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1986年9~10月,我院对3000名干部进行健康查体,其中≥60岁老年人1879人,将查体情况分析如下: 对象及方法 男性1678人,女性201人,共1879人。60~64岁1069人;65~69岁546人;70~74岁175人;75~79岁78人;>80岁11人,最大年龄86岁。  相似文献   
32.
徐静  高人焘 《实用肝脏病杂志》2004,7(4):213-213,216
目的 观察注射用甘利欣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用甘利欣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 ,对照组单用甘利欣 ,治疗 2 8天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的显效率分别为 61.9%和 3 3 .3 3 %、总有效率分别为 95 .2 3 %和 85 .71% (P <0 .0 5 ) ,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甘利欣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疗效优于单用甘利欣  相似文献   
3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1抗原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reS1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4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reS1抗原和HBV标记物;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在4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DNA阳性者367例,其中PreS1Ag阳性者188例(51.2%),HBeAg阳性者119例(32.4%),后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高HBVDNA载量(105~107copies/ml和107copies/ml)组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60.2%,60.0%)显著高于HBVDNA阴性组(33.3%)和低载量(103~105copies/ml)组(41.9%,P0.01);但在421例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48.9%)低于HBVDNA(87.2%,P0.01)。结论 PreS1Ag能够较HBeAg更好地反映HBV在体内的复制状态,但尚不能代替HBVDNA的检测。  相似文献   
34.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C)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引起的肝脏急、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全世界丙型肝炎感染率为3%,由此推算约有1.7亿~2.0亿人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每年新增感染者约为350万人。在我国,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输血传播,感染总人数超过5 000万人,属HCV的中高度感染区。HCV基因分型与病程发展和干扰素治疗应答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5.
应用硫普罗宁(凯西莱)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琰  高人焘 《安徽医药》2003,7(1):24-25
目的 观察注射用凯西莱(硫普罗宁)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年龄20一60岁,符合2000年9月西安“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的慢性肝炎患,随机分为硫普罗宁(凯西莱)治疗组和还原型谷胱甘肽(阿拓莫兰)对照组,分别于用药前后观察临床症状及监测肝功能指标:ALT、AST、SB。结果硫普罗宁(凯西莱)治疗组较治疗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ALT、AST、SB下降,且与还原型谷胱甘肽(阿拓莫兰)对照组差异无显性。结论 注射用凯西莱可有效改善慢性肝炎患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减肥降脂片中大黄酸、大黄素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建立测定减肥降脂片中大黄酸、大黄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 :分析柱为WatersSymmetryC18 柱(4 6mm×250mm ,5μm) ;流动相为甲醇 -0 1 %磷酸 (90∶10) ;检测波长为440nm ;流速为1 0ml/min ;柱温为30℃。结果 :大黄酸在0 108μg~0 486μg、大黄素在0 180μg~0 480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 ;回收率 :大黄酸为99 7% ,大黄素为98 6;精密度 :大黄酸为1 93 % ,大黄素为2 19%。结论 :本法检测快速 ,定量准确 ,可用于减肥降脂片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和机理。方法:将可溶性TNF-α受体(sTNFR-p55)基因修饰骨髓来源的非成熟型DC,观察基因修饰DC的表型特征和功能变化,并研究其诱导免疫耐受的效果及机制。结果:腺病毒sTNFR-p55基因转染DC后,其表型及IL-12分泌与非成熟型DC相比无明显的变化;但LPS刺激后,sTNFR基因修饰可明显抑制PS刺激对DC的表型及IL-12分泌的上调作用。sTNFR基因修饰的DC与同种T细胞的MLR明显减弱,并可体外诱导同种抗原特异性T细胞低反应性。将基因修饰的DC免疫受者后,移植的同系肿瘤的生长较非成熟型DC和LacZ-DC免疫的受者明显加快(P<0.001)。结论:sTNFR基因修饰非成熟型DC后,可抑制外源性LPS刺激的促成熟作用,维持DC的非成熟状态,并增加其致耐受活性;免疫小鼠后,可以诱导机体产生针对抗原的特异性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38.
肝脏病理活检是目前评价肝脏病变的金标准,但由于其有创以及阅片者的差异性,限制了肝活检的临床应用.应用Fibroscan测定患者肝脏瞬时弹性(TE)是新近出现的无创、无痛性诊断肝纤维化的方式,由于其安全、可靠、易操作、可重复性好,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慢性肝病的诊断、疗效判断以及随访预测.肝脏弹性测定能准确评价慢性肝炎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且与病毒性应答密切相关;能预测门静脉高压、消化道出血、肝癌等终末期肝病并发症等.本文对Fibroscan的临床应用进展及其意义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血清HBsAg和HBeAg定量检测在预测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在36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以干扰素α1b 50μg隔日肌肉注射一次,治疗48周。治疗前、治疗期间每12周以及停药后24周分别定量检测血清HBsAg、HBeAg和HBV DNA,观察不同应答患者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早期病毒学应答患者血清HBsAg和HBeAg基线水平低于非应答者(分别为3.32±0.48lgIU/ml对4.01±0.67lgIU/ml和2.34±0.49lgS/CO对2.53±0.54lgS/CO,P均〈0.05);持续应答患者血清HBsAg和HBeAg基线水平也均低于非持续应答者(3.26±0.52lgIU/ml对4.32±0.72lgIU/ml和2.18±0.56lgS/CO对2.56±0.62lgS/CO,P均〈0.05);在治疗结束时,应答者HBsAg和HBeAg水平(2.48±0.95lgIU/ml和0.26±1.06lgS/CO)低于非应答者(3.42±0.66lgIU/ml和2.38±0.89lgS/CO,P均〈0.05);应答者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下降较快,停药后无明显反弹(P均〈0.05);应答者和非应答者血清HBV DNA基线水平相似,但治疗过程中前者下降较快(P〈0.01)。结论应答良好的患者血清HBsAg和HBeAg基线水平低。动态监测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对于预测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答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0.
<正>患儿男,4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气促、发热1 d,加重伴呼吸困难半天。超声检查:肝、脾、双肾体积均明显增大。肝内见细小密集的点状回声,实质回声弥漫性增强(图1);双肾实质密集点状稍增强回声,集合系统回声明显增强(图2)。超声诊断:肝脏、脾脏、双肾肿大,肝、肾脂肪变。血气分析提示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失代偿);尿遗传代谢病检查:乳酸血症伴酮症酸中毒。最终依据分子遗传学检测到葡萄糖-6-磷酸酶基因的一个纯合突变:c.248GA(p.Arg83His),诊断为:Ⅰ型糖原累积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