溴铵0.4 mg/kg,诱导完成后置入喉罩。记录2组患者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前基础状态(T0)、静脉输注即刻(T1)、静脉输注后1min(T2)及静脉输注后3min(T3)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患者恶心、呕吐及误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 2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用Probit法计算ED50、95%有效剂量(ED95)及相应95%可信区间(CI),建立线性回归方程。采用Grap...  相似文献   
28.
术后谵妄(POD)是老年患者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表现为注意力及认知功能急性障碍,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死亡率增高,并且增加个人与社会的经济负担。术前早期预测POD有助于减少或逆转其发生,对改善患者预后及减轻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机器学习的深度发展促使更加高效可靠的POD预测模型不断发展完善,极大提高了POD风险的预防及临床诊疗水平,笔者对基于机器学习构建术后谵妄预测风险模型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评价0.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在母体中血药浓度的变化与经胎盘转运的情况,并以0.5%布比卡因作为对照。方法 选择行择期剖宫产手术足月单胎孕妇40例,硬膜外麻醉时随机分别接受0.5%左旋布比卡因(L组,n=20)或0.5%布比卡因(B组,n=20)15 mL,观察感觉阻滞(针刺法)、运动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镇痛和腹壁肌松质量、心电图变化、新生儿Apgar、适应能力和脐静脉血气及不良反应。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母体和胎儿的血浆药物浓度。结果 两组孕妇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最高阻滞平面、心电图变化、新生儿Apgar、适应能力评分和血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血压的发生率在L组为75.0%,B组为90.0%(P=0.051),观察中无严重不良反应。L组和B组母体血浆药物浓度在30 min左右达高峰,分别为(896±86) ng/mL和(901±79) ng/mL,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分别为(3 167±132)和(2 935±96) h·ng·mL-1,脐静脉/母体静脉血药浓度比分别为0.300±0.091和0.279±0.116。结论 0.5%左旋布比卡因适用于产科硬膜外麻醉,麻醉效能与同等浓度和剂量的布比卡因相同,其镇痛和麻醉效果可以满足临床手术需要;对母体副作用少,对新生儿无不良反应;同时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经胎盘的转运比率两组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30.
聚乳酸 (PLA)和聚羟基乙酸 (PGA)经历了近 4 0年的研究 ,从最初的可吸收缝线 ,到以后的内固定物 ,直至现在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都呈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其决定因素是由于它们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可吸收性 ,从而被机体视为自身的一部分 ,并且能及时让位于新生自体组织 ,极大地减少了异物反应 ,因而从对新型医用材料探索之初到现在都倍受关注 ,特别是组织工程学中对基质支架相对严格的要求来说 ,这一类聚合物更具有实际的意义。由KulkarniRK于 196 6年将PLA聚合物用于狗下颌骨内固定实验研究开始 ,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